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網絡的定義和特征
計算機網絡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與專門的外部設備連接起來,形成壹個規模龐大、功能強大的網絡系統,使多臺計算機可以方便地相互傳遞信息,共享信息資源。
壹般來說,計算機網絡可以提供以下主要功能:
* * *資源共享網絡的出現,使得資源* * *共享變得容易,交流雙方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隨時隨地傳遞信息。
*信息傳輸和集中處理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服務器,再由服務器集中處理後發回終端。
*負載平衡和分布式處理負載平衡也是網絡的壹大特色。舉個典型的例子,某大型ICP(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在全球很多地方放置了內容相同的WWW服務器,以支持更多用戶訪問他的網站。通過壹定的技巧,讓不同地域的用戶看到放置在最近的服務器上的同壹個頁面,從而實現各個服務器的負載均衡,同時也可以讓用戶省去很多錯誤。
*綜合信息服務網絡的壹大發展趨勢是多維化,即在壹個系統上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包括政治、經濟等資源,甚至提供多媒體信息,如圖像、語音、動畫等。在多維發展的趨勢下,許多新形式的網絡應用不斷湧現,如:
電子郵件——這應該是大家在線交流的便捷方式之壹。收件人發郵件不壹定要在線,以後只要隨時打開郵箱就能看到自己的信。
2網上交易——也就是通過互聯網做生意。其中壹些必須通過網絡直接結算,這就對網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視頻點播——這是壹種新的娛樂或學習項目,廣泛應用於智能小區、酒店或學校。它的形式有點類似於電視選臺,不同的是節目內容是通過網絡傳輸的。
(4)網上會議——又稱視頻會議,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召開的會議。與VOD不同的是,所有參與者都需要主動發送圖像。為了實現數據、圖像和聲音的實時同步傳輸,對網絡的處理速度提出了最高要求。
網絡的上述功能只是幾個例子,以後我們會用更詳細的案例來豐富我們對網絡的認識。
網絡的分類和組成
網絡是在什麽基礎上劃分的,又是如何形成的?
計算機網絡有很多種類型,有不同的分類依據。根據交換技術,網絡可分為:線路交換網絡和分組交換網絡;按傳輸技術可分為:廣播網、非廣播多址網和點對點網;按拓撲結構可分為總線型、星形、環形、樹形、全網狀和部分網狀網絡;按傳輸介質可分為同軸電纜、雙紐線、光纖或衛星連接的網絡。這裏主要說壹下按網絡分布規模劃分的網絡: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絡。
1.局域網
通過在小區域內互連各種通信設備而形成的網絡的覆蓋範圍通常限於房間、建築物或公園。局域網的特點是距離短,延遲小,數據速率高,傳輸可靠。
目前常見的局域網類型有:以太網、令牌環、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異步傳輸模式(ATM)等。它們在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傳輸速率和數據格式上是不同的。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以太網,壹種總線結構的局域網,是目前發展最快、最經濟的局域網。
常見的局域網設備有:
*網卡(NIC)插在電腦主板的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輸的數據轉換成網絡上其他設備可以識別的格式,並通過網絡介質進行傳輸。它的主要技術參數是帶寬、總線模式和電氣接口模式。
