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流四十年,1978年3月的壹天,我十四歲,正在敦化壹中新教學樓西側八年級五班上課。突然樓下有聲音,我聽到熟悉的喊聲。我知道父親正在指揮剛考上重點中學的大壹學生把桌椅從壹樓教室搬到新教學樓。正在講課的王寶才班主任也被這聲音吸引,打開窗戶往樓下看了壹會兒。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的決定,使中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那是壹個撥亂反正的時期,壹切都如火如荼。我們有幸在懵懂的時候趕上了時代發展的契機,告別了各種各樣的批判運動,告別了學工農的接連活動,回到了課堂,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1978年3月,敦化縣委、縣政府根據上級指示,在敦化縣建立了壹所重點中學。當時這所學校的名字叫敦化壹中,原敦化壹中改為敦化六中。後來重點中學命名為敦化縣實驗中學,敦化壹中也恢復了原來的名字。建校時,父親李建樹從敦化壹中調任語文組組長,成為敦化實驗中學二十壹位創辦人之壹。那年他父親四十五歲,和很多調到實驗中學的老師壹樣,正值壯年。
很快,在實驗中學的學生中成立了第壹個文科班,由我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父親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父親經常早出晚歸,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學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我父親對每個學生的學習了如指掌。曾經有壹個女生,因為填報誌願的時候信心不足,只報了壹個中專。她父親認為她有實力上大學,不斷勸說她,甚至給父母做工作,讓她改變願望,報考大學。1979年高考時,他所在的文科班成績優異,大部分同學都順利考上了下壹所高等學校。不出所料,在父親的勸說下改變誌願的女孩考上了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在實驗中學的前幾年,每次高考結束後,父親都被調去延邊州當閱卷老師,參加語文試卷的閱卷。他回來後被實驗中學送到永吉縣口前鎮,由吉林省招生辦安排學生高考後在各個學校入學。父親積極與各校負責錄取的老師溝通,幫助那些自願錄取失敗的實驗中學考生調整學校或專業,減少退學的可能。在父親的幫助下,很多考生的命運被減輕了。
?敦化實驗中學的建立,也是我們初中生為了改變命運的方向和目標。經過壹年多緊張艱苦的學習,1978年7月,經過全縣統壹考試,我考上了學生眾多的實驗中學,成為建校後的二期學生。
當時的實驗中學位於工農兵賓館南側的壹個院子裏。原為第五小學,後改為敦化師範學校。校門在東邊,圍墻是玄武巖做的,院子不是很大。北面是壹排帶走廊的平房。平房的大堂在中間,有兩級臺階。東側是所有班級所在的教室,西側是辦公室和教師的教研室。學校的南邊是壹排平房,東邊是學生宿舍,西邊是
八月份入學後,我們分成兩個班,我在壹班。班主任是敦化壹中八年級五班的班主任王寶才老師。初中畢業後,王老師帶著我們去了壹所實驗中學工作,又成了我們的老師。王先生繼續教數學,並認真講課。二班的班主任是教我們物理的趙春芳先生。講座充滿了樂趣。化學老師是魏,英語老師是,體育老師是徐自遠。他剛從學校畢業,師從鄭相和先生教政治。後來因為過度勞累英年早逝。此外,趙德才老師和王大為老師也給我們上了數學課。
語文老師叫邵龍寶,剛從延邊大學中文系畢業。他原籍上海。他很高。他上課經常穿藍色中山裝,說話帶上海口音。邵老師曾經拿著我寫的壹篇關於店員對顧客冷處理的短文到二班去讀。因為侯的姐姐和我媽媽都在同壹個單位工作,他把我的作文告訴了她。我花了很長時間才了解到這件事,有點激動。
