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怎樣發揮退休老師的作用

怎樣發揮退休老師的作用

壹、 加強組織建設,健全工作網絡

關心下壹代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中央、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以及省關工委、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制訂的《工作規則》和《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把關心下壹代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列入局黨委工作的議事日程,壹是局黨委高度重視我市教育系統關工委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每學期至少研究壹次關工委工作,聽取局關工委工作的匯報,局黨委主要領導親自兼任局關工委主任,明確黨委副書記具體分管關工委工作和老幹部工作。教育局關工委、老教師誌願者服務團、市離退休教師協會“三位壹體”,合署辦公,***同做好關心下壹代工作,聘請了原在教育部門擔任過黨政領導職務,並熱心於關心下壹代事業的老同誌任常務副主任或誌願者服務團副團長,還選取了壹名年輕的中層幹部(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教科副科長),進入局關工委工作,聯系協調局關工委與相關部門及學校之間的工作,完善了全市教育系統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關心下壹代工作組織網絡,做到關心下壹代工作校校有人抓,事情有人做,活動能開展。二是教育局關工委和各學校關工委每年都制訂年度工作計劃(或工作要點),年終都要進行工作總結,局行政把學校關工委工作也列入了學校年終綜合考評的內容。三是經常組織參與關心下壹代工作的老教師進行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認識水平,能與時俱進,配合教育局的中心工作開展有關活動。幾年來,我們都選派老同誌參加省教育系統關工委舉辦的骨幹培訓班,2008年,選派了4名同誌參加省裏的學習,同時又選派了9名老同誌參加了我市組織的關工委領導幹部培訓班的學習,進壹步增強老教師做好關心下壹代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最近幾年,我們在省教育系統關工委、靖江市關工委組織下,先後又有8名老同誌去湖南、貴州、海南、廣東等省及我省的昆山、南通等市參觀學習 ,取人之長,不斷提高我局關工委的工作水平。

二、動員和組織更多老教師參與關心下壹代工作

近幾年來,我們與市離退休教師協會及老教師誌願者服務團壹起,動員和組織身體較好,尤其是剛退下來的學校老領導、老教師參與關心下壹代工作。2008年我市有48位教師退休,除2人退休後不在靖江,其余均加入了學校關工委或老教師誌願者服務隊。我們還與市協會及有關學校壹起,調整了8個誌願者服務隊的隊長,對能正常開展工作的育苗聯系點(校外輔導站)進行總結推廣,如新橋鎮的三太村,新橋村,馬橋鎮的朝西村、新市村、生祠鎮的東進村,城南辦事處的蓮沁小區,濱江新區晨陽社區,靖城街道辦的小關廟新區、城北社區等,將他們開展活動的情況及時在靖江市關工委《情況簡報》上予以報道,同時在2008年10月中旬又與市關工委壹道召開了“育苗聯系點”工作推介會。據統計,我市已有62%的退休教師投身到關心下壹代工作中來,有200多個育苗聯系點能正常開展工作。為進壹步調動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在局行政的關心支持下,每年暑假期間、老年節、春節都對離休教師、69歲、79歲及80歲以上的退休老教師進行看望或慰問,平時,離休教師或退休的校級領導生病住院,我們都與市離退休教師協會有關領導壹起,前往醫院看望慰問,壹年中,教育局總要花去15多萬元左右的經費。我們深深體會到要老教師做好關心下壹代工作,我們也必須配合局領導做好尊重關愛老壹代的工作,這樣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關愛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

關愛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是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我市教育系統,各級關工委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有關部門支持下,在市關工委的指導下,在積極組織、配合、參與、推動關愛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壹)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壹手資料

近幾年,我們對全市學齡孤兒、殘疾、外來務工子女和留守兒童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壹是召開專題會議,統壹思想認識,進行業務輔導,明確工作任務。采取條塊結合,屬地包幹,進家入戶和進校入班的方法,摸清底細,掌握第壹手資料。二是分類統計,逐個建檔。設計統壹的調查表格,進行歸類統計,逐個建立臺帳資料。三是分析研究,撰寫報告。我們與市關工委壹道在普遍調查,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又選擇1~2個典型,進行重點調查,深入了解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特殊情況和特殊需要,並結合普遍調查的情況認真分析,分類研究,寫出調查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送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幾年來,我們與市關工委壹道分別撰寫了《關愛孤兒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全市外來務工子女教育與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重視留守兒童工作,關註留守兒童成長》和《全市殘疾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情況》等專題調查報告,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並在靖江《情況交流》上刊登,為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提供了決策依據。