* Hub是單總線* * *獨占設備,提供很多網絡接口,負責連接網絡中的多臺計算機。所謂* * *共享,就是hub * * *的所有端口都使用壹條數據總線,所以每個用戶(端口)傳輸的平均數據量和速率受到活躍用戶(端口)總數的限制。其主要性能參數包括總帶寬、端口數量、智能性(是否支持網絡管理)、可擴展性(是否可以級聯堆疊)等等。
*交換機(Switch)也叫交換集線器。它還具有許多接口,提供多個網絡節點進行互連。但其性能比* * *共享hub要好很多:相當於擁有多條總線,使得每個端口設備都可以獨立傳輸數據,不受其他設備的影響,也就是說每個端口在用戶面前都有獨立固定的帶寬。此外,交換機還具有集線器所缺乏的功能,如數據過濾、網絡分段和廣播控制。
*有線局域網的距離延伸需要通過電纜來實現。不同的局域網有不同的連接電纜,如光纖、雙絞線和同軸電纜。
2.城域網
MAN的覆蓋範圍僅限於壹個城市。目前針對局域網的針對性技術很少,壹般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局域網或廣域網來實現。
3.廣域網
WAN連接壹個大的地理區域,通常是壹個國家或壹個洲。其目的是將分布廣泛的局域網互聯起來,所以其結構分為兩部分:終端系統(兩端用戶)和通信系統(中間鏈路)。通信系統是廣域網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 * *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速度9600 bps ~ 28.8 kbps,壓縮後可達115.2kbps。傳輸介質是普通電話線。其特點是成本低、易建立、分布廣。
* 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也是壹種撥號連接模式。低速接口為128kbps(高速可達2M),通過電信局使用ISDN線路或在普通電話線上增加ISDN業務。ISDN是壹種數字傳輸方式,具有連接快速、傳輸可靠的特點,支持對方號碼的識別。ISDN的收費比普通電話略高,但它的雙通道使它能同時支持兩個獨立的應用程序,這使它成為更適合個人或小型辦公室的網絡接入方式。
*專線,國內叫DDN,是點對點的連接方式,速度壹般是64 kbps ~ 2.048 Mbps。專線的好處是數據傳輸有很好的保障,帶寬恒定;但是它很貴,而且點對點結構不夠靈活。
* X.25網絡是早期且仍廣泛使用的WAN模式,速度9600 bps ~ 64 kbps具有冗余糾錯功能,可靠性高,但副作用是速度慢,延時大;
*幀中繼是在X.25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比較新的技術,速度壹般在64 kbps ~ 2.048 Mbps。幀中繼的特點是靈活性:可以實現點對多點的連接,在數據量較大的情況下可以傳輸超過約定速率的數據,是商業用戶較好的連接選擇。
*異步傳輸模式(ATM)是壹種信元交換網絡,速度快,延遲小,傳輸質量有保證。ATM多采用光纖作為連接介質,速度可高達千兆(109bps),但成本也較高。
廣域網和局域網的區別在於線路通常需要付費。大部分企業無法自己架設線路,需要租用現有鏈路,所以大部分廣域網成本都在這裏。人們往往考慮如何優化帶寬的使用,把“壹把好刀用在刀刃上”。
廣域網中的常見設備包括:
*路由器WAN通信過程是根據地址尋找到目的地的路徑,在WAN中稱為“路由”。路由器負責根據地址在WAN和LAN之間建立路由,並將數據發送到最終目的地。
*調制解調器作為終端系統和通信系統之間進行信號轉換的設備,是廣域網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壹。有同步和異步兩種,分別用來連接路由器的同步和異步串口。同步可用於專線、幀中繼、X.25等。,異步用於PSTN連接。
4.互聯網
即互聯網絡是壹系列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組合,所以涉及的技術也是現有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綜合。互聯網是目前最大最典型的互聯網。
二。協議的定義和意義
網絡協議如何定義,有什麽意義?
