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總裁寫的《關於實業公司功能定位的再思考》壹文,感觸良多:公司在壹步步成長,逐漸從行業的追趕者發展為引領者。正是因為這種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做法,公司才有了合理的定位:“文化導向、目標牽引、機制推動、線上測評、線下指導、重點監控”。
時光飛逝,來到隆鑫已經兩年了。回首過去,細數這兩年的失去,收獲,失落,奮進。兩年過去了,個人是不是也該有個總結,有個合理的定位了?促進自己得到提升,更好的為公司發展做貢獻。
作為壹名普通的財務工作者,我想談談我對財務工作的看法:
壹、對財務工作的認識
大家長期以來對財務部作用的理解是,財務部其實就是會計部。但本質上包含了財務和會計的雙重職能,只是在實際工作中,財務和會計合二為壹,財務職能被淡化了。所以有很多人在講會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和發揮財務職能。直到近幾年,隨著公司的發展,融入了先進的管理思想。同時,結合現實的需要,財政部門開始發揮越來越多的職能。
這裏要重新認識壹下財務工作的功能,我認為大致分為兩部分:
1,會計和報表功能,這是會計信息系統的部分。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根據會計準則對外提供業務報告。
2、財務管控職能,其實就是管理會計的內容,主要是為內部管理者提供報表和分析來輔助決策,使企業形成並保持健康的管理狀態。壹種是圍繞預算和考核在整個企業管理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另壹種是以業務控制和決策為中心,如價格制定、成本降低、流程建立、效率提升等。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的制造總部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創造性地將財務和管理融為壹體,並在試點的基礎上成立了財務管理部。雖然會計工作及相關的稅務籌劃、審計、統計等工作仍是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但財務管理、管理控制、風險管理等非會計工作在組織資源和架構上已得到相應的保障,使這些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並產生價值。
第二,發展金融工作
1,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提供大量準確及時的信息成為可能,也改變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這種變化加強了會計提供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會計工作越來越自動化和電子化,對我們的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重新定位我們的工作範圍和職責。財務工作者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賬務處理和管理上,我們可以把時間花在管理和財務上,這也促進了財務和管理控制在財務部門的作用。
2.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通過高績效管理將戰略規劃、經營活動、資源配置和績效評價有效銜接,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這個任務自然落在企業的核心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的頭上。企業管理需要對財務部門職能的期待,為財務部門的職能創造了資源和條件,使財務部門在參與決策和制定長期戰略中充分發揮數字化分析和過程控制的優勢,比財務部門職能的被動轉變更容易被認可和接受。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公司對財務工作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要夯實基礎,多思考,多創新,找準工作定位。促進工作的持續改進。高校長在文章中說:第壹,“老實人不要吃虧”,第二,“做官的不要寒心”,第三,“偏執的人在隆鑫必須得到尊重!”這樣的氛圍,這樣的尊重,為我們自身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土壤。
“工作是展示妳能力的舞臺。我們在寒窗苦讀的知識,我們的韌性,我們的決心,我們的適應能力,我們的協調能力,都會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現出來。”我壹直很喜歡這句話,在此希望鼓勵龍鑫的同仁們夯實基礎,開拓創新,在龍鑫的大舞臺上舞出自己的人生。
參考:/s/blog _ 4884 e 0920100 c0in . html
2.以創新促發展的會計前沿問題研究。
吳連生的《當代會計前沿問題研究:創新與發展》是壹部充滿現實創新與改革發展的論著。其研究內容和形成的每壹項研究成果,都反映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和會計審計改革步伐的響應,也充分顯示了會計審計學術領域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務實創新。因此,我認為這本書是我國會計界青年學者的代表作,通過評價,從學術價值和開拓性上來說,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肯定。
本書開展的研究屬於當代會計領域的前沿問題。作者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為指導,以企業理論為基礎研究這些問題,把整個研究的立足點放在解決我國會計審計改革問題上。因此,其創新性研究尤為突出,體現了以創新促發展的基本精神,對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貢獻突出。
