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聽說河南淅川有個荊紫關古鎮,很向往,因為它號稱“壹腳踏三省”、“紀明三省荊紫關”。“壹腳踏三省”是什麽概念?這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山路十八彎,我們壹行人終於到了荊紫關。
我們從荊紫關南門進去,會聞到壹股很淳樸的味道。那些亭臺樓閣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這些建築基本保留了明清建築的原貌。臨街的房子壹棟壹棟建起來,幾乎都是黑色木門,晚上和白天都是關著的,方便做生意。走廊的屋檐和角落,包括粉刷過的墻壁,都保存得很好。
這條街只有2.5公裏長,就壹條街。仿佛凝結了幾百年的韻味,像是幾代人的回味。明清古建築700多座,黑色彩繪門板,灰色墻磚。各種形狀的石作坊、墩柱、飛檐各具特色,石雕、磚雕、木雕相映成趣。2001,荊紫關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明末清初,丹江鼎盛,各地幫派、商賈紛紛入駐荊紫關,許多建築都是能工巧匠在這裏留下的,所以非常熱鬧,店鋪鱗次櫛比,街道熙熙攘攘,人們摩肩接踵。如今,這裏的明清建築雖然保存完好,但已經看不到當年的繁華,街上行人也很少。走完這條街,人不多,除了幾個老太太和她們的父親坐在街上。
出於好奇,我主動向老人們問好。當被問到他們在這裏住了多久時,我得到的答案讓我有點吃驚。最老的壹個在這裏住了80多年,從她出生就住在這裏。老太太還告訴我們,她家很多年前開店做生意。後來因為外面的道路四通八達,整個古鎮漸漸變得安靜壓抑。
仔細觀察發現,這個古鎮的店鋪都在樓下,房子都在樓上,這其實是壹個很好的商業模式。比如在珠寶店,如果顧客看中了某件首飾,但需要修改,店主會立即上樓去處理,讓顧客在樓下坐壹會兒,然後提供壹杯綠茶讓其短暫休息,處理完後拿出成品。這樣客人等得舒服,生意也能做得成功,壹舉兩得。他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思考得非常仔細。
古鎮對遊客的好處不多,就是沒人會闖進來攝像,想拍就拍,想看就看。據當地人說,古鎮分為三個部分。從南門開始,是貧民窟,然後是平民區。過了馬印橋,就是富人區了。分區制非常明顯,但是沒有以前那麽繁華了。
古鎮內有山陜會館、禹王府、宮殿、橋梁等古建築。值得壹去,了解壹下荊紫關古鎮的歷史,以前繁華時期的繁忙交通等等。
靜觀古鎮最宏偉的是晉陜商人於1806修建的山陜會館。會館占地4000多平方米,東西面對丹江。現有建築6棟,住宅樓29棟。中軸線上有門樓、戲樓(廊樓)、鐘鼓樓、大堂、前堂遺址、後堂、春秋亭等。陜西會館建築結構新穎獨特,最具特色的是石雕。會館裏每根柱子都有壹根柱子。
荊紫關的景觀有四個字:街、橋、邊、廟。有“三鎮古鎮”、“三省烏鴉”、“三省壹腳”等說法。我們踏足三省的地方不是在山陜會館老街上,而是在另壹條街上,坐了七拐八彎的順風車。這條街叫白浪街,三省都有,所以叫“三省壹街”。
這條白浪街以它的三省友誼亭而聞名。亭下有三角石,名曰“三省石”。該碑西屬陜西省白浪鎮,東南屬湖北省白浪鎮,東北屬河南省荊紫關鎮白浪村。壹步三省,這就是“壹步三省”的由來。既然來了,就壹定要踩壹踩,感受壹下“壹腳踩三省”是什麽感覺。所以那塊石碑的尖頂已經不尖了,反而挺圓的。
最有意思的是這裏的婚姻狀況,“三省開放家庭”是壹大特色。大部分家庭可能是這樣的:男方可能是陜西人,女方可能是湖北人,媳婦可能是河南人。壹個孫子可能會擔心去哪個省。哈哈,真的是“三省大聯盟”。據說在這裏打電話也很有意思。只有壹個街區或者壹棟樓的距離,省外很遠。這條奇怪的白浪街現在是遊客的必去之地,所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食堂裏的吃住也是各種各樣,但是比較簡單。想吃地方特色,建議吃“八塊”。
八件禪定是八種蒸菜,由牛、羊、豬、雞、鴨、魚等原料制成。他們有不同的口味和形狀。有的先炒,有的先煮,再炒。各種烹飪方法湊在壹起,但最後都是壹鍋蒸,然後端上桌。連湯都是蒸的,吃起來軟軟的,香香的。
明清古街有壹家叫聚德軒的餐廳。聚軒經營的菜品以荊紫關八件為主。因為荊紫關的“八件”是荊紫關人民在漫長的生活中積澱下來的深厚的飲食文化,是民間婚喪嫁娶的基本宴席標準,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紫晶八大件關雎和丁士
看八塊蒸肉粉。
看八個蒸球。
關菁八塊蒸酥肉
看八塊清蒸酸蘿蔔老鴨湯
關菁八塊煮豆腐皮
看壹下八塊,上面有六塊,忘了拿壹盤菜,但是最後八塊壹定是蒸香米,也就是我們說的蒸糯米。
在荊紫關,最受歡迎、最豐富的壹餐是“八塊”。逢年過節,親戚聚會,都會準備“八件”招待親朋好友。所以到了荊紫關,有機會壹定要嘗嘗這裏的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