協議是網絡中設備如何交換信息的壹系列規定的組合,定義了信息交換速率、傳輸編碼、代碼結構、傳輸控制步驟、差錯控制等諸多參數。
網絡是壹個龐大的互聯群體,所以妳想加入這個群體,就不能為所欲為,任其發展。就像壹個國家或壹個種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每個人都必須熟悉它,並與之交談,因此互聯網絡中的所有節點也需要有相同的“語言”,按照它定義的規則控制數據傳輸。這種語言就是大家經常聽說的“協議”。協議是網絡中設備如何交換信息的壹系列規定的組合,定義了信息交換速率、傳輸編碼、代碼結構、傳輸控制步驟、差錯控制等諸多參數。
對於初學者來說,復雜的協議往往是壹件令人頭疼的事情——這些協議是做什麽的?它們之間有什麽聯系?有了A協議為什麽還需要補充B協議?這些問題不清楚,往往成為進壹步研究的障礙。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理解:先有了不同語言的民族,然後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民族之間有了交流的需要。網絡也是如此。起初,人們只需要制定壹些簡單的協議來保證這個有限範圍內的用戶遵守它。後來網絡規模越來越大,才考慮制定更嚴格的規章制度,也就是協議;為了實現多種不同網絡的互聯,將會加入許多新的協議作為補充或成長為統壹的新標準。
數據在網絡中從源到目的地的傳輸需要壹系列的處理。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不妨在這裏打個比方。如果把數據比作巧克力,可以把加工巧克力的設備作為源頭,把消費者的手作為終點,看看會發生什麽樣的傳遞過程。巧克力工廠壹般會在每塊巧克力外面套壹層包裝,然後把若幹塊巧克力裝進壹個巧克力盒,再把幾個巧克力盒裝進壹個外包裝。運輸公司也會把很多盒巧克力裝進壹個集裝箱,到達消費者所在的城市後,運輸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會打開不同的包裝層。不同層次的打包和解包需要不同的規格和設備,計算機網絡也有不同層次的打包和傳輸。因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78中提出了“開放系統互連”,這就是著名的OSI(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我們後續的空間會介紹,這裏就不討論了。網絡的協議被用作這些不同網絡層的行為規範。在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協議族,每個協議族在網絡的各個層次上都有相應的協議。其中ICP/IP協議族是互聯網的規範,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
TCP/IP協議的定義、層次和功能
什麽是TCP/IP協議?它分為幾層,它們的功能是什麽?
TCP/IP協議族包含許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子協議。為此,我們也使用上面提到的分層方法來分析其結構。TCP/IP分層模型分為四層: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和數據鏈路層。
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協議,它的普及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TCP/IP最初是為互聯網的雛形ARPANET設計的。目的是提供壹套方便實用的協議,可以適用於各種網絡。事實證明,TCP/IP做到了這壹點,使得網絡互聯更加容易,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網絡加入其中,成為互聯網事實上的標準。
*應用層——應用層是用戶面對的所有應用的總稱。ICP/IP協議族有許多協議來支持這壹級別的不同應用,沒有這些協議,許多熟悉的基於因特網的應用就不能實現。例如,當我們訪問萬維網(WWW)時,我們使用HTTP協議,FTP協議進行文件傳輸,SMTP協議用於電子郵件,DNS協議用於域名解析,Telnet協議用於遠程登錄等。,都屬於TCP/IP應用層。就用戶而言,看到的多是軟件搭建的圖形化操作界面,實際後臺操作的是上面的協議。
*傳輸層-該層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這壹層的TCP/IP協議族的協議是TCP和UDP。
*網絡層——是TCP/IP協議家族中的關鍵層,主要定義IP地址格式,使不同應用類型的數據能夠在互聯網上順利傳輸。IP協議是網絡層協議。
*網絡接口層——這是TCP/IP軟件的最底層,負責接收IP包並通過網絡發送,或者從網絡接收物理幀,提取IP數據報並交給IP層。
1.tcp/UDP協議
Tcp(傳輸控制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屬於傳輸層協議。其中,TCP在IP環境下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其服務包括數據流傳輸、可靠性、有效的流量控制、全雙工操作和復用。通過面向連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數據包傳輸。壹般來說,它預先為發送的數據開辟壹個連通的通道,然後發送數據;另壹方面,UDP不為IP提供可靠性、流量控制或錯誤恢復功能。壹般來說,TCP對應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UDP對應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TCP支持的應用協議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應用層協議主要有NFS(網絡文件系統)、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DNS(主域名系統)、TFTP(通用文件傳輸協議)等。
IP協議的定義、IP地址的分類和特征
什麽是IP協議,IP地址如何表示,如何分成幾類,它們的特點是什麽?
