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物流成本控制
現代化的物流大系統中,制造企業物流是社會物資流通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分享的制造業物流成本控制,歡迎大家閱讀!
壹、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的含義
按照我國的標準物流術語“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具體地講,所謂物流成本是指在企業物流活動中,物品在空間位移(包括靜止)過程中和時間上所耗費的各種資源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總和,即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需求預測、選址、采購、配送、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流通加工、訂單處理、客戶服務、返還品處理、廢棄物處理以及其他輔助活動等環節中所指出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企業向外部企業支付的物流費用、企業內部消耗掉的物流費用、企業材料物流費用、銷售物流費用等。而物流成本管理提辦寸物流相關費用的計劃、協調與控制。
對於制造企業來說,企業物流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經過生產加工到產成品的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環活動,包括物料在倉庫與車間之間每個環節的流轉、移動和儲存(含停滯、等待)及有關的咨詢管理活動,它由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組成,是壹個集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人才流為壹體的供應鏈。
制造業物流的實質解決的仍是物料采購、庫存、供給、生產計劃安排、配送、實施布置、流程優化等壹系列的運作問題。制造業企業物流研究的目標,就是使壹定數量不同特征的物料,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條件下,按照生產工藝過程的要求,經過不受交叉幹擾的最短路線,達到物料高效經濟流動的目的。制造業物流是以企業經營為核心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在制造業經營活動中,物流是滲透到各項經營活動之中的,如同資金流和信息流壹樣貫穿於制造業企業流程的全過程。制造業系統活動的基本結構是投入――轉換――產出,即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資本等的投入,經過制造或加工使之轉換為產品或服務,物流活動便是伴隨著企業的投入――轉換――產出而發生的。相對於投入的是企業外供應或企業外輸入物流,相對於轉換的是企業內生產物流或企業內轉換物流,相對於產出的是企業外銷售物流或企業外服務物流。所以制造業的物流成本是指企業在進行供應、生產、銷售、回收等過程中所發生的運輸、包裝、倉儲、配送、回收等方面的費用。其具體構成:(1)供應、倉儲、搬運和銷售環節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2)生產材料的采購費用,如運雜費、保險費、采購人員的差旅費、合理損耗成本等;(3)產品的推銷費,如廣告宣傳費;(4)倉庫保管費,如倉庫維護費、搬運費等;(5)有關設備、倉庫的折舊費等;(6)物流信息費;(7)貸款利息;(8)回收廢棄物發生的物流費等。
二、我國制造業目前物流成本的現狀
1.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1)成本核算標準不統壹
由於物流成本的核算範圍由各企業依據自身的需要進行認定,目前國家沒有統壹的計算標準,使得各企業物流成本包含的範圍不同。
(2)成本核算範圍不全面
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核算表中,物流費用核算的只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所支付的運輸費或在倉 儲過程中所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而對於企業內與物流操作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損耗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營費用統壹計算,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難以正確把握實際的企業物流成本。
(3)沒有單獨設立物流成本科目
目前,我們對物流成本的構成認識比較模糊,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標準的會計科目為基礎,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立單獨的科目來進行核算,各企業基本上以會計報表的分類方法,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支出列示於企業的各項費用內,或者僅僅將部分的物流成本隨材料、制造費用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中,使得企業的產品成本中對物流成本的反映不夠全面。這樣的核算方法將大量物流成本被隱藏在各種費用的名目下,使得人們對物流成本的整體構成缺乏認識。
2.物流成本費用總體比例過高
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制造企業中物流的工作量常常是產品重量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而由此造成的各行業的物流成本也在生產費用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機械制造業的物流成本費用占全部生產費用的15%~30%。冶金行業的物流成本費用占全部生產費用的35%~45%,鮮活產品的物流成本高達70%,據統計海運周期的50%為靠港裝卸,裝卸費用占總運費的30%~60%,鐵路運輸的裝卸費用占總運費的25%。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物流存在巨大的潛在效益。
3.庫存比例過高,流動資金周轉速度慢
當前,我國制造業物流速度緩慢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庫存比例過高。國際公認的庫存商品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發達國家壹般不超過1%,在發展中國家約為5%,而我國目前的制造業庫存大約在3萬億元左右,約占10萬億國內生產總值的30%,這是商業物流不暢的重要表現。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制造企業成品庫存約15天,原材料庫存約30天,商業銷售庫存約35天,而國外壹些企業的產品庫存的時間不超過10天。
