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專題第壹部分結束時的講話:抓主題教研走數學基地內涵發展之路
抓好專題教學研究促進學科內涵發展
——嘉興市秀洲新區實驗學校小學數學學科基地工作總結
我校數學教研組自20XX年被命名為嘉興市秀洲區第二輪學科基地以來,以高標準、嚴要求,不斷規範基地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工作措施,不斷豐富教研活動。兩年來,我們從教師的困惑和學生的困難入手,聚焦教研問題,從教師到年級組再到教研組,多層次、全方位地抓“專題教研”。在開展學科基地工作的過程中,深化了我校學科的校本教研,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壹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教學質量。
第壹,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經常性的教學研討。
1,班集體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實現方法交流和教學優化。
我校數學組成立了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小組。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研磨。在討論過程中,改變了壹個人上課,壹個人學習,組長守大門的模式。備課組根據小組人數確定每個人上壹節觀摩課。其中壹節“集體智慧實踐”,主張教師早期介入,明確教學的提升是集體而非個人的事情。操作過程有兩種模式:
(1)默認情況下,班主任會提前壹個月通知小組長上課內容,並打印發放到小組每個老師手中。小組中的老師花壹周時間準備詳細的計劃並解釋他們的設計理念。第二步,在課題討論中,每位老師闡述自己的教學過程和設計理念。最後討論整合最終的教案由班主任來教。
(2)練習備課。首先,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風格自主設計課堂,代表自己的原始行為。第二輪,小組內教師介入教學設計,既是對教師已有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的沖擊,也是壹個前體驗對抗和對話的過程。第二輪教師課也成為了新思想支撐的新課。老師關心的不是教老師本身,而是活動的設計是否有效;我們關註的不是老師的個人表現,而是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應和實際收獲;關註的不是活動的結果,而是活動的準備過程。研討會的初衷得到了落實和回報。
此外,年級備課組成員還定期從知識點、教材、學生三個方面對教學難點問題進行思考和交流,共同探討對策,實現方法共享和教學優化。
2.新老教師經常開展師徒研討會,傳授經驗,共同成長。
學校會把發展第壹階段的老師安排在經驗豐富、指導好的優秀老師的年級裏,通過師徒制讓他們壹起工作。要求師傅指導青年教師理解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師傅和徒弟每兩周聽壹次,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通過師徒制,新教師可以從骨幹教師那裏獲得壹些教育教學理論,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很多“無聲的教育教學知識”。我校新教師沈立言、黃燕老師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多次在區級數學教研活動中承擔任務。同時,結對活動也讓骨幹教師始終走在學習和研究的道路上。
3.項目組成員紮紮實實地開展項目研究活動,互相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立足課題,重視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要做好項目過程管理的“三段式實施”,即前期論證與設計管理、中間進度管理和最終總結與細化管理,讓課題組成員真正參與到共同提高中來,特別是課題組成員的集體參與,並以此為突破口,提高案例和論文的寫作水平。近兩年,數學組有兩個市級規劃項目相繼完成,多個區級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研究中。20XX 65438+10月,張明珍《培養小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實踐與研究》在省級刊物《教學月刊》發表,多篇論文或案例在市、區論文評比中獲獎。王祖英副校長的論文《從註重情節到數學思維》獲市壹等獎,《作為技能的教學》發表在《教學月刊》上。
第二,求實效,重視過程,做主題教研活動。
