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的會計處理主要差異有10,包括:固定資產購買定價、借款費用資本化、非貨幣性交易、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商譽、研發費用、開辦費、政府補助資產、債務重組、所得稅。
1,固定資產購買定價:
按照中國的標準,固定資產壹般按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折舊方法的變更視為會計政策的變更。
根據國際準則,固定資產計價應考慮公允價值的影響,包括資產重估和折價的影響。折舊方法的變更視為會計估計的變更。
2.借款費用資本化:
我國準則規定,購建固定資產專項借款發生的借款費用,在滿足資本化條件時予以資本化,直至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資本化金額=貸款利息+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
按照國際標準,建築資產的壹般貸款,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資本化。資本化金額=全部專用借款費用-臨時投資收益。
3.非貨幣交易: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中收到的資產按照轉讓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進行核算。
國際會計準則區分了類似和非類似資產互換,規定從非貨幣性交易中收到的類似資產應當按照換出的資產價值加上相關稅費進行核算,不同類型的資產互換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收回資產的價值、損益=轉讓資產的賬面價值-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
4.短期投資:
按照中國準則,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只將因價格下跌而產生的損失計入損益。
按照國際準則,短期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市場價格和成本的變動計入損益。
5.長期投資商譽:
按照中國準則,股權投資以投資成本計價,債權投資以成本計價,債務計入資本公積。
按照國際準則,持有至到期的債務證券投資按照可辨認可折舊/攤銷資產的加權平均剩余壽命按成本攤銷。如果負商譽超過公允價值,超出部分立即確認為收入。
第二,
會計準則是壹套規範會計和會計報告的文件。其目的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建立會計處理,並使不同時期和不同實體之間的會計結果比較成為可能。根據其用人單位的業務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