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年輕沒什麽不可以演講 “80後”創業:年輕,沒有什麽不可以

年輕沒什麽不可以演講 “80後”創業:年輕,沒有什麽不可以

當韓寒和春樹用“叛逆”和“浪漫”定義文學的時候,當謝霆鋒和李宇春用“瀟灑”和“帥真”贏得尖叫的時候,當姚明和劉翔用“自信”和“速度”征服世界的時候,另壹群“80後”正用“創新”和“夢想”挑戰著財富。康盛世紀首席執行官戴誌康、163888翻唱網首席執行官鄭立、PCPOP首席執行官李想、MaJoy總裁茅侃侃、“創智贏家”暢網科技首席技術官陳曦……當這樣壹批“80後”的商業才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無論是批評還是贊揚,他們的到來。都是壹種必然。

時代,給了他們權利

創業不是“80後”的專利,只不過歷史的車輪給了他們壹種叫做“年輕”的財富,就如同19歲的比爾?蓋茨創辦微軟,26歲的丁磊創辦網易壹樣,年輕人歷來對創業情有獨鐘。“80後”自豪的是他們處在了年齡的“黃金期”,理所當然擔當起了創業的先鋒。當然,他們也要感謝自己所處的時代,“改革開放”和“獨生子女”給了他們更多的物質條件,“高考擴招”和“互聯網”更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美國的“X壹代”(生於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曾經被他們的父兄輩定義為:自私、懶散、不忠誠、沒有理想,沒有責任感和我行我素的人。而今,他們用成績證明了他們存在的價值,蓋茨和戴爾是他們的代表。

對於中國來說,“60後”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新生代,曾經的努力為他們成為今天的中流砥柱奠定了基礎。“70後”在剛過去的10年,迎來了國際化的浪潮,他們的表現同樣贏得了世界的尊敬。而今8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似乎跟美國“X壹代”有許多相似,從父母離異到就業壓力,這壹代人面臨著許多考驗,“自我、獨立、叛逆”成為這壹代的關鍵詞。

1992年,曾經有壹篇轟動壹時的文章――《中日夏令營的較量》,作者警醒中國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太差。而今,這群孩子已然成為今天“80後”的主角,社會對他們的評價似乎並未改變――實踐能力成為他們就業的最大障礙。“‘60後’下海是被生活逼的,‘70後’下海是被老婆逼的,‘80後’下海是被自己逼的。”這是北京微互動科技有限公司CEO段彬對於“80後”創業的形象的描述。

然而“80後”遇到更多的是機會。互聯網的“草根經濟”無疑成就了這些年輕人,使更多人看到了夢想實現的可能。無論是否從事著互聯網行業,他們的行為中都註入了互聯網的影子:分享、專註、技術。他們不用再為生存擔憂,也不用再東奔西跑去打通各種關系,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跟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他們無所畏懼,更懂得了合作,他們可以堅定地執行自己的創意,證明著自己的實力。作為機會型創業,他們的領域主要集中在IT、文化等新興行業,當互聯網拉近中國和美國的距離的時候,這群年輕的壹代也有了更多賽跑的權利。

成長,最好的答卷

長輩們習慣按照自己的軌跡去規劃孩子的未來,但年輕人的本性往往在這個時候爆發,反抗要麽成為壹種決裂,要麽相互妥協。而研究成功創業者的歷史,往往會發現寬容和引導是他們最寶貴的牽引力。

目前已經突出的“80後”幾乎無壹例外感受著這種家庭的恩惠。作為教師的祖輩和父輩從來都任著戴誌康使性子,只要自己想幹,就“不惜代價”。茅侃侃的家庭“從不拿學歷和文憑當回事”,母親告訴他,妳自己的路,自己選。搞藝術的父母給予李想“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家庭如此,社會亦然。批評也許是壹種動力,但質疑並不能阻礙時代的發展,每壹代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最終當他們成為主流的時候,其他人只能是去適應而非改變。事實上,美國社會在經歷了對“X壹代”短暫的批評期後,很快全社會就開始了對“X壹代”的適應與調整。

近日媒體大肆炒作的“高燃出局”以及“吳瑩瑩事件”似乎揭示了國人普遍的“仇富”心理,“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等著看笑話的人太多了”,這是像李想壹樣的“80後”們遇到的典型尷尬。

現在還不能用成功與失敗來衡量“80後”創立的事業,也許幾個月後又會有出局者,又會有復出者,但對每壹個創業者來說,他們都是成功者,這種創業的經歷給了年輕壹代最寶貴的財富,這種成長的教育,也是任何壹所大學所不能提供的。

除了被媒體暴光的,實際上還有更多的“80後”,他們放棄了就業、甚至是學業,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們很多都是沒有大學畢業的,但學歷並不代表著學習的能力,他們知道自己缺少什麽。他們通過網絡和交往吸收的訊息和知識,遠遠超過同齡人,這讓他們顯得早熟和老練。相比那些整天在大學裏無所事事,或者拿著鐵飯碗的人們來說,他們是最值得鼓勵,也是最聰明,最有價值的年輕人。

創造,新經濟中國

相比2000年的網絡泡沫,“80後”創業產生了更多經得起推敲的網絡商業模式。壹方面,他們滿足了同齡人的需求,例如鄭立的163888翻唱網滿足了草根歌手表現的欲望,高燃的MYSEE滿足了年輕人在網上看電視的欲望,而戴誌康的社區則滿足了興趣圈內人們交流、發泄的欲望。另壹方面,他們將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打上了互聯網的標簽。雖然“80後”們對傳統產業還涉足不深,但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碰撞的火花讓他們眼睛發亮。他們會“把最喜歡的事情當成事業”,因為喜歡車,李想2005年又搞了壹個“汽車之家”網站,目前在獨立汽車門戶方面進入前三名;而茅侃侃則幹脆把喜歡的電子遊戲變成真人秀。

