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為什麽誠實守信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

為什麽誠實守信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

“誠實守信”不僅是壹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仰,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壹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對於壹個企業和集團來說,它是壹個“形象”,壹個“品牌”,壹個信譽,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基礎。對於壹個國家和政府來說,“誠實守信”是“國民性”的體現,對於國內來說,是人民擁護、支持、贊成政府的重要支撐;在國際上,它是國家地位和尊嚴的象征,是壹個國家在世界民族中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是良好“國際形象”和“國際聲譽”的標誌。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時,提出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也指出,“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明確提出了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指導思想,這是對當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總結,是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的有針對性的總結。1,“誠實守信”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重在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道德建設的重要要求,是提高人們思想素質、改善社會風尚、保障經濟秩序良性運行的支撐。加強誠信建設日益成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所謂“誠”,就是說真話,做老實事,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不欺騙他人,表裏如壹。所謂“守約”,就是“信守承諾”,即“信守諾言”、“誠實不欺”等等。“誠實守信”是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社會生活穩定、經濟秩序維護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於壹個人來說,“誠實守信”不僅是壹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仰,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壹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對於壹個企業和集團來說,它是壹個“形象”,壹個“品牌”,壹個信譽,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基礎。對於壹個國家和政府來說,“誠實守信”是“國民性”的體現,對於國內來說,是人民擁護、支持、贊成政府的重要支撐;在國際上,它是國家地位和尊嚴的象征,是壹個國家在世界民族中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是良好“國際形象”和“國際聲譽”的標誌。從經濟生活來看,“誠實守信”是經濟秩序的基石,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是壹種無形資產;從政治道德的角度看,“誠實守信”是壹種極其重要的品格,是“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體現,是壹個政治家必須具備的“品德”和“政治品質”;從人際關系的角度來看,“誠實守信”是最根本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最重要的道德品質。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處的基礎,關鍵在於“誠實守信”。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誠實守信”日益顯示出其在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建設和道德風尚中的重要地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寄希望於政治上的“誠實守信”;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迫切需要“誠實守信”;人民互動熱切呼喚“誠實守信”;社會的道德失範急需“誠實守信”來糾正。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同時,加強誠信建設體現了“法治”和“德治”的互補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2.“誠實守信”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要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精神動力。“誠實守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規範,也是革命傳統道德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誠實守信”也被賦予了反映時代精神的新內涵。中國* *產黨成立後,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對“廉潔”的認識進壹步深化和豐富,並上升到黨的建設的高度。繼毛澤東同誌提出“實事求是”之後,他在《為建設壹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壹文中又提出,我國人民應當艱苦奮鬥,“誠實、勤奮、互相鼓勵、不驕不躁”。周恩來同誌強調要“誠實守信,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步前進,奮勇爭先”。劉少奇同誌多次強調“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堅決反對弄虛作假”。鄧小平同誌還強調要“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反對“空話、假話、套話”,要求革除這種“陋習”。這壹切充分說明,“誠實守信”、“老老實實”、“說實話”、“做老實事”、“老老實實”不僅是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傳統的重要要求。在革命和建設時期,“誠實守信”有了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內容,其現實意義更為重要。3.“誠實守信”是當前道德建設的重點。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建設是壹個龐大的系統,包括道德核心(為人民服務)、道德原則(集體主義)和各種道德規範。這壹體系涵蓋了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個領域的各種人際關系的要求。在“二十十字基本道德規範”中,突出了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善、節儉、自強、敬業、奉獻等10項基本規範。為什麽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加強道德建設時提出了“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思想?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道德核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轉化為人們內心的信仰並付諸實踐。