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在非洲工作過的人體驗尤深

在非洲工作過的人體驗尤深

許多人都認為外交工作是美差,可以出國開開眼界,每天送往迎來請客送禮,參觀遊覽,真是悠哉遊哉。從表面看來確是如此,但外交工作的艱辛,卻是局外人難以想象的。除了可能會經歷政變的艱險之外,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等差異也往往會給外交人員帶來苦惱和不便。在非洲工作過的人體驗尤深。

01

埃及-開羅

我踏上非洲土地的第壹站是埃及,到達的第壹座城市是開羅,這是去索馬裏的必由之路。埃及古老雄偉的金字塔、人面獅身雕像、精美壯觀的大清真寺,這些人類創造的奇跡給人以美的享受,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02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國家公園

我到達的第二座城市是肯尼亞首都內羅畢 (“內羅畢”壹詞是“涼爽之地”的意思) ,它是壹座現代化花園式城市,處處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整潔、寧靜,是 旅遊 避暑的勝地。國家天然野生動物園吸引著每壹位來訪者。我們坐在吉普車裏,自由安然地從兇猛的獅子身邊擦過。紳士般的長頸鹿,不把我們放在眼裏,高高地仰起頭去吃枝頭上的嫩葉。最令人興奮的是開車追逐成群的斑馬、羚羊和野豬,既緊張又高興,我們仿佛回到了童年。當我們參觀大裂谷和咖啡種植園時,那壯觀的景色,清新的空氣,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中國駐肯尼亞使館寬敞的院子裏,大片嬌艷欲滴多姿多彩的玫瑰,令我著迷。

非洲給我的第壹個印象是很美好的。

03

非洲地跨南北兩半球,赤道橫貫在大陸中部,有“高原大陸”、“熱帶大陸”、“幹旱大陸”之稱。我去過的索馬裏、蘇丹與肯尼亞的情況大不相同,那裏天熱幹旱植被少,沙漠多。蘇丹首都喀土穆是有名的“世界火爐”,最高氣溫可達70 ,壹般寒暑表在陽光下,裏面的水銀柱會沖破玻璃管。有時外出活動,停車找不到蔭涼處,只能停在陽光下,時間稍長,車裏面就像烤箱。司機如不戴手套,手會被方向盤或門把燙傷。有壹次我丈夫參加觀禮,曬的時間較長,前額曬起了幾個水泡。

喀土穆

由於天熱,喀土穆人壹年有7個月露宿戶外。我們壹年有8個月生活在空調室中,這對人的 健康 很有害。

喀土穆的5至7月氣溫最高,常有沙塵暴,當地人稱其為“哈布蔔”。喀土穆平均每年有大小“哈布蔔”24次。大“哈布蔔”來勢猛,飛沙走後,沙暴所至,天昏地暗,交通中斷。我們躲在屋裏,緊閉門窗,仍嗆得透不過氣。後來我雖把窗縫糊上,仍要戴上口罩。沙暴來時不能開空調,那悶熱的滋味實在難受。沙暴過後,室外遍地處處黃沙蓋頂,壹片慘相。

蘇丹首都喀土穆強沙塵暴天氣

有壹次,我們計劃在草坪上舉行電影招待會。下午剛剛把會場布置好,傍晚突然來了“哈布蔔”。我們只好等它過後,用水沖洗草坪及桌椅,重新布置。結果那晚只來了三位客人:壹對夫婦帶著壹個小孩。

04

索馬裏

索馬裏屬熱帶氣候,酷熱幹旱,蔬菜很少。當地盛產香蕉和木瓜,價格便宜。我喜歡吃木瓜,每天吃很多,結果我全身皮膚變黃。回國休假時去北京醫院檢查,護士把我當黃膽肝炎病人隔離起來。後經醫生查文獻,才證明是由於攝入大量胡蘿蔔素 (木瓜含大量胡蘿蔔素) 所致。蘇丹的主要水果是西瓜,又大又甜,但較貴。食堂每天中午只供應每人壹塊西瓜。因青菜少,我和幾位愛吃青菜的同誌就狠啃西瓜皮,直到剩壹層皮為止。

由於氣候不適應,營養不平衡,使館人員脫發、白發者較多。有的小夥子還沒結婚就開始禿頂了,我剛40出頭,頭頂就出現大片白發並大量脫發。

柏培拉港口

在索馬裏還有壹件令我終生難忘的事:當時盛傳蘇聯在索馬裏的柏培拉港設有軍事基地,我們很想找個機會去看看。索當局出於兩國友好,破例同意我丈夫往訪柏港。1966年某日,我們夫婦和另二位同誌成行。

