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銀行職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專業術語綜述

銀行職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專業術語綜述

41.金融機構風險暴露:指對金融機構的債權,分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暴露。

42.權益風險暴露:指銀行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東權益(直接和間接擁有的資產和收入),包括但不限於普通股、優先股(特別股)、權證、可轉換債券等金融工具。

43.國別風險:是指壹個經濟實體在與非居民進行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往來時,因其他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變化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44.國家風險主權評級:是指按照壹定的程序和方法對主權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和信用等級進行評級,並將評級結果用壹定的符號表示。本質上是對中央政府作為債務人履行償債義務的意願和能力的判斷。

45.信用風險監控:是指風險管理者通過各種監控技術動態捕捉信用風險指標的異常變化,判斷其是否達到關註水平或超過閾值。

46.預期損失:是指信用風險損失分布的數學期望,代表大量貸款或交易組合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的平均損失,是商業銀行已經預測將發生的損失。

47.最大客戶(集團)貸款總額:指報告期末貸款余額最高的客戶(集團)的貸款總額。

48.風險預警:是指根據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通過壹定的技術手段、專家判斷、時間序列分析、層次分析法和功效評分,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預警,從而實現風險控制?防患於未然?壹種?防錯糾錯機制?。

49.信用風險緩釋:指銀行通過合格的抵押品、凈額結算、擔保和信用衍生產品轉移或降低信用風險。

50.匯率風險:指因不利的匯率變動而導致銀行業務損失的風險。

51.股票價格風險:指商業銀行所持股票價格發生不利變化而導致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風險。

52.商品價格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各類商品價格發生不利變化而給商業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53.現貨:指現金交易或現貨交易,壹方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壹定數量的金融資產,並在合同訂立後兩個營業日內完成交割和支付。

實踐中,現貨通常指即期外匯交易,即交割日(或起息日)為交易日之後的第二個工作日。

54.互換(Swap):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壹時期互相交換壹系列現金流的合同,如利率互換、貨幣互換等。

55.名義價值是指金融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算的賬面價值。

56.市場價值:指有意願的買賣雙方在評估基準日通過資產公平交易獲得的資產的預期價值。

57.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雙方都能接受的資產或債權的價值。

58.市值重估:指重新估計交易賬戶頭寸的市值。

59.收益率曲線:用於描述收益率與到期日的關系。

60.風險價值(Value-at-risk):是指在壹定持有期限和信心水平下,利率、匯率等市場風險因素的變化可能對資產價值造成的最大損失。

61.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研究單壹市場風險因素(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微小變化可能對金融工具或資產組合的收益或經濟價值產生的影響。

62.交易限額是指對總交易頭寸或凈交易頭寸設定的限額。

63.風險限額:指對基於定量方法計算的市場風險參數設定限額。

64.止損限額:指允許的最大損失。

65.內部欺詐:指因故意欺詐、挪用財產或違反監管法規、法律或公司政策而導致的損失。此類事件至少涉及壹個內部當事方,但不包括歧視和差別待遇事件。

財務/會計差錯:是指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和會計處理中的流程性差錯,主要是由於會計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不清晰、會計制度建設存在缺陷。

67.文件/合同缺陷:又稱文件/合同缺陷,是指各類文件和檔案的制定和管理不善,包括文件結構不恰當或不完善、協議有錯誤或缺少協議等。

68.產品設計缺陷:指商業銀行為公司、個人、金融機構等客戶提供的產品在業務管理框架、權利義務結構、風險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問題。

69.錯誤監測/報告:指商業銀行監測/報告流程不清晰、混亂,負責監測/報告的部門職責不明確,相關數據/信息不完整、不及時、不準確,未履行必要的報告義務或對外報告不準確(造成損失)。

70.結算/支付錯誤:指商業銀行結算支付系統發生故障或延遲(如現金未及時送達營業網點或交易對手)。

71.交易/定價錯誤:指在交易過程中,由於未能遵守操作規程而導致的交易和定價錯誤。

72.櫃臺業務:壹般指通過商業銀行櫃臺辦理的業務,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操作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容易引發操作風險的業務環節。

73.高級計量法:指商業銀行在滿足監管機構提出的資質要求和定性、定量標準的前提下,通過內部操作風險計量體系計算監管資本要求。

74.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可以隨時償還或出售而不發生貶值,反映了商業銀行快速變現而不損失或輕微損失的能力。

75.債務流動性:指商業銀行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客戶存款或從市場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反映商業銀行在合理的時間和成本快速獲得資金的能力。

76.風險監管:是指識別商業銀行的內在風險,然後對其經營管理中涉及的各類風險進行評估,並根據評級標準對壹家銀行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系統、全面、持續評估的監管模式。

77.市場準入:是指監管部門采取行政許可的方式,審批市場主體可以進入某壹領域並從事相關活動的機制。

78.現場檢查:是指監管機關及其分支機構向被監管的金融機構派出監管人員,通過查閱金融機構的賬戶、文件等資料,采取座談、詢問等方式,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分析、檢查、評價和處理,以督促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護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安全的壹種檢查方式。

79.市場約束:是指通過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和銀行監管的透明度,從而有效發揮外部監管作用,提高銀行業整體經營水平,實現持續穩健發展。

