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如何在試題中滲透數學文化

如何在試題中滲透數學文化

新壹輪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開闊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我們對數學創新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了解數學的審美價值,從而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因此,如何在日常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文化壹直是近年來數學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

課堂是學生學習這些數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適應課程改革,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用新的數學觀,特別是從數學文化的角度來看待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體驗數學的文化品位,提高文化素養。下面將闡述壹些新的視角,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多方面展現數學文化。

1.數學家與數學文化

在平時備課的過程中,要註意對壹些數學家相關故事的收集和熟悉了解,以便在我們講相關內容、與學生交流、數學課外活動時,隨時輕松地插入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比如在講授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先引入曹沖形象的故事。在講解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德國“數學王子”高斯的小故事。在學習二項式定理的時候,可以介紹壹下“楊輝三角形”,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等等。總之,以數學家為線索的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我們可以根據課本涉及的知識,分層次介紹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美學與數學文化

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符號是數學的壹大特征。有的人看到符號就像聽到了優美的音符;有些人看到符號會頭暈,這和他們對符號本身的理解有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符號的深刻理解,並從中獲得樂趣,無疑是有幫助的。比如立體幾何的課程中,適當提及學生感興趣的美術繪畫,教學生如何在平面上畫立體圖形。

當然,教師要註重提高自身的審美修養,要有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賞心悅目的,要讓對數學美的追求和探索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美陶冶性情,實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

第三,文學與數學文化

數學和文學的思維方法往往是相通的。比如中學數學課程裏有“對稱”,文學裏有“對偶”。對稱是壹種變換,但有些性質在它改變後保持不變。數學上的軸對稱是指圖形按對稱軸對折時,形狀和大小保持不變。那麽文學中的對偶是什麽呢?就拿王維說的“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來說吧。此處上聯與下聯相反,詞語表達的壹些特點保持不變,如“明月”“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沒有變化。形容詞“明”與“清”,名詞“越”與“全”詞性相同,其他詞也是如此。不難發現,變化的不可改變性在文學和數學中確實有著同樣的關系。

第四,生活與數學文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其內在價值。在課堂教學中,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壹些數學現象或問題可以作為教材。比如在講幾何圖形和幾何體的時候,學生可以舉例說明周圍有哪些對應的物體。或者適當打開教材中的問題,使之更貼近現實。比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列舉其在貸款購房中的應用;談到概率,我們可以列舉它在彩票中的應用;再比如,學習《統計學》時,可以結合奧運會中容易引起學生思考興趣的獎牌數和射擊環數的統計。總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和現實生活相關,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更有興趣、更有目的地學習數學。

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不僅要充滿“定理、公式、習題……”,而且要像語文課壹樣,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了解他們賴以成長的“土壤”,從而豐富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感性體驗。要像歷史課壹樣講壹個“數學故事和數學家軼事”,讓數學知識體現人的意誌和智慧,被“人性化”,讓學生在感動和快樂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我們要通過音樂、美術課這樣的“數學作品”的解讀,讓學生感受到和諧,體會到數學的美。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也不能僅限於數學史,還應該有壹些“非數學”的內容。教師只有結合學生實際,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努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真正把數學文化的魅力融入教材,到達課堂,融於教學,讓學生進壹步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積極探索,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