去往柏港會途經壹片大沙漠,迎面吹來的熱風如火焰般灼面。我們到港後住在當地唯壹的壹所“賓館”裏,室內無空調,就像進了壹個大烤箱,周圍的壹切都燙手,床也是熱的,睡在上面就像烤面包。我們開玩笑說,再躺下去會烤糊的,跑到院子裏也不涼爽。人熱得口幹舌燥,可是到處找不到水,自來水管壹滴水也沒有。賓館裏除了我們四人外,別無他人。萬般無奈,我們就到處搜索,終於在壹個破土造冰箱裏找到壹塊殘冰。我們顧不得衛生不衛生,把冰分成幾小塊,每人捧著壹塊互相瞅著對方的狼狽樣兒,啃了起來,樣子可笑極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壹次體驗到“熱死”、“渴死”的滋味。

05

談到苦,非洲人民的苦非壹般人可以想象。

1972年3月,蘇丹南北兩部分結束了持續17年之久的內戰,實現了全國的和平統壹。不久我和丈夫訪問了蘇丹南方。蘇丹的最南端為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足,森林茂密,處處綠茵,芒果樹上掛滿了碩大的果實。但這壹切沒能掩蓋殖民統治、長期內戰留下的傷痕。

我們沿途見到許多營養不良的兒童,四肢纖細,腹部脹大,臍部突出如小氣球 (醫學上稱為臍疝) ,還有赤裸裸壹絲不掛的男子在田間勞作或在路邊閑坐。上身赤裸的少女、少婦們拖兒帶女站在路邊看我們修車。因為我是醫生,不管在哪裏訪問,只要有機會,我都要參觀醫院。在朱巴市我們參觀了壹家醫院。在那裏我看到從沒見過,甚至書本上也沒讀到過的熱帶病,印象極深。

絲蟲病:過去我對此病只有書本知識。那次見到的南蘇丹男性絲蟲病人多表現為陰囊象皮癥。陰囊腫大,如裝滿東西的布袋,大的有十幾斤甚至幾十斤重,患者不能坐臥,只能兩腿分開跪在床上,苦不堪言。治療辦法,可手術切除壹部分,但不能根治。

腐爛病:此病病因不明,據初步分析,可能是野生植物的針刺刺破皮膚,將壹種病毒帶入人體內,經過較長的潛伏期,皮膚開始腐爛,並擴散到全身。當時無特效療法,被認為是不治之病。

線蟲病:我見到的病人多生在下肢。白色纖細的線蟲,頭部穿破皮膚露出體外。醫生或病人自己可用火柴棍輕輕將其卷繞,每天卷1至2圈,慢慢將蟲拉出體外。壹條蟲長幾厘米至幾十厘米。如果拉急了,將蟲體拉斷,就再也拉不出來了。

此外,惡性瘧疾是非洲常見的常年流行病。惡性瘧疾惡性發作預後多不佳,往往可致死,或令人留下後遺癥。我去過的非洲四國,以索馬裏和蘇丹惡性瘧疾流行最為嚴重。我們長年要掛蚊帳,每周服壹次防瘧藥。使館的環境、居住條件較好,只要堅持掛蚊帳、服預防藥,患者甚少。我見到的使館人員患的多為高熱型惡性瘧,因及時治療都獲痊愈。只有駐蘇丹使館的壹位年輕的招待員患腦型惡性瘧後,留下了後遺癥——癡呆。

我們的援外人員,尤其是在南蘇丹工作的中國醫療隊隊員,由於生活環境、居住條件差,受蚊蟲叮咬的機會太多,許多人染上了惡性瘧,身體 健康 受到嚴重損害。

非洲的酷熱和幹旱確實令人苦惱。但是非洲人民熱情爽朗的性格、非洲大陸美好的景物,也給了我們溫馨和歡樂。

06

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抵達馬裏

中國非常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的關系。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先後訪問了非洲十國。訪問期間,提出了指導中國同非洲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五項原則和對外經濟提出的八項原則,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索馬裏和蘇丹,人們見到中國人就喊“周恩來”,以表達他們對中國的友好情誼。我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樣,在國際事務和經濟建設中,中國也得到了非洲國家的大力支持,特別是非洲國家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重返聯合國現場畫面

中非人民互相支持,互相援助,深得人心。我和非洲人相處十幾年,感受頗深。下面我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1964年,我援索馬裏醫療隊 (上海派出) 在索首都摩加迪沙市馬蒂諾醫院工作不久,有壹天,見到壹位垂危的臨產婦女躺在醫院的走廊上,她的丈夫焦慮不安地守護在她的身邊。當時在該院工作的壹些外國醫生,看過之後都搖搖頭走開了。中國醫療隊的婦產科醫生給病人做了細致的檢查,診斷是初產橫位,因延誤時間太久,病人處於危險狀態,不予搶救病人必死,如積極搶救尚有壹線希望。隊裏決定緊急搶救——以婦產科醫生為主,其他科配合,立刻進行剖腹手術。經醫生護士們同心協力,認真仔細地搶救,母子脫險了,得救了。