為了方便尋址和分層建網,IP地址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使用A、B、C。
IP協議,又稱互聯網協議,是支持網絡間互聯的數據報協議。它與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壹起構成了TCP/IP協議家族的核心。它提供了完善的網間連接功能,包括在互聯網絡範圍內指定IP地址格式的IP數據報。
在互聯網上,為了實現連接到互聯網的節點之間的通信,必須給每個節點(連接到網絡的計算機)分配壹個地址,並且要保證這個地址在整個網絡中是唯壹的,這個地址就是IP地址。
目前IP地址(IPv4: IP version 4)用32位二進制數表示,每8位二進制數為壹個整數,中間用小數點隔開,如159.226.41.98。整個IP地址空間有四組8位二進制數字,分別用主機所在網絡的地址(類似於部隊人數)和主機所在位置來表示。
為了方便尋址和分層建網,IP地址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使用A、B、C。
* A類地址:A類地址的網絡標識用第壹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絡中的主機標識占3組8位二進制數。A類地址的特點是網絡標識的第壹個二進制數必須是“0”。不難計算出,A類地址允許126個網段,每個網絡大約允許167萬臺主機,通常分配給主機數量較多的網絡(如骨幹網)。
* B類地址:B類地址的網絡標識由前兩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絡中的主機標識占兩組8位二進制數。B類地址的特點是網絡標識的前兩個二進制數必須是“10”。B類地址允許16384個網段,每個網絡允許65533臺主機,適用於節點較多的網絡(如局域網)。
* C類地址:C類地址的網絡標識由前三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主機標識在網絡中占1組8位二進制數。C類地址的特點是網絡標識的前三個二進制數必須是“110”。C類地址的網絡允許254臺主機,適用於節點較少的網絡(如校園網)。
為了方便記憶,習慣上用四個十進制數來表示壹個IP地址,十進制數之間用句點隔開。這種IP地址表示法也稱為點分十進制系統。這樣A類網絡的IP地址範圍是1 . 0 . 0 . 1-127 . 255 . 255 . 254;B類網絡的IP地址範圍為:128.1.0 . 1-191.255 . 255 . 254;C類網絡的IP地址範圍為:192 . 0 . 1 . 1-223 . 255 . 255 . 254。
由於網絡地址的短缺和主機地址的相對過剩,采用子網掩碼來指定網段號。
TCP/IP協議與下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無關,這也是TCP/IP的壹個重要特點。正因為如此,它可以廣泛支持由較低的兩層協議組成的物理網絡結構。目前,TCP/IP已被用於連接洲際網絡、國家網絡和跨區域網絡。
三。網絡發展簡史
是什麽推動了網絡的發展?
縱觀近幾十年來信息時代的變化,人們可以理解,網絡的發展與計算機,尤其是個人計算機(PC)的發展密切相關。
第壹臺計算機誕生於1945年,這標誌著在人類可以自己使用工具的漫長歲月中,終於有了壹個可以代替人類腦力勞動的“工具”。在六七十年代,計算機互連系統——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網絡——誕生了。它是IBM和Digital的中央處理系統。網絡的主體是壹臺或多臺大型主機,這些主機被隔離在壹個相對封閉的機房內(當時人們通常稱這個機房為“玻璃房”),然後由壹群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精心維護。大部分網絡用戶面對的是非智能終端,終端上的所有操作都會通過低速鏈路轉移到主機上進行處理。網絡的效率主要取決於鏈路速度和主機的性能。這樣的網絡不是面向大眾的,只是局限於壹些專業領域,比如金融行業和研究機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是陌生的,神秘的,甚至是虛幻的。
直到80年代PC的出現,才給網絡吹來壹股清新的風。與終端相比,PC自帶處理引擎(CPU)和文件存儲區(硬盤),可以加載多種應用,獨立完成大量工作,從而賦予個人強大的計算能力。與主機相比,這種便攜式機器的內部結構大大簡化,其價格遠低於主機,並且還在隨著量產和技術的快速成熟而不斷下降,讓越來越多的用戶享受到這種智能設備帶來的快速、便捷、強大的服務。所以可以說PC的出現首先滿足了個人用戶信息處理的需求。但與個人信息處理密切相關的是信息交換,於是網絡化的需求應運而生——人們購買網絡設備和連接,在辦公室組建局域網,實現本地通信;為了擴大網絡距離,從提供服務的電話公司租用電話線或其他線路,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甚至城市之間建立廣域網;經過進壹步發展,出現了壹種特殊的服務行業,它可以通過骨幹連接將多個原本孤立的網絡互聯起來,形成壹個國際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的蓬勃興起無疑成為了網絡技術成長的催化劑。
互聯網發展簡史
互聯網是如何演變的?