(二)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傾心辦實事、做好事

1.關愛殘疾兒童方面:

我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前身是靖江市聾啞學校。雖起步較早,但受體制和機制的制約,前幾年僅有不到10名聾啞學生就讀。這壹狀況妨礙了我市特殊教育事業的進壹步發展。經過深入調研,我市決定整合教育資源,在原城北初中新建教學大樓,將聾啞學校於2007年初實行整體搬遷,並更名為靖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確保秋學期對外招生。為了擴大特殊教育學校的影響,我們與市關工委壹道於2007年暑假牽頭組織了靖江市特殊學生夏令營,組織聾啞學生參觀盲人按摩館、肢殘青年創業實體、聾啞人個人網站、殘疾人就業基地、新世紀造船、新時代造船公司和靖江濱江新城區。這壹活動在靖江電視臺、泰州電視臺報道宣傳後,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2007年秋學期,市特殊學校招生時壹下子增加了40多名智障兒童。

在抓好特殊學校學生學習的同時,積極為家庭困難的學生捐款捐物,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2007年12月3日,由市關工委牽頭以紀念世界第16個殘疾人紀念日為契機,我們又聯合市殘聯、團委、婦聯等部門舉辦了“愛心暖人,真情助殘”大型募捐活動,得到了全市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活動現場***收到募捐近20萬元。活動後,還有不少私企老板給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送去棉衣、棉被和毛線衣,為他們改善了學習和生活條件。這壹活動的開展,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鳴,全市上下掀起了資殘助殘的熱潮。

2.關愛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子女方面

據調查,我市有留守兒童8000多人,其中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4000多人,外來務工子女1200多人,為做好這兩部分弱勢群體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我們在市文明委、關工委的指導下,整合各方力量,努力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留守子女、外來務工子女自我教育的“四位壹體”的工作格局,做了大量的工作。

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我市新橋鎮中心校關工委、西來鎮中心校關工委在留守子女教育管理方面有較好的做法和經驗,我們又積極加以引導,並對全市各校進行推廣指導,幫助總結留守子女教育管理方面的經驗,探索出壹套切實可行的教育與管理的方法,即三知(知道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校情況)、三多(多談心溝通、多參加留守子女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子女家中走訪)、三溝通(定期與留守子女父母、托管人、教師聯系溝通)、兩卡壹簿(即聯系卡、健康卡和相關情況記載簿)。選聘有愛心和責任心的老教師牽頭負責,建立育苗聯系點(校外輔導站),定期組織留守子女開展學習、娛樂等有益身心的活動。為使新橋經驗在全市得到有效推廣,市文明委、關工委又及時召開了全市關愛留守子女推進會,全市各鎮(園區)、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通過看現場,聽介紹,把會議精神化為工作動力,使全市關愛留守子女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壹是落實代理家長制度,建立關愛組織。加強“社會媽媽”代管工作。全市湧現出了百余名“社會媽媽”,她們不僅給留守子女物質上的幫助,更多地給予了心理、生活和學習上的關心、教育、引導和幫助。加強“五老”誌願者服務團代管工作。組織“五老”誌願者開展“大手拉小手”留守子女代管活動,我市有30多位教師擔任了“社會媽媽”,有近50位老師參加了代管活動。積極探索以班級或行政村組為單位成立“留守子女”小家庭,以年級或學校為單位建立“留守子女”大家庭,定期開展活動,引導留守子女逐步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習和生活能力。二是突出文明關愛重點,促進健康成長。開展留守子女健康關愛行動,在市關工委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由我市華山醫院免費為全市留守子女體檢。開展留守子女文化關愛行動,組織有關部門向留守子女捐贈書籍。開展留守子女假日關愛行動,組織他們進行文體、書畫等知識培訓。三是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拓展活動陣地。開辦留守子女家長學校。全市已建立了12所“留守子女家長學校”,為關愛工作安全有保、學業有教、親情有護提供了重要渠道。建立關愛留守子女之家。選擇壹些硬件設施較好、文化活動豐富的農家書屋,成立關愛留守子女之家,聘請老教師誌願者擔任代理家長。充分發揮教育基地作用。全市18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全部向留守子女免費開放。發揮“五老”的特殊優勢,開展結對幫扶、結對幫學、結對幫困。2007年8月份,泰州市文明辦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將我市的經驗做法在省市有關媒體上推介。