這件事在首都引起了轟動。中國醫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受到廣泛贊揚。幾個月後,產婦由丈夫陪同,帶著健壯的小男孩專程到中國使館表示感謝,並和我們夫婦及醫療隊合影留念。

1966年,也是在馬蒂諾醫院。有壹個男孩患瓣膜縮窄性心臟病,已住院很久了。意大利醫生想給他手術治療,又下不了決心,遲遲不行動。中國醫生決定為他手術。使館積極支持醫療隊的決定,並提醒,為了確保手術成功,要做好對病孩的保護。在周密計劃、充分準備之後,手術開始了。

為了安全,給病孩輸的血是中國醫生直接從其親屬身上抽出來輸給病孩的。手術成功了!但這只完成了壹半。術後護理,保證病孩平安的康復,尚需努力。第二戰役開始了。醫療隊全體都參加了日夜24小時的輪班守護。病人吃的喝的均由家人或醫療隊送去。同時醫療隊還要擔負其他病人的醫療,他們太辛苦了。使館的同誌們隨時支援他們,也參加守護工作。由於身份限制,我未能參加我很想做的工作。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有壹天,病孩終於 健康 出院了。

“中國醫生是神醫!”摩加迪沙人互相傳頌著,首都極大地轟動了。在這裏,開心臟手術是首次,而且成功了,人們能不激動嗎?能不為中國醫生的高超醫術和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高尚品德感動嗎?醫療隊辛勤的勞動,為祖國爭了光,得到了索人民的信任和愛戴,甚至索馬裏總統歐斯曼出國訪問時還帶上中國醫生。中國醫療隊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使館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功的喜悅、友誼的溫暖,激勵著我們,常常把熱和苦忘在了壹邊。

07

中國駐索馬裏大使館大門

( 李新烽 攝於2004年)

在索馬裏,我們所到之處都會感到友誼的溫暖。1965年,恰逢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我赴索後首次舉行了紀念“三八”的活動。出乎意料,總統歐斯曼的夫人和總理夫人雙雙出席,還有幾位部長夫人也帶了孩子來使館參加活動。夫人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展出的中國刺繡和工藝品。總統夫人說,她從沒出席過其他使館的活動。這是她首次參加中國使館的活動,也是夫人們第壹次參加紀念“三八”的活動,非常高興。她指著大幅精美的繡品說,令人難以置信,這是用手繡出來的,太美了!

1966年的壹天,索馬裏議會議長的兩位夫人未經預約,帶著禮物到使館看望我。她們熱情、樸實,使我深受感動。不久,我回訪議長夫人。她們熱情友好地接待我,帶我穿堂入室,逐壹參觀了她們的官邸,包括所有的臥室。這種友好的舉動,是我外交生涯中的第壹次。

還有壹次友好訪問,終生難忘。那次我和丈夫及秘書由索馬裏朋友陪同去外地訪問,快到目的地時,突然天降大雨。當地主人非常高興,拉著我們的手歡呼“羅伯來” (索語,意為“雨神”) 。因常年幹雨,如果客人來時天降雨,就是兩神帶來了喜雨。但“雨神”的稱號從不封給女人。這次破例,人們熱情地叫我“密斯羅伯來” (女雨神) 。給了我很大的榮譽,叫得我心裏熱乎乎的。

08

我們在非洲四國工作期間感受到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比較容易接近。我丈夫和各國的元首接觸較多,談話有***同語言。記得有壹次蘇丹總統尼邁裏獨自開車來到大使官邸。當時老楊正在辦公室,沒想到尼邁裏會突然光臨,匆匆跑去見他,尼邁裏總統說他是想來和楊大使聊聊天。

尼邁裏

在蘇丹期間,使節隨尼邁裏總統旅行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我記憶最清楚的壹次是應邀隨尼邁裏去達爾富爾省省會法席爾參加1月1日蘇丹獨立日慶祝活動。旅行是免費的,壹切費用由蘇丹政府和地方政府支付。使節們偕夫人,隨尼邁裏總統乘專列,由喀土穆出發。每位使節夫婦有壹包間,雖不豪華,但有洗臉池、廁所,倒也方便。途中停車的次數多、時間長,列車行駛很慢。停車時下去活動不必擔心什麽時候開車,即使車開出幾分鐘,跑幾步就可追上。12月31日到達法席爾市時天色已晚,我們大隊人馬被帶進了“外交村”。

“外交村”是由許多臨時搭起來的蒙古包式的草房構成的,其中最大最好的壹間是總統的行宮。使節則每家壹間,裏面只有壹張用木棍支起的床,床上鋪著壹層厚厚的茅草,有壹套單薄而簡陋的臥具。