初中時接觸過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課程,有所了解。大家都是第壹次接觸英語。剛開始有點難,不太入門。記得神龍灣開玩笑地跟身邊幾個同學說,學英語要多聯想。比如第壹節英語課的單詞是“第壹課”,聯想到神龍灣就能記住。在壹堂課上,李景華先生教我們“老師”的英文單詞是“教師”。她開玩笑說,什麽“車”還叫“火車”?原來李小姐也有很幽默的壹面。
?入校不久,實驗中學因為敦化師範想回原校舍,不得不搬到三中北面的平房。那裏的位置比較偏僻,離學校很遠。許多學生騎自行車去上學。那時候我不會騎自行車,只能走路。每天早上吃完飯,從啤酒廠附近的家裏出來,走到工農兵飯店,向南拐,穿過百貨大樓南邊的壹片菜地,走到大南關,然後散步。好在實驗中學沒多久就搬回了原來的校區。
?因為實驗中學的新校舍正在建設中,學校經常安排我們帶著鐵鍬等工具在位於第三小學北面的新校址工作。那時候是壹片骨瘦如柴的空地,地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我們主要是清理平整場地,搬磚,為新樓挖地基。
?1978年12月,中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面向世界的窗口逐漸打開,我們聽到和目睹的壹切都與以往不同。上學路上,經常能看到駕駛室裏是透明玻璃窗的新型進口拖拉機,而不是老式的東方紅28拖拉機。學校還組織我們在操場上聽海外考察團報告的錄音。這些內容對於在“文革”中長大的我們來說充滿了新鮮感,總是引起陣陣笑聲,也讓我們間接了解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老師們雖然工資不高,也沒有補貼,但是壹心教書育人,工作之余輪流輔導學生。在我考上實驗中學之前,有壹次晚上和爸爸壹起去實驗中學。晚上看到吳銀龍老師輔導上壹節課。教室裏擠滿了學生。吳老師站在黑板前,耐心細致地教學生解題。每天,他都要聊到八點多。學生的每壹個進步都凝聚著老師們的心血和汗水。這些老師把每壹點信念和勤奮變成沙漠中的噴泉和夜晚的明燈。
?對未來的憧憬,改變命運的想法,讓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教室裏的學生認真聽講,學習氛圍很濃,學生衣著樸素。男生女生基本不說話,但都在專心學習。這些師生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給校史的傳承和積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開啟了實驗中學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當時學校經常安排學生上大班,也就是壹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壹起上課。由於沒有大課,他們就拿著凳子在百貨大樓南邊的國窖會議室排隊聽課。
入學幾個月後,學校準備在我們學生中開設文科班,於是我們召集了兩個班的學生開會。教學總監楊明谷為同學們做了演講,分析了上述班級的優勢和前景,要求同學們根據自身情況,有的放矢地學習。因為初中數學物理基礎沒打好,所以高中數學物理學習對我來說有點吃力。我從小對語文、歷史、地理很感興趣,所以決定去文科班學習,在學習的道路上另辟蹊徑,但是很多同學都在看,報名的人很少。
?過了壹段時間,文科班成立了。起初,班上只有九個學生。班主任是宗玉奎老師,教室不夠用。於是安排我們住在學校南邊的飯堂,作為教室。餐桌打掃幹凈後,就成了我們的課桌。科學課的學生有時會在課間來看熱鬧。看到第壹屆文科班高考成績很好,我們班的人數逐漸多了起來。第壹批學生畢業後,我們便搬到北平房東側的教室上課。
