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如何判斷特殊目的實體是否需要納入合並範圍

如何判斷特殊目的實體是否需要納入合並範圍

第壹步,識別出實體的相關經濟活動。本案例相關經濟活動是確定貸款項目、負責作出有關股票質押貸款發放、管理和清收的壹切決策(包括盡職調查及條款商議、市值監控、追加質押通知和強制平倉等)。

第二步,相關經濟活動是否在設立實體時就已經明確(設計目的),如果是,則主導實體設立的主體(投資人)是具有權力的壹方,直接進入第五步;否則,進入第三步。本案例中,該資管計劃的設立目的是募集資金用於發放小額股票質押貸款,並且該計劃是由證券公司發起,無其他發起人參與,因此,該證券公司能夠主導該資管計劃的設立和設計,是具有權力的壹方,可直接進入第五步。

第三步,識別實體中哪個機構對相關活動進行決策(即實體的組織設計),如股東會、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投資決策委員會、執行團隊等。本案例中,該資管計劃未設立針對股票質押貸款業務相關的類似表決機構,由第二步判斷證券公司是具有權力的壹方。

第四步,根據機構的議事規則(註:相關活動的否決權屬於實質性權利,不是保護性權利)識別出誰(即決策人)主導這個機構作出決策。本案例中,該資管計劃未設立相關機構,因此也就沒有此類議事規則,由第二步判斷證券公司是具有權力的壹方。

第五步,如果其他投資者具有罷免權或者無條件辭退上述具有權力的壹方的權力,該權力是單獨壹方擁有,則屬於實質性權力,表明該具有權力的壹方不具有控制;如果所有方均有,則屬於保護性權利,表明擁有權力的壹方是唯壹擁有權力方,進入第六步。本案例中,僅在全體優先級權益人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時,可以罷免證券公司,該罷免權屬於保護性權利,不存在具有權力的其他方,證券公司是唯壹擁有權力方。

第六步,實體的可變回報是否分類,如果分類,需要識別哪個類別的可變回報與實體的經營活動最相關,並進入第七步,否則直接進入第八步。本案例中,該資管計劃的可變回報被分類為優先級和劣後級,其中,優先級享有固定回報,劣後級則不具有固定回報,吸收了來自信用/利率風險的損失,二者具有顯著不同的性質,劣後級與實體的經營活動最相關。

第七步,擁有權力方是否是獲得與實體的經營活動最相關的可變回報的主要方(最大或者相同或者略低),如果不是,進入第八步;如果是,進入第九步。本案例中,證券公司作為唯壹的劣後級權益人,無固定收益,享有全部與該資管計劃經營業績最相關的可變回報,屬於主要方。

第八步,應考慮該擁有權力方取得的其他回報(包括提供的服務的回報)並加總,如果與其提供服務的類似市場價格相當(參考標準:資產管理人獲得的總收益占被投資產品當期總收益的比例為20%),則該擁有權力方是代理人,不具有控制;否則,進入第九步。本案例中,證券公司不再享有其他回報,通過第七步可知其享有全部最相關的可變回報,屬於主要方。

第九步,考慮承擔的風險,如果承擔了最大的風險敞口,則屬於控制;否則,進入第十步。本案例中,證券公司不享有固定回報,承擔了吸收來自信用/利率風險損失的風險,相對於優先級權益人,承擔了最大的風險敞口。

第十步,計算擁有權力方獲得的可變回報是否重大,如果不是,很可能是代理人;如果是,則其屬於控制方。此時,需要註意,在計算證券公司所享有的回報比例時,應當在相同層級、相同性質的回報之間進行比較。本案例中,證券公司所享有可變回報的比例,應按上述觀點壹的計算方法,即100%享有劣後級回報,而不應按觀點二的方法,將性質不同的回報混合加總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