為加強教研組建設的實效性,全面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我校在集體備課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教研組,討論活動聚焦課堂,突出主題。兩年多的實踐證明,聚焦課堂,開展專題教研活動,為促進教研組從“管理單位”向“研究實體”的職能轉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1)聚焦問題階段:“主題”來源於“問題”。每兩周或每單元教學結束後,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問題或困惑,提出壹到兩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或提出獨到的見解,並填寫“課後反思表”提交教研組。這些問題可以是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來自自己的課堂實踐,也可以是聽了別人的課堂實踐後的想法。教研組利用兩周壹次的活動時間,開展問題的咨詢和答辯,能討論的當場解決。如果不能解決,他們會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剝離自己非定性的東西,讓問題變得清晰,逐漸聚焦。我們教研組圍繞“讀教材與學生”、“有效課堂提問”、“探索有效實施策略”、“培養學生反思素養”、“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等進行了壹系列的研究和探討,取得了壹定的成果。
(2)資料收集階段:很多活動,或者和老師交流,都是講自己理論儲備不足,往往無法從某個高度分析課堂,所以主題確定後的資料收集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教研主題產生後,小組的每壹個成員都會壹起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或現狀分析,或概念指導,或案例收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老師都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探索與課題相關的知識,而在這個搜索信息的過程中,會幫助每個老師完善研究課題。
(3)以課堂為載體的研究階段:研究要與課堂相結合,再完美的思維也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評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改變壹節課都很努力的教研組長的教研方式,倡導每壹位老師都提前介入,和上課的老師壹起體驗寫教案、教學試講、上課的每壹個環節,在共同打磨的過程中實現共同成長。
(4)主題總結階段:主題教學研究引導教師把握教師講課、講課、講評的環節,使教師通過自我對照、同行評價、集體反思找到研究的生長點,對研究課題進行壹段時間的深入實踐解剖,積累教學原始材料,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材料進行加工和建構,形成具有壹定理論色彩的案例研究,並通過案例教學驗證,直至。這樣,教師的研究就從直覺、感性、經驗的層面提高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揭示本質特征和因果關系的層面。
第三,多形式、拓寬渠道,豐富數學教學和研究方法。
1,“請進來,請出去”。每學期學校定期邀請專家來校進行理論指導和示範課,對新課程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每次遇到專家,我們都受益匪淺。壹方面,通過專家報告給予教師理論支持。其次,我們設想在課堂上提出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課改的思路,在評課中虛心聽取專家的建議。另壹方面,邀請特級教師帶著最前沿的課堂教學來校授課,給老師具體的課堂操作策略。同時,我校根據需要,積極安排教師開展“送教師到校”、上示範課或專題講座等活動。比如20XX年5月,張明珍去湖州教省研討平均,20XX年9月,楊麗萍老師在市級學科帶頭人教研活動中上課。20XX年XX月,於偉方教授分數的理解,與朱國榮同臺演出。20XX 65438+二月王祖英老師在市名師研討班授課。
2.骨幹教師示範班。每學期學校都會組織數學教學專家、學科帶頭人、區市學科帶頭人給全校數學老師上“示範課”,講解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標誌
示範班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給教師以啟迪。
3.積極承擔高水平的教研活動。區市級教研活動的引入,壹方面可以讓這個群體中的教師領略到校外名師的教學藝術,同時也能傾聽專家的思想,接受最前沿的教改信息,讓群體中的每壹位教師受益。另壹方面也為全區所有兄弟學校的數學老師提供了壹個學習和觀摩的平臺。比如20XX年3月,“校本教研現場會”召開;20XX月主辦“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研討會”;20XX年XX月,承擔了“區域龍頭鵝項目導師示範班”活動;20XX,65438+2月,主持“全市名師教學研討會”等等。
