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內容不同
想必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就是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並不能完全用到社會實踐中,更嚴重的時候,完全跟社會實踐部分不搭邊,這種空泛課程設計不但浪費時間,更耽誤以後的社會發展。
但英國的教育就完全不壹樣,英國大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實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都以社會需求為實際基礎,除了紮實的基礎理論外,研究和實踐同樣被看重。
二、知識面不同
總有學生抱怨老師教的東西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當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之下,到底是創新教育,還是堅持本知?就目前國內的教學來看,遠不如國外的更新速度。由於英國教學內容緊跟當下需求,因此學生能了解掌握更多新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工作後會發現,所接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可以從過往課程中獲得。
而且,知識面廣泛,各科目之間關聯度大、聯系緊密,但又各自獨立,各科之間搭配得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不同
國內教育這件事情,除了老師授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悟性。國內學生的現狀就是,到了大學時期失去老師的約束,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弱化,自學短板也明顯突出。
但在英國教學中,從壹開始就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將會融入學生的血液裏,成為其是壹生的好習慣!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前的教育:
建國前基本上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壹種是中國***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新民主主義的教育(見新民主主義教育);壹種是國民黨統治區奴化的、封建的和法西斯主義的教育(見國民黨統治區教育)。
建國前國民黨統治區的教育事業,十分落後,而且帶有濃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色彩。據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統計,1947年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5萬人,1946年中等學校在校學生 179.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2285.8萬人。
按當時全國 4.7億人口計算,平均每萬人中僅有高等學校學生3人,中等學校學生38人,小學生486人。全國80%以上的青壯年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通常在20%左右,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中勞動人民子女極少。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更為落後。
在舊中國的教育中,封建的私塾占相當大的比重,城鎮私立學校中受外國津貼的所占比重也比較大,而且學校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中等學校絕大多數設在縣城以上城鎮,有的地區,縣無中學,鄉無小學。
高等學校有41%是設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武漢、廣州六個城市,國立大學的40%、私立大學的46%是設在沿海地區。邊遠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很少。1946年新疆只有壹所100名學生的新疆學院和8所中學,寧夏只有5所中學,青海只有 4所中學,西藏連壹所中、小學也沒有。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和國教育
百度百科-英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