獨立節前夕也是除夕,當晚有盛大露天晚會,當地官員和群眾陪總統和使節們跳舞。快到午夜時,大家都手扶前面人的肩膀,連成壹個大圓圈,不停地跳啊跳。突然燈熄了,壹陣鐘聲過後,又是壹片通明。這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也不分男女,不論身份,轉回身去與對方擁抱親吻,祝賀新年,祝賀蘇丹獨立節。歡聲笑語沖向碧疏的星空,擴散到原野。人們沐浴在友好與歡樂的氣氛之中,暖流驅散了深夜的寒氣。

1月1日,白天我們出席慶祝大會,參觀當地的工農業產品展覽,晚上出席群眾舞會。他們跳的是民間舞。蘇丹婦女能歌善舞,舞姿多種多樣,有扭動雙肩的鴿子舞,也有專扭腹部、臀部的舞。法席爾婦女的舞步節奏很快,雙手向前舞動,雙腳向後拋,人們踏著鼓點,發出壹陣陣特有的口哨聲,通宵達旦地跳舞。我們雖跳不好民間舞,但也分享了他們的歡樂。

09

南蘇丹境內白尼羅河風光

(攝影 王新俊)

尼羅河是世界第二大河,也是非洲最長的河流,它從南到北縱貫整個蘇丹,滋潤著兩岸平原的沃土,對發展蘇丹農業有重要意義。尼羅河上有多處險灘瀑布,非常壯觀。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在喀土穆附近交匯,兩種水質界線分明,是喀土穆壹大景觀。每逢周末、節假日,使館的釣魚迷們便到尼羅河邊或尼羅河水庫垂釣。他們釣的魚有時全館都吃不完,於是就把它們曬成魚幹。尼羅河裏的鮭魚肥大鮮美,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備菜。我丈夫是釣魚迷中的佼佼者,釣魚是他的壹大樂趣。

有壹個周末,我們約了羅馬尼亞駐蘇丹大使夫婦和他們的壹位客人去尼羅河釣魚。我們帶了桌椅、食品,準備在河邊煮魚湯野餐,美美地過壹個周末。那天上午我們兩家準時在河邊會合,大家興致勃勃地分頭施展各自的本領。我是釣魚盲,是陪君子來的。我從老楊手中接過他為我調好的漁具放入水中。不壹會兒,見魚線在抖動,我便輕輕拉起壹條壹斤多重的鮭魚上鉤啦!我正呆呆地提著亂蹦的魚,忽聽壹片掌聲,擡頭壹看,周圍的黑人正在為我鼓掌祝賀。我舉起魚,向他們致謝。

正當我高興時,老楊輕輕把我拉到壹邊,小聲說:“出事了,魚鉤紮進了我的手。”我仔細壹看,魚鉤真的剛好紮進他右手合谷穴中,不管我怎麽拔也拔不出來。我急出了汗,起初我們不想讓客人知道,可現在不得不實說了。我們向朋友們道了歉,把我釣的魚留給了他們,便驅車直奔中國醫療隊駐地。外科醫生為老楊動了小小手術,才把魚鉤取了出來。

這次洋相後來成了外交笑話。有壹次,我和幾位外國朋友閑聊,給他們講了個傳奇故事,說我丈夫有壹次釣了壹條100多斤重的大魚。他們驚奇地問,什麽魚這麽大?怎麽釣起來的?我笑著指指楊說,他釣了他自己。人們哈哈大笑,問他怎麽釣了自己,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樁怪事。

尼羅河的水質好,洗發洗衣服,又凈又滑爽,泡出的茶格外香。蘇丹人常常說,喝了尼羅河的水,壹定還想回來。是的,我至今懷念尼羅河。

10

亞的斯亞貝巴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高原上的公園都市”之稱。“亞的斯亞貝巴”在阿姆哈拉語中意為“新鮮的花朵”。這裏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常年處處有鮮花,草木蔥蘢,風景宜人。老楊到任後曾兩遷館址,最後在城邊找到壹處占地十幾公頃,內有五幢小樓房的比較滿意的地方。這裏是壹個小山坡,後部壹片案樹林,能驅蚊,成群的猴子常來做客。圍墻外有壹條常年流水的小溪。經過我們全體使館人員的辛勤勞動,這裏變得越來越美。埃方同意我們修圍墻,我們築起了又高又厚的圍墻,它可以起到壹定的防護作用,從此人稱此處為“中國城”。

現中國埃塞俄比亞使館院內的花草

(大使館官網)

院子裏常年可種菜種花,我們種的菜自己吃不完還可以送禮。對我這個酷愛花木的人來說,這裏簡直是樂園。閑暇時我常常在院裏種花種菜。我親手插活的壹盆燈籠花,盛開時有300多盞小燈籠掛滿枝頭,成了當時館中壹絕。

— END —

文章來源 |《女外交官》(1995年出版)

作者 | 宮潤萍 圖片 | 網絡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青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