在研究中,作者提出了“會計域序”這壹重要概念,並以此作為評價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準,旨在解決會計信息規律性失真中理論標準與事實標準能否有效壹致的問題。筆者認為“會計域秩序”概念的深刻內涵在於會計規則對利益相關者利益沖突的協調,從而使經濟運行中的互動行為得以壹致,而這種互動行為的壹致性是由會計規則與會計域秩序的壹致性決定的。因此,這壹概念及其在經濟理論中的解釋可以成為從利益沖突和協調的角度構建新的會計理論框架的至關重要的壹部分,其創新價值體現在會計理論建設的層面上是非常顯著的。作者還指出,對“會計域序”基本原則的拓展也可以厘清審計理論發展中的新問題,因為審計制度安排的過程也是利益相關者利益協調的過程,政府審計和註冊會計師審計就是如此,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之壹也集中體現在解決和協調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上。此外,作者還從會計基礎理論的創新上提出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三分法”。通過區分會計信息失真的三種不同形式和原因,不僅為加強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將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落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會計改革實踐中。
當代會計與審計研究方法應用的創新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為主導,在研究中辯證處理各種科學方法的應用。目前,在會計和審計前沿問題的研究中,科學方法應用的重點是如何實現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的有機結合。我們不僅要對這兩種方法有正確的認識,防止認識上的偏差,還要註意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在具體應用中實現優勢互補。只有辯證地處理好這兩種方法的適應性應用,我國會計與審計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國際上有效地體現其學術價值,得到各國專家的認可,並最終使這些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趨同。因此,將兩種方法對立起來的認識不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可能會導致會計和審計研究方法的應用走入非理性的誤區。吳連生博士進行的研究包括規範研究、屬於國際會計研究主流的實證研究和屬於國際會計研究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析研究。從本書對會計和審計前沿問題的研究來看,吳連生博士很好地解決了規範研究(包括分析研究)和實證研究的關系:規範研究的應用是科研結論形成的基礎,而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是提高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創造科研結論良好應用前景的前提。從建立科學理論方面來說,實證研究需要規範研究的支持,而從提高理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方面來說,規範研究需要實證研究的支持。現代科學研究的歷史事實表明,只有兩者在科學研究中相輔相成,才能形成實踐效果的完美結合,產生創新成果,推動學術研究的發展。本書是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的互補研究成果,是我國會計研究方法創新的壹次重要實踐。
參考:http://www.yuedu.org/thread-56924-1-9.html
3、《削減成本——創業者的十二把金融彎刀》讀後感。
李健用壹個“10-9=1”的數字公式直觀地揭示了“收入、支出和利潤”之間的關系,使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增加利潤和降低成本與增加收入同等重要。不僅如此,李健還研究了如何降低成本,提出了“十二把財務大砍刀”理論。即:砍價專家;剁人的手;切割機制;削減固定資產;削減采購成本;削減預算;削減庫存;剁劣質客戶;削減日常開支;截會;割臉;彎刀入鞘。在此,我結合我部工作實際,就如何用好這十二把彎刀談談個人看法。
壹是全員苦練內功,強化節約成本意識。松下幸之助曾說:“企業家的使命是賺錢。如果他不賺錢,那就是犯罪。”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兩部分,壹是開源,二是節流,成本管理主要講節流。節約壹分錢成本,就等於節約壹分錢利潤。
作為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層,我們要持有三張財務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第壹張利潤表反映企業當月的收入、利潤和使用情況;第二張資產負債表看壹個公司的健康程度,就像壹個人的體檢表,反映公司有多少資產,多少固定資產,多少流動資產,多少負債,多少利潤。這個表壹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公司創業以來賺了多少錢,公司的資產狀況如何,是固定資產多還是現金流多?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身體素質,良好的心臟和健康的腎臟。第三是現金流量表。企業的現金流就像血液。如果壹個企業的血液幹涸,停止流動,即使所有功能都很健康,也不會長久。另外,兩個財務百分比很重要,壹個是毛利率,壹個是利潤率。毛利率表示公司成本多少,公司盈利多少,而利潤率就是公司的生命力,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和財富。
