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裏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壹發現破壞了他壹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沖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壹舉成名,成了壹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壹次。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壹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壹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壹,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壹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範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壹個偉大的學者,壹旦落入陳舊的範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壹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壹。他自幼愛好書法,立誌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幹什麽,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壹體,妳體是妳體;人體是人體,妳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麽?”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壹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麽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壹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壹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壹新。秦國從落後國家,壹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在壹次戰爭中,壹艘下了錨的驅逐艦上的船員突然發現,壹顆漂浮式水雷正向他們漂來,距離已經很近了,已經來不及解纜躲避了。怎麽辦呢?船員們急中生智,跑到甲板上,拿起水管,用水把水雷給沖走了。
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船員們實在很有“創意”,說得通俗壹些,就是有創新精神:在此之前,有誰會想到用這種方法對付水雷呢?
但是,在壹些人眼中,創新是壹種神秘的東西,創新的靈感似乎是極其偶然的,如同彩票中獎壹般。而我以為不然。倘若妳用科學的思想方法關註周圍的壹切,妳就會發現,靈感幾乎無處不在。
早期的筆與墨水是分開的,人們要寫字時,便把筆伸到墨水中蘸壹下。這種狀況持續了很久,但誰也沒有在意。直到後來,制筆業中的壹個機靈鬼發現了這個問題,並產生了將二者合而為壹的想法。於是自來水筆誕生了。在此之前,用過筆的人何止千萬,卻都與這個發明無緣,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缺乏對生活的關註與審視,也就是細心觀察。細心觀察是搜集創新素材時必不可少的品質,擁有這壹品質的人將比別人擁有多得多的創新機會。而對身邊事物的熟視無睹,恰是壹般人的通病,因而創新之神也就與之擦身而過了。
擺脫思維定勢是創新精神的又壹特點。思維定勢有時是有用的,它讓我們在解決某些常見問題時顯得更加熟練,但它對創新是有害的。壹位母親問老師:“怎樣才能使我的孩子早餐吃雞蛋呢?”老師反問道:“妳為何要讓孩子吃雞蛋呢?”“為了補充蛋白質。”母親回答。“那妳為何不換壹種方法呢?”老師說。於是,次日清晨,母親便心滿意足地看著她的孩子吃起了他最愛吃的牛肉餅幹。在這裏,這位母親的頭腦中有壹個思維定勢,即要補充蛋白質就必須吃雞蛋。由此可見,思維定勢往往使我們的思路變得狹窄,甚至讓我們無法發現壹些簡單的東西。
創新精神還要求人們不要輕易判斷。“判斷”是用已有知識進行的邏輯推理。但是新生事物未必就適應原有的知識體系。人們因此放棄了繼續探索,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機會。“相對論”無疑是二十世紀人類在科學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壹,但倘若愛因斯坦當初便應用他所學的經典物理學知識進行推理、判斷,得出謬論後便將其放棄,那麽他縱然再有天才,也只能在經典物理學的圈子中打轉,很難取得日後的輝煌。美國學者邁克爾?雷波夫曾這樣說過:“幾乎每壹項發明都是壹個意誌堅強的人堅信自己想象力的結果。”話雖有些絕對,卻不無道理。
回顧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壹部不斷創新從而不斷進步的歷史。隨著社會進程的加快,人類的創新活動也在不斷加快,人的創新精神也就越發重要。科利華軟件集團總裁寧朝弟在談到人才時認為,信息時代是物質性極弱的時代。人在意識上的躍進將給企業發展帶來質的突破。因此,壹個人的創意比知識更重要。我們作為跨世紀的壹代,若想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又怎能不註意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