80.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眾公司以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等形式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披露公司及其相關信息的行為。

41.金融機構風險暴露:指對金融機構的債權,分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暴露。

42.權益風險暴露:指銀行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東權益(直接和間接擁有的資產和收入),包括但不限於普通股、優先股(特別股)、權證、可轉換債券等金融工具。

43.國別風險:是指壹個經濟實體在與非居民進行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往來時,因其他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變化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44.國家風險主權評級:是指按照壹定的程序和方法對主權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和信用等級進行評級,並將評級結果用壹定的符號表示。本質上是對中央政府作為債務人履行償債義務的意願和能力的判斷。

45.信用風險監控:是指風險管理者通過各種監控技術動態捕捉信用風險指標的異常變化,判斷其是否達到關註水平或超過閾值。

46.預期損失:是指信用風險損失分布的數學期望,代表大量貸款或交易組合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的平均損失,是商業銀行已經預測將發生的損失。

47.最大客戶(集團)貸款總額:指報告期末貸款余額最高的客戶(集團)的貸款總額。

48.風險預警:是指根據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通過壹定的技術手段、專家判斷、時間序列分析、層次分析法和功效評分,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預警,從而實現風險控制?防患於未然?壹種?防錯糾錯機制?。

49.信用風險緩釋:指銀行通過合格的抵押品、凈額結算、擔保和信用衍生產品轉移或降低信用風險。

50.匯率風險:指因不利的匯率變動而導致銀行業務損失的風險。

51.股票價格風險:指商業銀行所持股票價格發生不利變化而導致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風險。

52.商品價格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各類商品價格發生不利變化而給商業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53.現貨:指現金交易或現貨交易,壹方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壹定數量的金融資產,並在合同訂立後兩個營業日內完成交割和支付。

實踐中,現貨通常指即期外匯交易,即交割日(或起息日)為交易日之後的第二個工作日。

54.互換(Swap):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壹時期互相交換壹系列現金流的合同,如利率互換、貨幣互換等。

55.名義價值是指金融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算的賬面價值。

56.市場價值:指有意願的買賣雙方在評估基準日通過資產公平交易獲得的資產的預期價值。

57.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雙方都能接受的資產或債權的價值。

58.市值重估:指重新估計交易賬戶頭寸的市值。

59.收益率曲線:用於描述收益率與到期日的關系。

60.風險價值(Value-at-risk):是指在壹定持有期限和信心水平下,利率、匯率等市場風險因素的變化可能對資產價值造成的最大損失。

61.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研究單壹市場風險因素(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微小變化可能對金融工具或資產組合的收益或經濟價值產生的影響。

62.交易限額是指對總交易頭寸或凈交易頭寸設定的限額。

63.風險限額:指對基於定量方法計算的市場風險參數設定限額。

64.止損限額:指允許的最大損失。

65.內部欺詐:指因故意欺詐、挪用財產或違反監管法規、法律或公司政策而導致的損失。此類事件至少涉及壹個內部當事方,但不包括歧視和差別待遇事件。

財務/會計差錯:是指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和會計處理中的流程性差錯,主要是由於會計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不清晰、會計制度建設存在缺陷。

67.文件/合同缺陷:又稱文件/合同缺陷,是指各類文件和檔案的制定和管理不善,包括文件結構不恰當或不完善、協議有錯誤或缺少協議等。

68.產品設計缺陷:指商業銀行為公司、個人、金融機構等客戶提供的產品在業務管理框架、權利義務結構、風險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問題。

69.錯誤監測/報告:指商業銀行監測/報告流程不清晰、混亂,負責監測/報告的部門職責不明確,相關數據/信息不完整、不及時、不準確,未履行必要的報告義務或對外報告不準確(造成損失)。

70.結算/支付錯誤:指商業銀行結算支付系統發生故障或延遲(如現金未及時送達營業網點或交易對手)。

71.交易/定價錯誤:指在交易過程中,由於未能遵守操作規程而導致的交易和定價錯誤。

72.櫃臺業務:壹般指通過商業銀行櫃臺辦理的業務,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操作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容易引發操作風險的業務環節。

73.高級計量法:指商業銀行在滿足監管機構提出的資質要求和定性、定量標準的前提下,通過內部操作風險計量體系計算監管資本要求。

74.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可以隨時償還或出售而不發生貶值,反映了商業銀行快速變現而不損失或輕微損失的能力。

75.債務流動性:指商業銀行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客戶存款或從市場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反映商業銀行在合理的時間和成本快速獲得資金的能力。

76.風險監管:是指識別商業銀行的內在風險,然後對其經營管理中涉及的各類風險進行評估,並根據評級標準對壹家銀行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系統、全面、持續評估的監管模式。

77.市場準入:是指監管部門采取行政許可的方式,審批市場主體可以進入某壹領域並從事相關活動的機制。

78.現場檢查:是指監管機關及其分支機構向被監管的金融機構派出監管人員,通過查閱金融機構的賬戶、文件等資料,采取座談、詢問等方式,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分析、檢查、評價和處理,以督促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護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安全的壹種檢查方式。

79.市場約束:是指通過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和銀行監管的透明度,從而有效發揮外部監管作用,提高銀行業整體經營水平,實現持續穩健發展。

80.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眾公司以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等形式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披露公司及其相關信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