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國家發布了《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制度》《企業會計制度》(下稱:兩則、兩制)。會計界前輩稱“兩則、兩制”的實施,是中國會計的第三次改革,這次企業會計制度改革,吹響了中國會計向國際會計接軌的號角令。企業會計準則首次規定: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國際會計上通常說會計核算的“四個假設”);企業會計準則第壹次集中、全面、系統地提出了真實性、相關性、統壹性、壹致性、明晰性、重要性等12項會計核算的壹般原則,其中謹慎性原則要求,允許企業從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和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了舊企業會計制度“資金占用=資金來源”的會計平衡公式,借鑒國際會計慣例,采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平衡公式;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對各項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定;企業會計準則改變成本核算方法,以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取代完全成本法;改革會計報表,要求內資企業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參照西方會計運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資金之差計算營運資金、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不增設折舊基金科目,也不沖減固定資金,而是從財務狀況變動表中反映營運資金凈流入。這些規定實現了我國會計標準和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
二、成本核算的重大改革
“兩則、兩制”的發布和實施,對企業成本核算也進行重大的改革,以工業企業為例: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壹直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產品成本,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耗費各種材料、燃料和動力、工資、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前3項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後2項分配計入產品成本。對於產品成本核算,企業會計準則改變了過去的完全成本法,采用國際通行的制造成本法;企業生產經營中發生的經營費用,分為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成本核算只有制造費用計入產品生產成本;期間費用在會計期間直接列入當期損益。制造成本法,在會計上表現出來的當期凈收益與當期銷售量的關系更為合理,更易於人們的理解。以此基礎確定,各期經營成本更加客觀和真實,並能夠在壹定程度上解決成本不實和虛盈實虧的問題。此外,推行制造成本法,還能夠大大簡化完全成本法繁瑣的期間費用分攤(輔助生產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減輕了會計人員工作量。成本核算的重大改革,中國會計的發展又前進了壹大步,同時,使我們領悟到了西方會計“會計核算為什麽要從銷貨開始?”的內涵。
三、建立統壹的企業會計制度
為了規範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建立全國統壹的會計制度已經成為***識。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稅制改革也同步進 行,比如:將“工商統壹稅”等流轉稅,分設“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統壹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33%),均衡稅負,取消國營、集體、私營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差別。1999年10月新修訂的《會計法》規定,國家實行統壹的會計制度。2001年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打破了幾十年來行業會計制度分立,建立統壹的會計核算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按照會計要素的定義要求,制定會計核算真實性等13項壹般原則,滿足了會計信息質量可靠性的要求,體現了我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潮流。《企業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壹致。
四、改革開啟了壹個新的會計春天
從“兩則、兩制”到《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初步的統壹。《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布,標誌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
專家指出:“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全過程作出規定,是我國30年來會計改革的重大成果。”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了壹套傳統的財務會計計量模式,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均由國家財務制度規定,會計制度只是按照財務制度規定進行相關賬務處理,雖然,1993年進行了財務會計制度改革,但是,長期以來國家實行統收統支,成本開支範圍由國家規定,產品由國家統壹價,虧損由國家彌補。企業完成國家計劃是主要的,很少具有財務決策自主權,也就談不上會計的確認、計量,企業會計的主要任務是記錄和報告。市場經濟發展至今,企業實行了自主經營,特別是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之後,重大問題由股東大會,董事會決定,會計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客觀上要求恢復會計的本來面目,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全過程作出明確的規定。《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與國際慣例中的財務會計概念是壹致的。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30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我國會計改革積極配合財政、稅收、財務等改革。企業經濟體制改革,同步推進企業會計制度改革:從企業基金制度,“兩步”利改稅,到承包制,租賃經營、股份制等壹系列國家對企業分配體制的改革,使國家與企業的分配格局逐步朝稅制改革方向發展。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運用“稅制立法”的經濟杠桿,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發展自我調節,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卻經過壹個漫長艱苦的改革歷程。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全國1200萬會計工作者為之振奮,但對於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日常會計業務操作只能觀賞而難為之,壹般會計人員對《企業會計準則》有著“近在咫尺,遠距天涯”的感覺。然而,當年會計界卻掀起了轟轟烈烈學習《企業會計準則》的新高潮,數以千萬會計人踴躍參加第三屆全國會計知識大賽。《企業會計準則》之花,開啟了壹個新的會計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