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怎樣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

怎樣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

(壹)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的規範和界定功能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範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壹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範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範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產權與會計信息失真的關系可以通過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驗證,即會汁信息失其在私營企業大都表現為虛減利潤,以逃避交稅;而在國有企業則大都表現為虛增利潤,以形成業績良好的形象,使經營者獲得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

(二)理順各方的利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

由於企業內部存在的多層級的、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因此理順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關系就極為重要。

首先,要盡早建立專業經理人才市場,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者的任命,其次,是進壹步規範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建設,鼓勵市場並購行為,活躍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將替換機制引入專業經理人才市場,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對經營者的基於其經營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勵機制(如使經營者部分持股或給予其股票購買選擇權等),使經營者的目標函數與所有者趨於壹致,從而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此外,應強化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加強對經營者的行為約束。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的責、權、利,可以考慮將會計按其職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內部管理會計和對外報告會計,前者仍屬企業內部委托--代理網絡的壹環,受托於經營者,起參謀和決策支持作用,後者則直接受托於董事會,起反映和監督作用。同時,為抑制對外報告會計人員其與經營者"串謀"欺騙所有者、出現"道德風險" 和"內部人控制"問題,還需在機構設置上強化內部的制衡和約束機制,加強基礎工作,以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減少或消除"X非效率"現象,同時,建立壹套對其進行有效監督與激勵的機制,使其目標函數與所有者目標函數壹致,最終使所有者、會計人員與經營者三方達到經濟利益上的"激勵相容性"。

(三)建立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質量責任保證體系

在會計信息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人員及業務當事人在會計產品質量管理中的任務、職責、要求和權力。1.企業經營者的會計責任。企業經營者必須代表單位對會計產品的質量特征和特性負主要責任,應當保證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迫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堅決避免單位負責人超越會計法制的約束,出了問題又追究會計人員的做法。2.部門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企業會計部門負責人應對會計信息的生成質量負具體的、全面的領導責任。主要包括: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會計政策;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獎懲制度;保持完整的會計記錄;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對生產和提供符合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的整個過程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規定的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做出處理。3.企業會計人員的會計責任。會計人員的會計責任其實也是壹種道德責任。1996年6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及其說明,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責任、職業道德作了具體的規定,新修訂的《會計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也明確規定了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帳、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汙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者,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吊銷其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因此,會計人員必須嚴格按規範要求辦事,自覺地進行質量控制,認真做好自檢、互檢工作,保證不合格產品不流人下道工序,並對自己加工生產的產品負責到底。

(四)加強會計規範的建設,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壹,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會計法》,盡快出臺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加大《會計法》的執法力度,從根本上扭轉目前會計秩序混亂的局面;《刑法》應對涉及到會計問題的經濟犯罪做出相應規定,以對利用會計進行經濟犯罪的當事人進行足夠的威懾;對《質量法》、《計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出相應的司法解釋,使對會計事項的計量適用於《計量法》,對會計產品的質量要求適用於《質量法》,對會計信息用戶的保護適用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使會計信息質量真正受到法律的強有力的保護和制約。

第二,加強會計規範建設。盡快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壹,在會計改革之初,為了減少會計制度變遷的阻力,使會計準則能盡早出臺,以規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會計實務,實現與國際慣例的銜接,即由政府直接參照國際會計準則來制定中國的會計準則是唯壹的選擇。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訂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見,進行反復討論與論證,最終使準則能為各方所接受。政府機構要維護該機構制定的準則的權威性,對違反準則的行為要進行處罰,目的是使違反準則而提供失真會計信息者得不償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於社會成本,從而消除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經濟現象。這樣,會計信息供給方就會願意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願提供失真會計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損失,從而提供失真會計信息的經濟利益動機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