4.專家論壇。為了提高骨幹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學校組織了專家論壇。要求骨幹教師定期開設論壇,論壇內容為講述自己的專業成長歷程、項目陳述、課題討論、案例交流等。,並在論壇過程中采取互動的方式。如有疑問,論壇的老師可以直接提問,請論壇的老師解答。本學期將舉辦“閱讀·分享·共同成長”閱讀交流會。會上,王祖英、張明珍、余偉芳就《妳為什麽不能探究》、《了解教材和學生讓教學設計更有效》、《尊重教材、關註學習情境》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引領教師閱讀文章、閱讀教材、閱讀學生,為教師成長提供理念支持和策略指導。
5.閱讀交流活動。閱讀是完善知識結構,豐富教學理論,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由教研組牽頭的“骨幹教師讀書交流”活動,每月圍繞主題開展壹次。集體流程如下:為了讓閱讀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學期初,成員討論閱讀與思考的主題,在閱讀過程中,成員打印並向成員推薦優秀的文章、段落等素材,月底,成員對閱讀收獲進行梳理後,集中交流分享。如20XX學年第二學期重點關註“構建有效的計算教學課堂”、“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探索與思考”、“構建有效的問題解決教學”
學課堂”、“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探索與思考”等課題開展了閱讀交流活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建立基地網站,促進交流互動。做好數學學科基地網站,加強資源庫建設,包括優秀論文、案例、教學隨筆、教學設計、課件等。,實現資源共享,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充分發揮輻射功能。
第四,轉換視角,拓展範圍,發展學生能力。
數學學科基地的研究從單純關註教師的教轉向關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1,記錄學生真實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註學生在課堂上真實的思維發展軌跡。每壹位數學老師都可以在課後以真實案例或教學片段的形式記錄學生的表現。教師在完成壹個單元教學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寫壹篇教學策略小論文,開發學生思維。
2.開展學生的數學活動。我校每年6月5日至2月開展“數學周”系列活動。活動中,對低、中、高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專項素質口算測試、“二十四點”競賽和解題能力測試,並配合講數學故事和數學智力題、出版數學小報和展示優秀數學作業等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相應的數學能力。
回過頭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我們努力的成果:教研組的對話氛圍已經形成,組內所有的老師都參與進來並發言。全團XX教師中有1名嘉興名師,2名區學科帶頭人,5名教學能手。集團內有3個市級項目,1區級項目,在領導項目的指導下,大家共同參與項目,研究問題。近兩年來,我校承擔了兩次市級數學研討會和壹次區級基地展。在這樣的學科小組討論和基地活動中,每個老師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我們集思廣益,紮實研究,我們的數學基礎會建設得更好,我們的老師和學生也會在這片沃土上發展得更好!
20XX年6月18
數學專題第二部分:十壹中數學課堂觀察項目實施方案結束時的講話
遵義市第十壹中學數學組鄒磊
壹、指導思想
轉變教研觀念,改進教研方法,註重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註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研活動繼續以理論學習為引領,案例分析為載體,問題為核心,帶著問題實踐——反饋——調整——再實踐為基本模式,深入常態課堂,跟蹤質量,認真做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努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活動主題:實施高效課堂計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研究的條件。