宗老師負責教我們學生的政治課。他很高,戴著眼鏡。他的講座簡明扼要,邏輯性強。作為班主任,他幾乎每個周日都放棄休息,像家長壹樣來班裏看我們學習。王乃琛老師給我們上了壹堂地理課。除了課本,王老師還讓我們每人買了壹本《知青地圖集》,用地圖給我們上了壹堂地理課,增強了我們對地形、地貌、山川的感性認識,讓我們受益匪淺。姜老師給我們上了壹堂歷史課。他在敦化壹中的時候,曾經是我們幾個同學的班主任。他的歷史課往往脈絡清晰,歷史任務和歷史事件不斷湧現。吳銀龍老師給我們上了壹堂數學課。他壹絲不茍,不厭其煩地談論這件事。吳老師曾經在課堂上犯過胃病。他忍著疼痛和汗水,繼續講課。下課後,他倒在了地上。我被送到醫院,被診斷為胃出血。手術剛結束,我就接著給我們補課。幾十年過去了,吳先生勤奮敬業的態度和拼搏精神依然令人肅然起敬。
父親送走畢業班後,負責教我們學生語文,主要是文科班。我也成為了父親眾多學生中的壹員。宗老師讓我做文科班的語文課代表,負責收語文作業,帶領學生在課堂上背課文。有時老師和省州領導會在實驗中學上課。學校安排我父親帶領我們班在五中大教室上語文課,我帶領學生背課文。現在想起來,很懷念那段時光,感謝宗老師給我這樣壹個機會,讓我做父親的語文課代表。韓琦老師、李長華老師和李壽山老師也給我們上了語文課。
多年以後,在敦化金融大酒店的壹次同學聚會上,許還能記得父親上課時的特點:眼睛仰望高處,侃侃而談。父親壹般會把工人們在整個地下課堂上談論的課文題目寫在黑板上,然後開始講課。父親的板書給很多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筆畫規範、有序、細致。父親高大穩重,講課有力,條理清晰。他帶領我們進入了杜甫名句《秋風破草堂》的意境,體會到了詩人“有千千萬萬間寬敞的房子,天下的窮人都是幸福的”的寬廣胸懷,帶領我們進入了“嶽陽樓”的場景。我們在掌握文言文知識和技巧的同時,也體會和琢磨了古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憂而憂。”
?我記得我父親告訴我們在語文課上要多背成語。我經常在課間拿出甘肅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寫的《漢語成語詞典》,壹條壹條背下來。這本字典比較厚,成語比較多,以後也讓我受益匪淺。父親盡職盡責地完成課堂上的每壹節課,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父親自己也承認,他從來沒有給過我小竈,壹個人補課。?
?當時學校條件比較艱苦。冬天的時候,平房裏沒有暖氣,每個班都要自己搭爐子取暖。我們文科班的爐子是我爸和幾個老師用磚和水泥砌的,然後裝上爐筒。班上的學生輪流值日。每天早上,他們帶著家裏的松樹和柴火,點燃爐子,在上面放上煤塊或煤球,讓房間更暖和,等待學生來上課。有時候爐子遇到逆風就往屋裏冒煙。
高二的時候,我們搬到了平房西側的教室。雖然學習生活很緊張,但是學校還是安排我們每天做眼保健操,每天早上讓大家出來在操場上做壹次課間操。記得畢業的時候非常珍惜高中的這段時光,每次做題都很用心。
我通常每天早上4: 30左右起床。洗完臉,我從家裏出來,沿著馬路往火道東邊跑。相反,我沿著壹條通往鐵路東邊的小河的林蔭小道跑向大壩。然後,拿著書背壹會兒,然後慢慢走回家,從前院到後院換壹本書,吃完飯再去上學。我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家。晚飯後,我通常在燈下看壹會兒書。有時停電時,我會在煤油燈或蠟燭下繼續學習。
?那時候我們家住的是土坯房。下雨的時候,經常漏雨。冬天的時候,冷空氣沿著墻縫鉆進屋裏,結了壹層厚厚的霜。這些根本沒當回事,也沒時間管。現在想起來,很懷念那段簡單樸素的日子,生活中的苦和累也就不在乎地過去了。
?文科班有壹個姓張的男同學曾經轉到延邊二中學習過壹段時間,後來又回到了實驗中學。他說延邊二中的教學質量很好,學生成績也很優秀,比敦化實驗中學好很多。聽了他的話,我心裏有點打鼓,不服氣,這更激勵我好好學習。
時間飛逝到1980年,7月份就要高考了。除夕夜,像往常壹樣,會燃放很多鞭炮。我突然突發奇想,模仿古人,用壹個三腳支架的小火箭悄悄許了個願:如果火箭成功升空爆炸,就意味著我能考上大學。結果我在院子裏點燃小火箭的麻花後,看著火花閃了幾下,沒有動靜,心裏多少有些希望。過了壹會兒,我回到屋裏,不願意看到扔在角落裏的火箭。我從其他鞭炮上拔下壹根麻花,重新接上小火箭,取出來。這壹次,火箭飛在空中,砰的壹聲爆炸了,讓我的心情又暗暗高興起來。現在我想許個願,當年是壹種期待。