道德教育不僅要使人知道什麽是道德的,什麽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要以真誠真實的態度把道德要求變成自己的行動。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道德的核心、原則和規範,是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能否收到實效的決定性環節。如果能做到“誠實守信”,踐行道德規範,我們的道德建設必然會取得越來越大的進步;如果不能做到誠實守信,我們的道德建設就會成為壹句空話,人的素質就得不到提高。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道德失範現象,歸根結底與“誠實守信”的喪失有關。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從加強“誠實守信”建設入手。“言行壹致”、“身體力行”,以誠實的態度履行道德規範的要求,可以說是壹種高瞻遠矚的加強道德建設的觀點。4.“誠實守信”是建立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石。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競爭經濟和契約經濟。因此,如何保證合同雙方履行義務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關鍵。壹方面,我們強調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用“法律”手段維護市場的“秩序”;同時,也要用“誠信”的道德力量和道德意識來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不僅取決於對違法者的懲罰;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多數參與競爭的人在競爭中成為守法有道德的人。如果沒有道德教育,沒有榮辱感,沒有羞恥感,都信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價值觀,人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獲取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無從談起。社會失去了“誠實守信”的道德基石和“誠實守信”為榮、“背信棄義”為恥的輿論氛圍,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根本無法建立。“法治”和“刑罰”重在懲罰那些觸犯了法律、犯了罪的人;道德教育和“德治”重在犯罪前的教育和預防。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在最大利益的誘惑下,只有讓大多數參與競爭的人自覺守法,才能避免“法不責眾”的混亂局面,才能真正發揮法律的作用,保證市場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在社會主義社會,“誠實守信”對於克服“市場”的消極方面和影響,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國“市場”發展中的消極因素,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滋生,已經對中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經濟交往中,假冒偽劣、欺詐、偷稅漏稅等不正之風制約著經濟發展。在統計、審計、財務、會計工作中,也存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無中生有、以假亂真等腐敗現象。的確,由於欺詐行為的屢禁不止和不斷蔓延,出現了所謂的“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壹大“公害”。這種情況單靠“法治”是解決不了的,必須通過社會主義“誠實守信”教育和社會主義正確價值取向來引導和克服。5.“誠實守信”是壹切職業道德的“立足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將“誠實守信”融入職業道德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讓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在各自的職業中培養誠實守信的理念,忠於職業,信守承諾。“職業道德”的總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誠實守信”是其中的壹個“立足點”。壹個政府幹部和國家公務員,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壹言壹行都要真正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上級、對下屬、對普通人都要“誠實守信”,說實話,做老實事。如果虛報成績,弄虛作假,隱瞞缺點,掩蓋錯誤;如果妳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卻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而去做,必然走向腐敗。如果壹個企業的員工能樹立起“誠信為本”和“童心未泯”的形象,企業就能不斷發展壯大。有些企業之所以能蓬勃發展,走出中國,在世界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誠信為本”是決定性因素之壹;相反,如果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弄虛作假,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不守信用,雖然可能有壹時之利,但最終也會身敗名裂,自食其果。前段時間,我國壹些地方、企業和個人“誠實守信”缺失,導致“失信”,經濟和形象遭受重大損失。壹些地方和企業“痛定思痛”,不得不以更高的代價重鑄“誠實守信”的形象。這個慘痛的教訓值得認真吸取。壹個教育者,壹個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為人師表”、“身教”。無論在教學還是科研中,都要忠於職守,熱愛專業,認真負責,清正廉潔。決不能敷衍塞責,華而不實,弄虛作假,得過且過。“誠實守信”不僅是壹種道德品質,更是壹種“高尚的人格”。每壹位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才華教育學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啟迪和激勵學生。教師作為“靈魂工程師”,絕不能為了追求名利而作弊,而應以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開導學生,通過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漢代著名思想家楊雄在《法眼》中提出“師也為人之師”,提出了教師在“做人”中的“表率”作用,並強調了對教師道德品質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者的“榜樣”比“言傳身教”更重要。“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高於言教”。每壹位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道德品質”感染和激勵學生。同樣,無論從事什麽職業,都要把“誠實守信”融入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使之成為壹切職業道德的“立足點”,提高職業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誠實守信”的建設還必須建立相應的“誠信機制”,如必要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加強對“誠實守信”的獎勵和表揚,對“失信”的懲罰和責難;建立多種形式的誠信檔案,將個人、企業、群體的誠信失信記錄及時公開;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形成濃厚的“誠實守信”輿論氛圍,讓“誠實守信”深入人心,形成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