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控制的目標是控股公司資本控制的起點。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觀點,資本有兩種概念:壹種是財務資本概念,另壹種是實物資本概念。從意義上看,資本的天性和本質是在運動中增值。要增值就必須先保全,沒有資本保全就無所謂資本增值。因此,資本保全是控股公司實拖資本控制的核心目標。
資本有財務資本和實物資本兩種概念,所以資本保全也有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之分。前者是指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出資額和(所有者)利潤分配額之後,期末凈資產的貨幣金額大於或等於期初凈資產的貨幣金額;後者是指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出資額和(所有者)利潤分配額之後,期末實物生產能力(營運能力)大於或等於期初實物生產能力。
財務資本保全又分為名義市值資本保全和不變幣值資本保全。壹般認為對於控股公司(資本所有者)來說,采用財務資本保全下的名義幣值資本保全觀念是壹種最佳的選擇。因為采用名義市值資本保全觀念,以歷史成本(Aboriginal Cost)和名義貨幣單位(NominalCurrency Unit)進行資產計價和利潤確定,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以原始憑證為依據進行會計處理,簡便易行。在壹般物價變動的情況下,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可靠性、可比性和相關性。但在物價急劇波動的情況下,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資產計價和利潤確定,編表日的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與歷史成本必然大相徑庭,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受到挑戰;在市值大幅度變動的情形下,采用名義貨幣單位計價,不同時期以名義貨幣表示的資產和利潤的可比性勢必受到;最終導致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結果,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大大削弱。
盡管如此,國際會計界仍然固守財務資本保全下的名義幣值資本保全觀念,堅持以歷史成本和名義貨幣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同時補充反映有關物價變動的會計信息)。除了名義幣值資本保全現本身所具有的優點外,政府的稅收利益也是壹個重要因素。筆者認為各國普遍采用名義幣值資本保全觀念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企業制度。眾所周知,在企業制度下,出資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是壹種委托代理關系,對於企業所有者來說,重要的不在於資本保全的結果度量(Outcome Measurement),而是在於對資本保全的過程控制(Process Control)。這種控制需要采取壹種恰當的手段來明確經營管理者的受托責任,並較為客觀地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過程,避免隨意粉飾。歷史成本和名義貨幣計價是達到上述目的的理想手段,因而能被企業所有者廣泛接受。不僅如此,歷史成本也是出資人分配利益、承擔風險負有限責任的唯壹依據。從經營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不僅作出任何決策需要依據歷史的經濟事項和會計數據,在報告業績時傾向於高估資產、虛增利潤(Exaggerate Profit),在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名義市值資本保全概念所揭示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經營管理者的這種需要,所以他們也樂於采用這種資本保全規。
資本保全與利潤、成本補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踐中,強調成本補償和利潤,還是強調資本保全或資本增值,主要受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的影響。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或分離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企業管理控制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指標是成本補償和利潤總額。然而,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達到壹定程度時,企業的功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控股公司作為壹種資本組織形式,匯集了出資入、債權人等化資本,作為多方利益結合體,滲透了各方的利益,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和與之相對應的業績評價指標明顯不適應這種變化。因此,此時企業的目標是所有者收益最大化,即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的情況下,使公司總價值最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