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限標準差異類。比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折舊和攤銷,稅法規定了最低折舊攤銷年限,會計上不壹定遵從,只要做到合理就行。
二、確認時點差異類。比如各項減值損失會計上壹計提則進入損益,但稅法上只承認資產處置時發生的損益,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承認。
三、上限標準類差異。比如會計上雖然全部都確認了成本費用,但稅法上對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廣告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都做了扣除上限規定,超出上限的稅法不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
四、稅收優惠類。比如稅法規定軟件開發企業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可以加計扣除其研發費用支出,再比如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股利收入免稅,會計上雖然做了投資收益,稅法上去可以從收益中剔除。
五、性質確定差異。比如不征稅收入,只要企業取得的某類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財政補助按照要求單獨使用,單獨核算了,在稅法上可以將之認定為不征稅收入,取得時不征所得稅,後續使用時產生的費用、成本、折舊攤銷等則不得稅前扣除。而在會計上,該收入要麽確定為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要麽不進入損益,直接以其他應付款管理。
綜上所述,處理稅收與會計差異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就是在納稅時要以稅法為準繩計算稅額,填制申報表,但形成差異事項如果本身就符合會計準則,不需要調賬。如本身就不符合會計準則,是屬於會計差錯,要調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