互聯網的應用範圍從最早的軍事、國防擴展到美國的學術機構,隨後迅速覆蓋全球各個領域,運營性質也逐漸從科研、教育轉向商業化。
在科學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情,互聯網的出現也如出壹轍:它的原型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1969年為軍事實驗建立的網絡,命名為ARPANET。當初只有四臺主機,它的設計目標是當壹部分網絡因戰爭而受損時,其余部分仍能正常運行;80年代初,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成功開發了異構網絡的TCP/IP協議並投入使用。1986年,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壹些分布在各地的超級計算機通過高速通信線路連接起來,ARPANET被NFSNET取代;然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互聯網。其應用範圍也從最早的軍事、國防擴展到美國的學術機構,隨後迅速覆蓋全球各個領域,運營性質也逐漸從科研、教育轉向商業化。
90年代初,中國作為第71個國家網絡加入互聯網。目前國內已經開通了互聯網,可以通過中國公眾互聯網(CHINANET)或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國際互聯網連接。只要妳有壹臺微型計算機,壹個調制解調器和壹部國內直撥電話,妳就可以很容易地享受互聯網的資源。這也是互聯網逐漸“爬”進尋常百姓家的原因之壹。第二個原因是,友好的用戶界面、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貼近生活的人情味,使得非專業的家庭用戶不僅可以自由地享受應用,還可以大飽眼福,甚至可以用它為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錦上添花,真正做到“足不出戶,成就天下事,做當代人”。
網絡的神奇功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為如此,網絡的耐久性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來自硬件、軟件、所用標準...............................................................................................................................今天,互聯網能夠承受如此多用戶的參與,這說明我們的網絡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壹個相當成熟的階段,用戶自己也能聽到和看到不斷出現的新術語和新概念。但這不是結束,只是歷史長河中壹個新時代的開始。
互聯網應用亮點
互聯網能為我們做什麽?
互聯網太奇妙了,以至於初學者不禁會想:它能為我們做什麽?壹般來說,互聯網是通過網絡完成有用的通信任務的壹組應用程序。接下來的幾頁將從應用程序開始,展示因特網幾個最受歡迎的功能,包括:電子郵件、WWW、文件傳輸、遠程登錄、新聞組、信息查詢等。
1.電子郵件
有了全球互聯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用它來提供個人通信,而這種通信應該具有電話速度和郵政可靠性的優勢。這個想法生根發芽,最終的果實就是電子郵件。通過它,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郵箱,用來存放已經收到但還沒來得及閱讀的信件。電子郵件地址包括用戶名和主機名,中間用@符號分隔,如hdc@gbnet.gb.co.cn。
從最初的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到今天的郵件軟件可以實現更加復雜多樣的服務,包括:信件的壹對多發送、轉發、回復,包括信件中的聲音、圖像等多媒體信息等。妳甚至可以做到只要妳的郵件到了,掛在妳身上的BP機就會嘟嘟響,給出提示;人們也可以像訂購報紙和雜誌壹樣在網上訂購他們需要的信息,並定期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他們。
2.萬維網
萬維網(通常稱為WWW)在中文中常被翻譯為“萬維網”,不僅讀音相近,而且體現了其千變萬化的內涵。在壹個瀏覽器軟件的幫助下,用戶可以在地址欄中輸入想要查看的頁面地址(或域名),然後就可以連接到地址所指向的WWW服務器上,找到所需的圖文信息。逛WWW的感覺有點像逛大商場,可以漫無目的的逛,有目標的往前走。但無論如何,當用戶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們可能已經越過了錢山,所以我們有時稱之為“網上沖浪”。
