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會計工作。
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計算和計量,而會計采用專業的方法,以價值量的形式對各種材料的質量進行科學的分類、匯總和計算,並以公認的方式向使用者報告。國民經濟的發展總量、資源的消耗和利用率與其他經濟指標的計算密不可分。
壹線辛苦。“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是經濟管理者早已認識到的。
但會計工作在很多單位都被視為輔助工作。有的人認為“會計就是記賬發工資”,有的單位領導也認為“會計工作不能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只要能記賬,反正錯了也無所謂。”筆者還聽過壹個故事:壹位地方領導在擁軍報告中說,所有軍嫂都是基於她們的
對口安排真的沒什麽,就安排他們做會計。這些都反映出少數領導對會計工作不夠重視,會計在實際工作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會計被視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神聖工作,但真正認識到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並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或部門並不多見。
2.管理監督離不開會計。
會計與會計監督的關系非常密切,兩者相輔相成。會計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會計監督是會計的保證和目的。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經濟活動,有效地控制經濟過程,提高經濟效益。沒有可靠完整的會計數據,會計監督就沒有客觀依據。相反,只有會計而沒有會計監督,會計是沒有意義的。
會計監督的必要性在理論上已被人們普遍接受。比如,是加強法治的需要,是加強企業管理的需要,是市場經濟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呢?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和概括確實很難,只能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沒辦法監管。社會風氣不理想,會計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凈土。在實際工作中,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企業內部的壓力,使得會計人員無法完全按照正常程序進行會計監督。很多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管會計和主管領導報表”的問題。
(2)沒有監督的權力。在關鍵點上,在經營中得不到領導的全力支持,得不到群眾的廣泛理解和積極配合,在會計業務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和制度進行有效的監督。很多單位的行政領導大多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對會計工作和會計制度了解不多。很多不規範或者不合法的業務也是強制財務人員辦理的。出了問題,他們總是以不懂財務為借口,把責任推給會計人員。
(3)沒有精力去監督。會計工作艱苦復雜,工資不高,行使職能缺乏基本保障。由此,“站得住的站不住腳,站得住的站不住腳”成為對我國會計監督職能作用的更準確、更形象的描述。
(4)無法監督:私有經濟中的企業主和產權分離後公有經濟中的經營者,他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允許會計人員真正行使監督權,為某些特定目的發揮監督作用。《會計法》將會計監督作為壹項神聖的職責賦予會計人員,但會計監督長期以來並沒有真正落實到會計實務中,在會計實務中也未能“安身立命”。人們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但未能形成壹種* * *知識,更談不上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會計理論界也有人對會計是否具有監督職能產生懷疑,也認為會計監督職能是財務會計本身固有的,是財務會計信息使用者在無力進行經濟監督時賦予會計人員的,這也是理論界至今未解決的問題。由於這種客觀存在,會計人員的壹些職能無法正常發揮,同時也影響了會計實務的發展。
3.經濟預測離不開會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會計的職能也將發生變化,壹些新的職能將不斷出現。壹般認為,除了會計和監督兩大基本職能外,還有分析經濟形勢、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等多種職能控制。隨著管理層對會計要求的提高,會計不僅要包括經濟活動的事後核算,還要包括事前核算和事後核算。預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決策;過程會計的主要形式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會計與監督相結合的方式來控制經濟活動,使其按計劃、按進度進行。
國家歷來非常重視會計工作,要求作為企業家的每壹個廠長、經理,除了學習必要的經濟理論,即各種財務制度、經濟規律、商品流通與核算、資金、費用、利潤知識、企業計劃、預算、統計知識外,還要有壹定的財務會計知識。利用計劃和統計數據分析內外部形勢,組織和指導工作。因此,壹個標準的企業家不僅要有生產知識,還要多了解財務知識,要有經濟頭腦,熟悉企業的成本、資金利潤等經濟指標,及時了解產供銷活動。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業務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開辟新途徑,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當前,在企業“轉型、變革”的形勢下,業務知識的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會計人員除了做好日常業務工作外,還應負責做好經營者和管理者的經濟顧問工作,讓經營者和管理者真正關心財務人員,支持會計工作,使會計工作真正發揮其作為會計、管理和經濟顧問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