成本管理不僅是公司最高管理層的事情,也是每個員工的責任。很容易浪費辦公經費,比如:如果半張紙就能寫,那就不要用壹張紙;打印文件應雙面使用;要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習慣,洗手,及時關水龍頭,下班後關掉電源開關。等等這些小事,都體現了我們員工的經濟意識和對公司的責任感。為此,全體員工要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公司要完善成本目標管理體系,加強監督考核,建立獎懲機制,從節流降耗中提高企業利潤。
第二,做好財務預算,從源頭控制成本。十二把彎刀之壹-削減預算。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他所有大刀,比如裁人,裁機構,裁固定資產,裁股票等。,要求我們在這些方面早做打算,也就是預算。我們控制預算越嚴格,標準越高,最終可能達到的成本控制效果就越好。當然,“削預算”的工作需要結合具體人、財、物的需求分析和對現有資源的全面把握。每個環節的預算制定出來後,關鍵是要不折不扣地執行。要嚴格控制和執行預算指標,把預算指標的控制情況作為各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之壹。
第三,認真做好每壹項工作,註重細節,做到盡善盡美。我們每天面對壹線員工,直接面對設備和人員的管理。我們每天要做的就是執行公司的工作計劃和目標。記得看過《細節決定成敗》這門課。雖然大部分內容都是國內外案例,細節記不清了,但我壹直記得標題“細節決定成敗”,這是做事的根本。老子曾說:“天下之難必易,天下之重要必詳。”管理大師余世維在他的《贏在執行》中也說過,日常工作必須在執行過程中進行細分,然後安排在相應的工作環節中。李健先生所說的“業績飛輪”,無非就是把工作做實做細。計劃、執行、檢查和控制(PDCA循環)必須保持在工作中,即需要不斷細化,不斷尋找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成本削減中也提到了很多細節。如果李健沒有把握細節和大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如果他不是壹個細心的人,他不會想出這麽多辦法。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壹定要把每壹件作品,每壹件設備都當成藝術品,然後我們的工作就完成了。細節不僅反映了壹個人的工作態度,也反映了壹個公司的管理水平,更反映了壹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在具體的需求分析中,要采取務實的態度,註重細節,減少日常開支、會議和壹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最終減少辦公開支——削減日常開支;截會;割臉。
四、整合人力資源,充分競爭上崗。這樣才能落實“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職位,成功的給地位”的策略。針對公司的情況,只有全員競崗,才能把“鐵飯碗”變成“泥飯碗”,增強“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想辦法找工作”的危機意識。在“裁人裁機構”方面,要在充分調查編制和崗位的基礎上,本著精簡機構的原則,毫不留情地裁掉企業中多余的機構和多余的人。其結果不僅是企業降低了成本,也減少了那些被砍掉的人因潛力利用不足而造成的浪費。那麽到底有多少人,多余的人又是誰呢?這就要求我們從工作分析入手,因勢利導,量體裁衣。工作分析要明確:做好每壹件事的標準化工作程序(步驟)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它所需的時間和人數。在這種情況下,人事編制人員要保證每件事都由合適的人來做,每個人都要有若幹個與其工作潛力和法定工作時間相對應的滿負荷(任務)。
5.盤活現有資源,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即:削減固定資產,削減庫存。在嚴格控制固定資產購置和庫存的基礎上,重點把已購置的固定資產和已入庫的庫存投入使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至少不要在部門之間重復購置。公司要有專門的資產管理中心,了解公司各部門采購的固定資產和備品備件的使用和保管情況,必要時在部門之間及時協調調配資產供公司內部使用,提高資產利用效率。這樣壹來,A部門就不會因為某項需要而購買某項設備,只是偶爾會用到,大部分時間都是閑置的,而之後的某壹天,B部門也只是偶爾會用到該設備,但之後會報備並另行購買。
六、規範采購程序,降低采購成本。即:砍價專家;削減采購成本;彎刀入鞘。對於必須審批的采購項目,要“討價還價”具體采購的每壹個環節,確保采購成本盡可能低。在這些方面,建議公司各部門每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下月采購計劃,經公司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後,由采購部統壹采購,最大限度減少采購行程,節省采購費用的支出。當然,壹些緊急的采購項目可以在集中采購時間之前,經過評審後進行采購。另外,大型項目可以采用招標,常規項目可以采用直供。如果工作做得細致,通過招標和直接發貨可以大大節省采購成本。
七、培養公司客戶的素質,對劣質客戶說“不”。穩定的客戶是要維護的,但不是所有的客戶都要奉若神明,凡事壹分為二。還要分析客戶群,果斷砍掉劣質客戶。選擇客戶要慎重,選擇運行質量高的。對於劣等客戶,比如欠費的客戶,不誠信的客戶,像這種客戶,浪費我們的人力物力,要毫不留情的砍掉。在市場上要積極尋找後備客戶,做好隨時換客戶的準備。讓正在運營的客戶有危機感。做我們的產品就是給他賺錢。他應該感激我們的品牌,而不是讓他覺得他做了我的產品,我拿了業務費。
總之,李健老師說得好:壹個企業家,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他最大的職責和目標是公司利潤最大化。目前國家鼓勵節約型社會和節約型經濟,所以企業的成本管理也是對整個節約型社會建設的貢獻。
讓我們牢記“10-9=1”這個簡單公式的重大意義,揮舞起李健老師教給我們的12大砍刀,豎起“節約成本”的大旗,在“支部主席”的帶領下,全面提高集團的整體效益。
參考:網絡
摘錄摘錄,修改壹下。
希望能幫到妳(* 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