5月的壹天,臨近高考,我被正在上課學習的宗老師叫出來,告訴我,我奶奶在敦化壹中北新門附近生病了。讓我趕快去看壹看。幾位老師安排了王玉增、王偉新、蔣、季等同學和我壹起去。從小壹直照顧我的奶奶,中午給我做了最後壹頓飯,下午推著車出去,突然腦溢血,倒在路邊。壹些好心的路人圍了過來,趕緊問我奶奶住在哪裏,怎麽聯系她家人。當時我奶奶已經不能說話了,但她擡手指了指壹位好心人插在她口袋裏的鋼筆。好心人明白了她的意思,給了她紙筆,她在紙上寫了下來。在“敦化市實驗中學李建樹”這幾個字之後,他陷入了昏迷。好心人在附近找了個單位,給實驗中學打了電話。我父親碰巧不在學校。接電話的老師得知消息後,趕緊讓宗老師找我。
幾個同學讓我坐在車裏抱著奶奶。他們推著車跑向醫院。路上奶奶醒了壹次,轉頭睜開眼睛看我,然後又暈過去了。到醫院後,王玉增幫我墊付了醫藥費。趙樹春校長和實驗中學的幾名老師也趕到醫院幫助住院治療。奶奶生病期間和去世後,實驗中學的很多老師都來幫忙。每當我想起整個故事,我都對這位好心的路人、老師和來自實驗中學的同學充滿了感激之情。
我們學生7月7日8日9日高考。考場當時在敦化五中。考試的前壹天,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壹下考場,熟悉壹下那裏的環境。那時候高考都是學生自己考,沒有陪考,不像現在,也沒有家長在外面焦急等待。記得語文考試前,父親在考場外給同學們講了試卷中的註意事項和作文要點。下午考地理的時候,沒有合理分配時間。還沒來得及寫20分的綜合作文,就到了考試結束的時候了。我感到非常遺憾,我不得不放棄。當年的英語成績只有30%被用來計算高考成績。
焦急的等待,高考分數下來了。總的來說,我們的學生考得很好,沒有辜負老師的苦心栽培和自己的努力。大部分學生如願考上了大學、專科或中專,離開敦化去外地讀書。
時間就像壹眨眼的功夫。我們同學畢業已經38年了。雖然分布在國內外的各個地方,但同學們交往密切,互動頻繁,三個班級的界限早已融進了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
我們從實驗中學畢業後,學校搬到了新校區,使用了新教學樓。它仍然被玄武巖制成的墻包圍著,但庭院非常開闊。實驗中學給我父親分配了壹所新房子。我家從釀酒廠搬到了實驗中學西墻外的磚平房。寒假回敦化後,住在父親的新房子裏。東邊住的是物理組的白加林老師,西邊住的是旁邊的劉老師。幾間平房前是壹片空地,爺爺在這裏開墾了壹小塊地,種上了玉米和各種蔬菜。
由於實驗中學大墻西側地勢較高,每年除夕12點左右,鄰居們都會站在大墻邊上看敦化的風景。伴隨著他們耳邊傳來的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看到各種各樣的煙花從東方爬上夜空,綻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構成了美麗的畫面。在五彩繽紛的背景下,實驗中學的教學樓顯得格外安靜莊嚴。
我們班畢業後,父親擔任高二82文科班班主任。這個文科班畢業後,他被任命為實驗中學教導處副處長、處長,從65438到0984擔任實驗中學專職副書記。他平時的工作很忙。在此期間,父親數次放棄在延邊師範學院、四平師範學院等高校擔任講師的機會,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榮譽證書。直到1985被敦化市教育局借調到敦化市實驗中學編輯。
敦化實驗中學是久旱逢甘霖時期種下的壹棵小樹苗,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幾代園丁的辛勤耕耘,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物是人非,時序變遷,四十年滄桑,往事如歌;四十年桃李芬芳,代代相傳。值此校慶之際,我衷心祝願敦化市實驗中學在未來的歲月裏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