(壹)領導高度重視,迫切需要改變我校現狀。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和支持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原則,壹切從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使課題研究與全體師生的日常教育教學緊密聯系,研究過程貫穿於學校實際工作的全過程和每壹個環節,並提供制度和經費保障。
(二)豐富的研究經驗是項目研究的良好保證。
今年以來,我校壹直在做項目研究,完成了我校“設置問題情境教學”和“教學策略”的區級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經驗。通過在我校教研活動中聽課、評課、競課,課題組老師有機會深入課堂觀察,了解課堂教學現狀,有理論支撐,更重要的是實踐,及時反饋和糾正實驗過程中的問題。
(三)研究人員基本素質優良,結構和年齡分布合理。
研究的主要參與者年齡均在30-45歲之間,其中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5人,初級教師1人。可謂年輕力壯;都是數學教育專業,都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可謂專業對口,經驗豐富;都是壹線教師,科研條件很好。他們不僅能掌握課題研究的第壹手資料,還能充分掌握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他們都具有很強的主動性,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目標受眾:
項目負責人:劉磊。
項目組成員:鄒磊、陳英平、吳向華、娜塔莉、楊敏、鄭婷婷、陳愧英。
動詞 (verb的縮寫)課堂觀察活動的主要環節
第壹個環節:課前會,主要任務:
1,確定課堂觀察的研究主題——持續研究與突破。盡量圍繞教什麽、怎麽教、怎麽學、怎麽學以及方向來研究。
2.做好遵義市基礎教育科研項目《中學教師“課堂觀察”與專業發展的系統研究》的前測問卷。
3.確定觀察對象:課題組選取了三位進行重點觀察,分別是娜塔莉(七年級,高級教師);鄭婷婷
(八年級,二級教師);吳湘華(九年級壹年級老師)。非課題組老師要隨時進班。
上課。
4、根據研究課題確定觀察重點(圍繞高效課堂,可以選擇其中壹個環節明確觀察目的),並制作課堂觀察表(教師維度、學生維度、課程維度、課堂維度)。
5.確定觀察者的具體觀測點——根據觀察者的實際選擇。
第二個環節:課堂觀察,主要任務:
進行課堂觀察。註意分工合作,註意觀察點的記錄,註意個別研究。
1,課題組老師使用課堂觀察表,選擇觀測點做記錄,做好資料整理和收集。
2.被觀察人介紹教學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並提交給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3.幫助講師改進教學計劃。
4.及時完善課堂觀察表格。
第三個環節:課後聚會,主要任務:
1.自我反思(老師上課講話):告訴自己這節課的情況。
(1)立意(課堂設計);
(2)我認為這個班最成功(滿意)和最不滿意(滿意)的;
(3)如果我再上這門課,我該如何提高?
2.同伴互助——交流討論和反思提高:(觀察老師的活動,大家發言,觀察者根據觀察的內容談觀察體會或建議,也可以是自我反思);
(1)這個班我的觀測點是什麽?
(2)我也可以就我在這堂課上觀察到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談壹談自我反思。
(3)項目負責人或項目組成員總結收集數據,為下壹次觀測做準備。
3.寫壹篇觀察報告或教學反思,收集同伴互助的內容,由講師提升個人收獲,形成個人反思,做好資料分析整理,準備活動展示。
第四個環節:補充環節——課堂重練;
教師結合同伴互助的內容,修改教案,進行課堂再實踐。再次討論匯報,提供優秀的“高效教學”案例和反思交流。
不及物動詞活動安排:
1.宣傳動員:參與區級教學培訓中心的動員和項目指導,(20XX年9月)
2.理論學習、實例和課堂實踐:(20XX-65438年XX月+2月)
理論學習與思考過程、自主學習、集體學習與討論交流,同時滲透“課堂教學觀察”對有效課堂教學的影響,進行學生問卷調查;被觀察的老師上了壹堂觀察課。壹是在各年級開展課堂觀摩,實施高效課堂,杜絕滿堂灌,讓課堂有效,觀摩實用。
3.有效教學中課堂教學觀測點的探討與構想(2014 1-7月)根據課堂觀察活動的要求,數學組和實驗教師分組、分工開展課堂觀察實踐,落實高效課堂的要求。學校觀察組每周確定壹個備課組進行重點觀察。
4.交流研討(2014年8月—14年2月):第壹次交流碰撞,就前壹階段學習、思考、有效課堂教學的觀察點進行交流、反饋和討論,並進行課堂授課。
5.根據《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觀察》觀測點,構思分類“觀察表”(20XX 1-5月):在區教研員的指導下,引導教師合作嘗試制定分類“觀察表”,選擇至少壹個課堂教學進行嘗試和初步改進,進壹步明確“做什麽?”怎麽做?" .