新經濟催生出了無數新的商業模式,雖然目前並未形成主流,但伴隨著新經濟企業家和新經濟用戶群的崛起,他們必將締造中國主流的商業文化。從短信到網上購物,從網絡遊戲到網上交友,這壹代人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首先,這是壹種“草根經濟”,網民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他們成為網上內容的創造者,草根的力量勃然而發。其次,這是壹種逆向經濟。它是將傳統經濟活動的終點作為起點,網民需要什麽,他們就提供什麽。最後,這是壹種搜索力經濟。搜索將目標客戶縮小或者說放大到了“關鍵詞”的級別,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方式、消費方式。

美國有本暢銷書《極客與怪傑》(Geeks&Geezers),書中定義了這樣壹群叫做“極客”的人,這個詞正被用來代表智力超群和努力,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的人。他們帶來了壹種蔑視常規的商業力量,比爾?蓋茨、喬布斯、邁克?戴爾、楊致遠,都是他們的代表。

極客並不是每壹代都能有機會大量產生,而“80後”有幸遇到了極客批量生產的時代。經歷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人類正邁入信息時代,信息革命浪潮洶湧而來。作為網絡新經濟的核心,數字內容產業、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正催生著數以萬億的市場。另壹方面, 中國經濟也正在經歷了從農村“能人”走入城市轉變為企業家、黨政幹部和知識分子下海經商,到現在的“海歸”、“草根”企業家的崛起。而處於這場革命的風口浪尖的“80後”,必將帶來壹種顛覆傳統的力量,成為中國新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門檻,來自心理

據人事部的調查,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增長率為22%,而全國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預計約為166.5萬,比去年實際減少22%,“這意味著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雖然有巨大的就業壓力,但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比例尚不足1%,而且近幾年有下降的趨勢,而國外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最高可達30%。

靠著800塊的創業成本,戴誌康幾乎壹個人收入幾百萬,把Discuz做成社區軟件的老大;1999年,18歲的李想的個人網站靠送上門來的網絡廣告就賺了10萬: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蔣錫培給了相識不過數月、大學畢業不到1年的高燃100萬。賺錢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的神話雖然讓許多“80後”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現實的困境卻讓大多數人退縮。

很多人壹提起創業就想到了資金、人員、場地、項目、資源等種種限制。的確,目前中國的創業環境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政策落實不到位、社會扶持力度小等,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也遠遠小於大企業行為或者年長者。但選擇創業就是選擇困難,當大家都認為很容易的事情,那壹定不是創業。實際上最高的門檻,是每個人心理的門檻,跨了過去就不會覺得高。

另壹方面,也是整個社會的心理門檻。小商品、小企業、小規模為特點的溫州“小狗經濟”讓無數經濟學家嘆為觀止,因為“溫州人人都想當老板”。目前我們整個社會的觀念仍停留在“學而優則仕”而非“學而優則商”。看看目前“考研”、“考公務員”的熱度便知。目前很多省市的創業資金落實到大學生身上,就少得可憐;而在高校裏,大部分創業中心只是老師分配虛擬項目,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沒有讓學生真正接觸市場。有人說創業成功的概率就像摸彩票,但創業者的數量卻遠遠少於彩民。我們在鼓勵年輕人勇往直前的時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創造壹個優良的政策和輿論的環境,這種責任更多的來自我們的政府和高校。

賽跑,才剛剛開始

艱辛與創業與生俱來。創業者的素質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獨立思考,野心,想象力,勤奮,商業目光,好學,耐得住寂寞……如果僅憑借壹個想法。年輕的創業者們所謂的激情便毫無意義,創業更是壹種執行的過程。

網絡的泡沫依然存在,無論對於暫且風光的或是苦苦掙紮的,這群最聰明的人必然要經歷跌倒再爬起來的過程。成功的理由有千萬種,而導致失敗的因素往往都驚人的相似。李想說:“創業者首先要有夢想,但創業過程是在做事,而不是在做夢。”“80後”最大的挑戰也正在於如何以20歲的心態,做30甚至40歲人的事,而做事的前提,首先是做人。

相比較而言,目前“80後”最缺的不是野心,不是智慧,不是經驗,更不是財富,而是行動。行動可以去實現野心,贏得智慧,積累經驗,創造財富。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在於,做錯了事,會有機會去改正,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握住這種犯錯誤的機會。當壹小撮“80後”的創業者們勇敢地證明他們的存在,挑戰著傳統的時候,還有更大壹批年輕人仍然為找不準自己的位置而茫然,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茫然,因為沒有去找自己的位置。

無論是幾千萬,還是幾百元的生意,無論是自己做還是給別人打工,無論對於劉翔的跑道還是李想的互聯網,對於即將或剛剛踏上社會的“80後”來說,都是壹種創業,每個人都面臨著堆滿柵欄的長長跑道。夢想,對於每個人也都是絢麗的,但他們需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證明他們並不是眼高手低,證明他們夢想的可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幾十年。無法預料5~10年後,當“90後”開始興起的時候,這些不再年輕的人們會以怎樣的方式去詮釋他們曾經的“年輕”。但是毫無疑問,那些事業有成的35歲左右的人們,必將為他們年輕時候的勇敢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