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巴菲特的家庭教育是怎麽樣的?

巴菲特的家庭教育是怎麽樣的?

導讀: 我們經常說壹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和人和,其實巴菲特就是如此,有天時、地利,更有人和。他自己也非常謙虛,說他非常地幸運,出生是中了“卵巢彩票”,同時他做投資也正好遇上美國的飛速發展。但美國就只有壹個巴菲特,他為何可以做到如今的成就?我想我們可以從他的生平事跡中尋找壹些蛛絲馬跡,這篇主要介紹巴菲特的家庭教育,參考《滾雪球》壹書。

《 滾雪球》詳細介紹了沃倫·巴菲特的成長細節,他從小聰明、好學,在父親那裏學到有關“內部積分卡”的重要性,經常不斷地檢討自己,督促自己成為壹個誠實、有責任心的人;他很早就對商業很感興趣,而且壹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拼命地汲取書籍裏的養分。

“卵巢彩票”

沃倫·巴菲特總是將他的成功歸因於好運,他認為他的出生就是中了“卵巢彩票”——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壹個好地方,他很慶幸自己出生在美國的19世紀30年代的巴菲特家庭。巴菲特生活在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國家,他有幸能獲得良好的教育,在他開始投資生涯後美國雖然小事不斷但並沒有發生過大的動亂。

不過巴菲特遠沒有他聲稱的那麽幸運,他生於1930年8月30日,此時距離美國股票市場崩潰已有10個月,他那從事股票經紀人工作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已經失業了,他們壹家壹度曾靠他那開雜貨店的爺爺接濟度日。好在隨著巴菲特的成長,他們家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霍華德拼命地為他自己創立的股票經紀公司工作,他的事業逐漸有了起色,他們家逐漸過上了比大部分中產階級稍好的生活。

或許正因為經歷過貧困,巴菲特對金錢產生了強烈的渴望,從小就愛存錢,6歲就開始“做生意”,10歲時就把圖書館所有有關賺錢的書籍翻遍了,甚至發誓30歲之前壹定要成為百萬富翁,否則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跳下去。

父親霍華德

巴菲特宣稱他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從這本傳記來看並不見得,特別是巴菲特很少提及他的母親對他的積極影響。巴菲特很崇拜父親霍華德,他剛毅、堅韌、正直的品格影響著他的孩子們。他熱衷於政治和金融,但卻不是僅僅為了自己的利益。當股票經紀人的時候,他堅持推薦自己最好看、認為最安全的股票,而不是當下最熱門、最能賺取傭金的股票。當他從政時,也不會為了自己的仕途而做違心的事,他幾乎不加入任何同盟,在政黨中處於“孤狼”的立場。即便霍華德後來壹度成為國會議員,他的政治生涯也並不順利,而且他從來沒有因為成為國會議員而擁有哪項特權,他的子女也繼承了他良好的品格,沃倫·巴菲特的“內部記分卡”就是來源於他的父親。

在父親霍華德的影響下沃倫從小對金融和政治很感興趣,特別是金融。沃倫小時候經常去父親的股票經紀公司轉悠,10歲的時候他要求霍華德帶他去紐約證券交易所,雖然當時霍華德只經營著壹個小小的經紀行,但他帶小沃倫見到了當時華爾街最有聲望的人——西德尼·溫伯格,與其交談了半個小時,這給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華德給沃倫提供了壹個相對寬松的家庭環境,他沒有要求兒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在沃倫明顯要誤入歧途時想辦法拉他壹把。所以巴菲特小時候在爺爺的雜貨店打過工、賣過飲料、送過報紙、賣過賽馬手冊、二手高爾夫球等等,他的“雪球”很早之前就開始滾起來了,在他讀高中的時候,他賺的錢比他老師的薪水還多,讀大學時他積累了近壹萬美元的財富。