以制造企業為主體的流動資本庫存量大、周轉速度慢,物流系統效率低,導致巨額資本占用,這是我國物流成本過高的重要原因。
4.運輸投資落後,導致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過高
當前制造企業物流成本上升主要在於運輸趨緊,運價上調,造成運輸成本提高,由於運力不足造成有效供給不足,運輸存在嚴重缺口,而制造業物流管理相對落後,造成運力阻滯,庫存流轉不暢,同時,物流技術相對落後,物流速度低、流量小。此外,我國物流投資規模相對較小,滯後於物流需求的增長,這既是當前國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交通瓶頸、物流不暢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制造業物流效率相對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
5.物流信息化程度滯後
現代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支柱之壹,缺少了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持,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便要大打折扣。物流信息技術在企業中應用的落後,已成為我國企業物流成本過高的壹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企業物流技術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企業物流技術水平,許多企業由於資金不足,在物流信息設施上投入不足,設施老化、物流作業手段落後等問題,導致物流作業效率低下,費時費力,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許多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滯後,企業電子化水平低,導致信息加工和處理手段落後,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和顧客的要求。
三、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對策
根據我國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的現狀,對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有以下設想:
1.樹立物流新理念
現階段,我國企業必須樹立物流新理念,充分認識到物流對於企業的戰略地位,意識到物流服務的重要性。首先,企業要加強物流的地位,將其真正擺到企業第三利潤源的位置上加以對待,企業要改變以前以規模效益為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的思想,這不僅要體現在生產上,而且要體現在物流上即及時物流上。其次,要充分樹立服務的觀念,樹立客戶需求至上的理念,處理好企業物流與用戶的關系,加強兩者的溝通和協調,並可通過利潤分享、市場開拓和信息傳遞等手段,使兩者成為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合理布局企業物流的地理位置,為用戶提供方便優質服務。
2.建立相關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統
在企業的成本核算系統中建立專門“物流成本”的核算科目,從現行的成本會計及財務會計賬戶中分離出關於物流成本的內容,並對企業發生的`物流成本進行核算:
制造企業物流系統的成本涉及的主要內容包括:直接人工費用、運輸費(包括包裝費和搬運費)、倉儲費(倉庫折舊等)、利息費用、辦公費、差旅費、低值易耗品攤銷等。由於這些支出散落在多個會計賬戶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財務會計的框架下,設置“物流成本”二級科目,利用部門核算的原理進行匯總統計。在二級科目下設“供應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廢棄物流成本”三級科目進行歸集。
3.建立物流信息系統
建立物流信息系統,企業可以在各項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從接受訂貨到發貨的各種物流職能進行控制,使之實現高效率,並且能夠增加物流系統各環節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靈敏度,可以減少庫存,節約成本。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必須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和具體的流程說明,企業物流對信息系統的選用或開發,必須堅持以實用為原則。實際上,企業建立物流信息系統主要是建立包含其中的物流理念和適合企業本身實際的物流作業流程。
4.改造企業的組織結構
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分散,物流活動難以協調的問題,必須從改造企業的組織結構入手,建立現代的企業物流組織結構,即壹體化的組織結構。其壹體化主要表現在:物流的每壹個領域被組合構建成壹個獨立的直線運作單元。由於運作的責任領域得到很好的界定,作為壹個運作單位,對制造的支持和對采購及物資配送的支持是同等對待的。每個單元都有足夠的靈活性來適應其各自的運作領域所要求的關鍵服務,制造支持被定位為運作服務,確定了其***同的服務方向,可在物資配送、采購、包裝之間直接溝通,物流信息系統將成為獨立於物流對於企業本身和物流本身至關重要的部分,凸顯出信息對於物資流動、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的重要性,督導和信息壹樣位於組織的最高層次上,督導關註的是物流系統的運作質量和物流服務的質量。壹體化物流組織的績效由於傳統組織內的物流功能被歸組為單壹的命令和控制結構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5.企業建築布局合理化
生產園區布局不合理已經成為制造企業物流規劃與改造的壹個重要的難點。由於廠區布置的不合理導致廠內物流運作不暢,裝卸搬運次數增多、搬運距離過長等,直接提高了物流管理的運作成本,並且給今後廠內物流的合理化改造帶來麻煩。如某大型方便面廠,在廠區設計時面粉車間和面餅成型車間相距500米,把面粉運輸到生產工位上,每個來回平均距離為1000米,使該廠年運輸量以及裝卸搬運次數憑空增加很多,極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