6.交流研討(20XX年6-9月):開展高效的達標課堂活動,對第壹輪未達標的教師進行指導,明確達標原因,總結改進,再進行第二輪達標。
7.進壹步完善:根據以上活動,制定科學可行的便於教研活動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觀察》量化表;同時,結合本區教研活動,至少進行兩次課堂教學觀摩記錄;進行第二次相關學生問卷調查;
8.全校經驗介紹及推廣(20XX—65438+2月XX):①優秀“高效教學”案例及反思交流。②教師的“高效課堂教學”論文。③學校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總結。
9.項目結題:(20XX 1-6月)項目結題報告,同時提供《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觀察量化表》、項目實施總結報告及若幹相關文章。
20XX-XX-XX
在數學課題結題會上的講話第三部分:陳永芳教授在長春六中國家課題結題鑒定會上的講話。
長春六中原本是長春的名校,但在20世紀後期不夠繁華。進入21世紀以來,逐步起步,近年來成為吉林省首批高中示範學校和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實踐基地。
以時間推斷,正是在高中新課改的熱潮中,長春六中抓住了機遇和挑戰,搶占了新課改的制高點,大大增強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實力,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壹致好評,也得到了省市教育領導的表揚和表彰。經過認真的學習和考察,我認為:長春六中是東北地區課程改革的壹個很好的典範,其改革有六個突出的特點:
第壹,改革是全面的,綜合的。六中的改革涵蓋了所有年級、所有科目、全校師生和教育教學全過程。這是真正徹底的改革,不留死角,不留余地。整個學校從上到下都在不斷改革。
二是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校師生不僅僅是感動,大家都知道為什麽,意味著什麽。而且每個人都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從而有效地調動了教學的積極性,增強了激情。
第三,校長的先進理念和凝聚力。好校長就是好學校。楊校長來校後,針對性地提出了四個“不拘壹格”的方針(建設不拘壹格的學校,培養不拘壹格的教師,以不拘壹格的方式培養不拘壹格的學生),率先帶領大家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優化運營模式,聚焦熱點和趨勢。
第四,課程實施的創新性和科學性。在六中的課改實踐中,很多改革都是六中獨有的,比如課堂教學的“四場”(目標場、思維場、情感場、生活場)和“三最佳”(最佳時段、最佳區域、最佳層次)的要求,這是壹個極其有價值的創造。
第五,課改形式直觀、通俗。課程改革的形式不容小覷。比如六中的“五路線圖”(課程改革路線圖、課堂教學改革路線圖、訓練與矯正路線圖、學生行為規範發展路線圖、動態教育路線圖)的設計,不僅科學嚴謹,而且清晰明了,易於理解和使用,極大地有利於實施。
六是實驗效果明顯,普遍推廣。綜上所述,長春六中的課改成果不僅量大面廣,而且含金量高,質量好。作為壹所普通高中,幾年時間取得這麽大的成績,真的令人欽佩。尤其可喜的是,大部分成果具有普適性和實用性,可以推廣到兄弟學校,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作用。
總之,長春六中的改革基本符合國家新課程的要求,也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具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和精心的創造。他們的很多理論、理念、思維、教學模式、行為準則都是科學的、先進的、有效的。比如他們的“四觀”理論(基於課程的辦學觀、基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觀、基於“四場”的課程觀、基於效率的培養觀),不僅先進有效,而且凸顯了他們的創造水平。再比如,在實踐中,他們把“備課-上課-做作業”
融入到壹個完整的系統工程中,是壹個非常有眼光和氣度的舉動,其效果在“四觀”之上。另外,他們能把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敢於把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結合起來,這真的是鳳毛麟角,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綜上所述,我認為:長春六中真的是我們身邊的高中課改示範校。他們成功地用教育科研武裝了全校師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聲譽,為國家新課程改革樹立了良好的威信,堅定和提高了改革者的信心和勇氣。
親愛的領導和老師們:
我們很多學校都派團去南方學習外國思想和杜郎口;我覺得不妨拿長春六中和楊司、杜郎口比壹比,看誰想得更深更遠,更符合新課改的精神?誰做得更真實細致,更能體現基礎教育的規律?誰的參照系更大,更有說服力?誰更透明,更有啟發性?
當然,我更希望南方和北方,尤其是吉林和長春,攜手共建共享我們共和國美好的教育春天,微笑面對百花齊放,滿園春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