做好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對外來務工子女,我市各學校均壹視同仁。為照顧外來務工子女就近就地入學,我們明確了真武小學、城南小學、紅衛小學、長裏小學和第四中學作為外來務工子女就讀學校,同時規定,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不得拒收外來務工子女,外來務工子女享受本市學生同等待遇。

外來務工人員壹般文化水平不高,經濟條件不好,其子女大多學習成績較差。根據這壹實際情況,我們借鑒關愛留守子女教育和管理的經驗,開展了結對幫輔活動,即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多幫助、平時多交談。學校還與任課教師簽訂責任書,要求教師要把外來務工子女當作自己的親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壹樣,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糾正壹些偏差行為,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把外來務工子女的入學率、鞏固率作為學校考核教師工作的壹項重要內容,從而基本杜絕了輟學現象。還發動老教師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假日內登門進行輔導,今年2月26日《泰州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我市紅衛小學20余名教師關心外來務工子女入學“壹個不能少”的事跡。

3.關愛孤兒方面

2006年底,市關工委在市委常委會討論關工委工作時,匯報了我市孤兒的教育管理情況,引起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關註,要求市有關部門壹定要做好孤兒的關愛工作。分管關工委工作的相關市領導會後多次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討論資助孤兒工作。壹方面向全社會發出關愛孤兒的倡議,壹方面通過行政推動,著力解決孤兒的救助問題。市政協發動委員捐款15.2萬元,用於資助全市103名孤兒。不少私企老板,不但自己帶頭捐款,還發動員工捐資助孤,東華測試老總個人捐資3萬元,職工捐資2.7萬元,新橋鎮馬全章成立了寒山助孤基金會,靖江特鋼公司成立了長新愛心基金會,還有不少好心人打電話給關工委要求“認養”孤兒,請關工委幫助物色“認養”對象。目前,全市已有20名孤兒被好心人“認養”。市民政局也對全市沒有被認養的孤兒全部實行了“五保戶”待遇,確保了我市孤兒真正做到有衣穿、有飯吃、有學上。此外,市政協還設立獎學基金,激勵孤兒好好學習。2007、2008年度對全市獲得獎勵的三好生、優秀生、進步生以及中考、高考錄取高壹級學校的70多名孤兒頒發了40000多元獎學金,關愛、幫助孤兒的許多具體工作都是由老教師們協助做好的。

4.關愛失足青少年方面

在市關工委及司法等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我們緊緊抓了兩個環節,即向前延伸,開展預防青少年犯罪;向後延伸,開展預防失足青少年再犯罪。我們的做法主要是“7個幫教”:壹是案前幫教,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每年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二是庭內幫教,在審理未成年人案犯時,讓“五老”參與旁聽,配合法官在庭審時進行法制教育;三是獄中幫教,每年春節、中秋到省少管所對靖江籍失足青少年進行愛心幫教;四是親情幫教,安排未成年案犯的父母與子女見面,召開失足少年家長座談會,進行親情幫教;五是書信幫教,開展與失足少年的書信往來,讓其匯報獄中表現和勞績情況;六是責任幫教,與失足少年家長簽訂幫教協議書,明確相關責任;七是結對幫教,對緩刑和勞教釋放的失足少年和社區矯正對象配備“五老”,尤其是老教師進行壹對壹的幫教。由於采取了壹系列的跟蹤幫教措施,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06年我市未成年犯罪人數為87人,2007年只有66人,下降了24.1%;重新犯罪的2006年是4人,2007年是零紀錄。

近幾年來,我局關工委與市及有關鎮、校關工委壹道組建關愛工作小組,註重關愛邊緣少年與問題學生。2008年中我市有兩所學校的三名中學生犯有嚴重錯誤,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要開除、政法部門要拘捕,我們了解情況後,及時組建幫教小組,對這些還未成年的中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經常找他們談話、深入班級了解情況,通過幫教這幾名學生均有轉變,現在學習認真了,行為習慣變了,壹句話,就是變好了,使其得到免訴和緩訴。《中國火炬》、省《關心下壹代周報》、《泰州日報》等報刊以《三年大手拉小手,失足未成千古恨》為標題報道了我們與市關工委做好關愛工作的經驗。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緊扣主題教育,紮實開展宣講活動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們與市關工委壹道建有壹支比較成熟的誌願者宣講隊伍,常年堅持深入教育壹線,開展有針對性的義務宣講。例如,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巡回宣講。2007年5月16日,我市舉行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巡回宣講啟動儀式後,宣講團用壹個月的時間分赴全市各中小學校,宣講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內容、意義以及如何維護未成年人自己的合法權益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營造了全社會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再如,進行“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主題宣講。在深入開展“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同時,結合黨的十七大召開、香港回歸1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建軍8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等重要活動和重大節慶,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進壹步加強了我市青少年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今年我們還結合“五四運動”90周年、建國60周年繼續開展宣講活動。

