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為什麽很多人明知自己錯了還想繼續犯錯?

為什麽很多人明知自己錯了還想繼續犯錯?

很多時候,我們身邊都有壹些悲傷的人。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或者只是不相幹的路人。他們被欺負過很多次,但總是很固執。

最典型的故事是壹個癡情的女人愛上了壹個薄情的情人。男方滿口謊言,輕描淡寫的答應,卻壹次次跳票,讓女方壹次次出軌,無數次流產,卻始終等不到男方回心轉意。

這是怎麽回事?我們總說:這姑娘太癡情了,失戀了。有人會說:這姑娘好蠢。如果我是妳,我會甩了那個男人。但是別忘了,每個被騙的女生都可能說過類似的話。

我們暫且拋開這個例子,來看另壹個例子:刮刮樂騙錢事件。這個故事很老套。總是受害者。在壹個不幸的時刻,他發現了壹張印刷很差的彩票,受害者刮花了它。哇!沒想到,我中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大獎——好運氣居然從天而降,我根本擋不住。我趕緊打電話去問——壹問,對方滿口恭喜,但最後還是留了句話:請先交所得稅。

稅額不大,中大獎自然要趕緊交。可是盡管交了,還是沒錢,我又急著問,說要交會員費——就這樣,大獎壹直沒到,小錢卻給了阿福。最後還是被擠幹凈了。虧幾千萬的人很多。

傻?說很多受害者有大學學歷也不傻。貪心?試問天下,誰貪的少,但再貪也不會被騙幾千萬吧?

上面這兩個每天都在發生的故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這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認知失調理論,也稱為認知行為失調理論。

什麽是認知行為障礙理論?先不說那麽多煩人的專有名詞,簡單來說,就是認知與行為的失衡——認知是我們的理念,認知可以指導行為。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比如我們去買衣服,壹定會買自己覺得好看的衣服。正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好看(認知),我們才買它(行為)。認知引導行為,這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有時候,行為又可以反過來引導認知。也就是說:因為是我們先做的,所以不得不改變觀念。為什麽?認知行為障礙理論告訴我們,壹旦認知與行為脫節,我們就會感到焦慮。例如,當我們買了壹件衣服,穿在家裏,我們發現它很醜。我們自然是痛苦的,因為知道不好就買,認知和行為失衡。我們的行為似乎在告訴我們,我們是個大傻瓜。

這時候我該怎麽辦?改變行為?把衣服拿回商店?不能退怎麽辦?不穿在衣櫃裏?如果非要穿呢?然後,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認知——我們要說服自己,這件衣服不好,但它還是有壹些可取之處的。

這就是照顧好自己的道理。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但我們也喜歡自己選擇的——為了不使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失去平衡。

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例子:壹個女人選擇了壹個爛人,可能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勸她,但她終究還是選擇了他。激情壹過,爛人就開始原形畢露了,太可怕了。女人如何自圓其說?她犧牲了家庭和友情,卻得到這樣的結果——她當然接受不了,也改變不了對方,只好改變認知。她必須說服自己,這個男人是壞的,但仍然有壹些優點。當壹個女人為壹個男人犧牲更多的時候,她不能放棄。這就好比股票套牢的概念——套數那麽多,妳賣不出去,壹旦賣了就虧大了,妳得牢牢持有,看著股價壹直跌。

刮刮樂也是。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接受不了自己被騙的事實,於是不得不去探索各種可能性,讓自己相信這不是騙局。因為妳聰明,說服自己的能力越高,被騙金額越大;金額越大,越不能接受這是騙局。

是不是很神秘?這就是認知行為障礙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只要我們有辦法讓別人承受我們的損失,他就得努力為我們說話,否則,他就證明自己是個白癡或者無能的人。就像我們在開車,被車無理超車的時候,壹定會想:對方可能很著急,所以我們開這麽快。有了這個解釋,我們不開心的心情就能得到緩解——搞笑?如果被無理超越,我們就得跟對方解釋,否則會覺得自己很沒用。

認知行為障礙理論指出,人越陷越深,很多患者被困其中,痛苦不堪。這種現象很難打破。除非妳我都能充分認識到這壹點,及早做好防範,否則無論妳有多聰明,壹旦陷入自欺欺人的死胡同,就很難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