存儲在WWW服務器中的頁面內容是用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編寫的,並通過HTTP協議傳輸給用戶。
3.文件傳輸(FTP)
雖然電子郵件也可以傳輸文件,但它通常用於短消息傳輸。互聯網提供了壹種稱為FTP(文件傳輸協議)的文件傳輸應用程序,使用戶能夠發送或接收非常大的數據文件。當用戶發送FTP命令並連接到FTP服務器時,他們可以輸入命令來顯示存儲在服務器中的文件目錄,或者從目錄中復制文件並通過網絡發送到他們的計算機。
FTP服務器提供了壹種驗證用戶權限(使用用戶名和密碼)的方法,並限制未授權用戶的訪問。但為了擴大影響,很多系統管理員都開放了匿名ftp服務設置——匿名ftp允許沒有註冊名稱或密碼的用戶訪問機器上的指定文件,它使用的是特殊的用戶名“anonymous”。
4.遠程登錄
遠程登錄允許用戶從壹臺機器連接到另壹臺遠程機器,並建立交互式登錄連接。登錄後,用戶的每壹次擊鍵都被傳到遠程主機,字符經過遠程主機處理後被送回本地機器,看起來就像是用戶在直接操作遠程主機。遠程登錄通常需要有效的登錄帳戶來接受其他主機的身份驗證。常用的登錄程序有TELNET、RLOGIN等。
5.usenet新聞組
新聞組新聞是互聯網上的討論組或公告板系統(BBS)。新聞組在壹組名為“新聞組”的標題下組織討論,用戶可以閱讀他人發送的新聞或發表自己的文章。新聞組包括幾十個類別、上千個組的“新聞”,每個組平均每天有上百條“新聞”發布。新聞組也以壹種非常隨意的方式參與進來。妳可以交談、提問或者只是看著別人說話。
以上列舉的只是互聯網文化長廊中的主要內容,但絕不是全部。互聯網總是在發展和推陳出新,這將是我們下壹篇文章的內容——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四。互聯網發展中的問題
互聯網的發展面臨哪些困難?
在最後壹部分,我們講述了互聯網的發展簡史及其在各個方面的應用。正是因為互聯網的豐富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對於用戶來說,互聯網正在壹步步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改變著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思維和生活方式;對於互聯網來說,用戶的積極參與使得這個全球性的網絡迅速擴大,用戶對它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這使得互聯網的容忍度面臨著帶寬不足、IP地址資源匱乏等嚴峻考驗。
1.帶寬短缺
根據1995年中的估計,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多個網絡與互聯網相連,約有450萬臺計算機與網絡相連,4000萬用戶直接使用互聯網。今天,互聯網已經向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開放,幾乎每30分鐘就有壹個新網絡接入。主機數量每年翻兩番,用戶數量每月增長10%。據估計,到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互聯網將連接近1億臺計算機,達到數十億用戶。對於更遠的未來,人們很難準確估計。無論如何,這些數字足以說明互聯網的危機:就像壹根懸掛著許多重物的鋼絲繩,當它的重量增加時,繩子就有斷裂的危險;事實上,用戶在互聯網上旅行時要走過許多這樣的“鋼絲繩”。用戶越多,繩子的負荷就越重,其中任何壹個都會成為瓶頸,導致網絡接入失敗。因此,加強“鋼絲繩”——增加帶寬容量勢在必行。從互聯網的主幹到分支,再到最終用戶的接入,已經出現了許多成熟的或發展中的鏈路技術來實現這種需求。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重點介紹用戶最關心的幾種訪問技術。
2.缺乏IP地址資源
我們介紹過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指的是現在的IP v4————是32位二進制數,所以地址總容量是232,也就是有幾億個。根據TCP/IP協議(和許多其他協議壹樣),互聯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必須有自己唯壹的地址作為標識符,所以很明顯,相對於上面提到的不斷增加的用戶數量,現有的IP地址資源已經不堪重負,很快就會被用完——據預測,以目前的互聯網發展速度,2005年到2010年之間,所有的IPv4地址都將被分配完畢。
解決IP地址不足的壹個辦法就是想辦法延緩資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