2.創新工作載體,利用校園網絡資源,開展青少年網上夏令營活動。

網絡既給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方便和快捷,同時也帶來了壹定的沖擊。特別是營業性網吧裏,帶有黃色和刺激性、暴力性的網絡遊戲誘惑了無知的青少年,使他們沈迷於網吧,深受其害,不少未成年人為此誤入歧途。我們與市關工委及相關部門壹起,采取了“疏”、“堵”相結合的方法,壹方面對全市城鄉85家網吧、50家電子遊戲室,選派140名“五老”,其中有30多位老教師進行義務監督,壹方面通過開放“校園綠色網吧”,註重培養青少年健康上網觀念,堅持正面引導。由市關工委倡導,我們在電信公司、中國靖江網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集科普知識、競答、征文競賽、電腦繪畫、網上投票為壹體的網上夏令營活動,讓廣大學生了解國家大事,世界動態及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名人軼事、天文地理等,使青少年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據統計,四年來***有6.2萬名學生參與了該項活動,靖江網上夏令營的專題點擊率超過了90萬人次。經過評比,***有420名學生分別獲取“網上小博士”、“網上小記者”和“網絡之星”榮譽稱號,幾十所學校被評為最佳組織獎和優秀組織獎。這壹活動得到了青少年學生家長的歡迎,也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由於網上夏令營活動的內容每年出“趣”又出“彩”,使壹些青少年改掉了沈溺於網絡遊戲的壞習慣。

3.深入開展讀書活動,著力營造書香氛圍

為積極營造學習氛圍,活躍校園文化,豐富少年兒童課余生活,2007年4月至9月,我市文明辦、關工委、教育局聯合舉辦了為期五個月的少兒讀書系列活動。按照“全員參與、以校為點、輻射家長”的思路和“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積極創新、持之以恒”的要求,精心設計開展了以下主要活動:壹是讀書格言書法比賽。活動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由學生自創讀書格言,並開展現場書法比賽,活動在4月23日舉行的讀書節啟動儀式上進行,獲獎作品刊登在靖江日報上。二是“同在陽光下”愛心捐贈貧困學生活動。發動有關單位向我市未成年人弱勢群體捐贈書籍。活動中***向全市留守子女和孤兒捐獻了價值5萬余元的各類書籍。三是舉辦課本劇表演比賽。5月29日至31日,我市舉行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課本劇(童話劇、小品)比賽。本次比賽分小學、中學、幼兒三個組別進行,***有63個節目參加了比賽。四是舉辦中華成語精短故事演講比賽。活動采用層層選拔淘汰賽的形式,最終有36名選手進入了決賽。五是舉行讀書指導課觀摩。舉辦全市讀書指導課觀摩,分低、中、高年級不同層次,面向全市教師和家長開課,普及讀書指導方法。六是開展讀書征文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由江蘇省文化廳組織的“紅領巾讀書”活動以及“新華杯”《閱讀年選》讀後感征文活動,獲獎征文在新聞媒體集中刊發。形式多樣的少兒讀書活動優化了校園文化環境,促進了學生素質提高,對構建學習型校園、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營造和諧社會文化氛圍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精心設計“七彩之夏”,豐富暑期文化生活