沃倫在華盛頓上高中,有壹段時期幾乎走上了犯罪的邊緣,那時他成績差、逃漏稅金、離家出走,甚至跟別人壹起去偷 體育 店的高爾夫球,但實際上沃倫心裏深知這些都不對,他已經在父親的影響下早早知道“內部積分卡”的重要性,當霍華德的語氣裏表現出對沃倫失望時,他就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了。

在父親的影響下沃倫回歸正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他的第壹份職業是在霍華德的股票經紀公司工作,直到他等來了他的恩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offer,他才離開奧馬哈到紐約工作。當格雷厄姆解散合夥企業後,沃倫再次回到奧馬哈,他成立了自己的合夥公司,也與父親壹起成立了“巴菲特-巴菲特合夥公司”,所以父親霍華德在沃倫的事業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巴菲特很多投資也會與父親討論。雖然在股票的看法上,沃倫跟父親霍華德經常有分歧,但沃倫壹直很尊重父親,即便他的觀點不總是正確。

1964年霍華德去世,對巴菲特的打擊非常大,他在書桌的墻上掛了壹張父親的肖像,即便父親已經不在了,“內部記分卡”也壹直提醒著巴菲特,要做壹個誠信正直、富有責任心的人。

母親利拉

沃倫的母親利拉有家族病史,利拉的母親、姐妹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雖然利拉沒有遺傳母親的精神疾病,但從小也受了不少苦。利拉從小精力充沛,成年後也是幹勁十足。但與沃倫父親霍華德的“內部積分卡”不同,利拉似乎更在意“外部積分卡”,她很喜歡社交,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在外人看來利拉是壹位堪稱完美的母親和妻子,但在沃倫和姐姐多麗絲看來,母親脾氣很壞,而且也缺少溫情。

利拉確實很有犧牲精神,她可以把家庭打理地井井有條,她也會盡量滿足兒子無傷大雅的要求,比如沃倫很挑食,總要求利拉做壹些特別的東西給他吃,比如沃倫生病時無法按時送報,是利拉起早幫沃倫完成工作。但她同時有太多的抱怨和怒氣,只是在外人和丈夫霍華德看不到的時候發作在沃倫和多麗絲身上。利拉可以連續對兩個孩子怒罵壹兩個小時,直到兩個孩子“認錯”、流下無助的眼淚她才結束。沃倫小時候經常喜歡去鄰居家,也非常喜歡去學校,因為這樣可以逃避他的母親。

利拉讓沃倫和多麗絲都確信自己毫無價值,不值得被愛,即便是成年後也還深受影響,沃倫覺得自己除了生意以外其他壹無是處,工作的時候很高興,其他時候很難獲得快樂。沃倫成年後與母親的關系壹直都很緊張,他盡量避免跟母親在壹起,成家後壹般都是妻子蘇珊與母親接觸。蘇珊看得出來只要利拉在,沃倫就會很痛苦。

沃倫壹直沒有跟母親修復好關系,直到利拉去世,他才想明白很多事,與母親的這種疏離或許是巴菲特壹輩子的遺憾,他覺得他原本有時間去跟母親和解,可是他壹直回避這個問題。中年的巴菲特開始明白,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做可能會遺憾壹輩子,他會更註重與家人的 情感 連接,跟孫輩們關系也很親密,在家庭獲得了更多的溫暖,壹定程度上也彌補了與母親關系的遺憾吧。

巴菲特壹直說自己的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這是事實,他壹直按照父親給自己灌輸的價值觀要求自己,他對股票的興趣也是受到父親的啟蒙。最重要的是,巴菲特的父母並沒有對孩子做過多的限制、提過多的要求,只要他做事不出格基本不對他做過多的幹預,所以巴菲特從小就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工作,他不需要按照父母設計的路線來走。父母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壹言壹行可能是孩子最好的“教材”,給孩子更多的是指導而非控制。父母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他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許霍華德和利拉也沒有想過巴菲特在商業上能如此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