按照全省“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動”的要求,在市文明辦的指導下,局關工委設計了我市“七彩之夏”暑期系列活動方案,並自始至終參加了有關活動的牽頭組織工作。壹是“紅領巾與八壹軍旗同行”走進軍營主題活動。2007年8月中旬我們組織了部分老教師與學生代表走進63707部隊。活動中,來自全市各學校的讀書標兵、留守子女和孤兒代表,觀看了遠望二號船的宣傳教育片,聽取國防知識講座並登上部隊遊艇,遊覽長江水域,參觀遠望號測量船。二是開展“爭做良師益友,相伴孩子成長”系列活動。邀請全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來靖作“把孩子培養成財富”主題講座,向全市家長傳授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組織教師代表、讀書標兵與“知心姐姐”座談,探討教育和學習方法。舉辦全市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班,邀請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名譽副會長張先翺教授和省少先隊工作學會的成員徐國英兩位專家來靖,分別講授如何開展好學校少先隊活動和貫徹《少先隊工作實施綱要》,來自全市18個學校的近60名少先隊輔導員參加了培訓。三是舉辦“開啟文化之旅,打開藝術之門”主題活動。以“手拉手讀好書好報,心連心寫知心書信”為主題,舉辦首屆少年兒童書信比賽活動,引導少年兒童讀好書好報,用書信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四是開展“同在藍天下,攜手***成長”主題活動。各校關工委還組織老教師與青少年學生開展“老少同樂”、“老少同講(童年)”的活動,2008年暑假還先後舉辦的留守子女、殘疾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夏令營活動。我們還與市關工委壹起在與金色陽光酒店聯合舉辦了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

五、就地取材,進行實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郁建興是從我市走出去的“世界和平衛士”,在郁建興於伊拉克武器核查中不幸殉職以後,這幾年中,我們與郁建興小學、中學時代的母校——土橋小學、土橋中學的關工委壹起,每年清明節前,與郁建興小時候的任課教師(大都已退休)和這兩所學校的學生開展了“從小就聽黨的話,長大壹心跟黨走”、“繼承先烈遺誌,長大報效祖國”、“學習郁建興,做孝親敬老的好少年”,接過郁建興中隊(由省少工委命名)的旗幟,當郁建興中隊的好雛鷹等系列教育活動,教育壹批又壹批的少先隊員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立誌成才,報效祖國,還發動和組織全市所有學校的學生觀看“郁建興”的專題片,有些學校關工委還組織學生到土橋中、小學開展學習郁建興的活動。

我市離休幹部蘇中武同誌(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撰寫了了《竹林峰火》等革命回憶錄,還自籌資金創辦了“竹林人家”,成了我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暑假,我們都與有關學校關工委壹起,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學習,組織小記者前去采訪,聽蘇爺爺講過去的革命鬥爭故事,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青少年學生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劉國鈞故居、靖江革命烈士陵園也是我們組織學生常去的地方,並且關工委的老同誌還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講給學生聽,組織培訓生祠中心小學、孤山中心小學的小講解員,讓他們向前來參觀學習或祭掃的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義務講解和介紹。既培養了他們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工作能力,同時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過去、懂得現在,掌握未來。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三項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又與生祠鎮東進村、生祠中心小學關工委壹道,組織“五老”與青少年學生壹起“走村路,訪村人,講村史,坐村車,看村景,畫村貌,嘗村果”的活動,讓青少年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在省關工委組織的歌頌改革開放成就的征文競賽中,我市青少年學生所寫的征文,得獎文章在全泰州市名列前茅,幾乎占泰州市大市的壹半。

今年五四前後,我們將抓住“五.四”運動90周年的有利契機,由學校關工委組織開展有意義的紀念活動,同時大力宣傳,從我市走出去的青年科學家,2008年度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宋征宇的優秀事跡,特別是他學生時代勤奮好學的“板凳精神”,教育當代中小學生勤奮學習,立誌成人成才,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去。

近幾年來,我們還與有關社區、學校關工委壹道開展了壹系列道德實踐活動,如在靖城街道辦小關廟社區開展“紅領巾觀察社區是與非”的活動,在實驗學校開展“中學生進網吧的利與弊”辯論賽,在城北小學、季市中心小學開展“傳承家規家訓,弘揚文明禮儀”“我與好習慣簽個約,家規家訓進千家”的活動,在西來鎮中心小學開展的“孝親敬老,從小做起”等等,我們都本著“就地取材,走出引進,優勢互補,講究實效”的原則,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理想、培養情操、提高道德素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取得了較為實在的效果。

六、以家規家訓為抓手,深入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

2006年9月,由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家規家訓征集評選活動,導向正確,切入點好、社會影響廣泛深遠,具有直接的感化、教育和啟示作用,為開展榮辱觀教育,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載體,特別是對我市在“學趕蘇南,後來居上”的歷史進程中,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促社會風氣,具有現實意義。我市在全國首開先河開展的家規家訓征集活動,成為我市各校關工委學習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補充教材,同時也引起了全國多家媒體的關註,《新華日報》、《泰州日報》、新華網、新浪網和江蘇衛視等多家媒體及網站均給予了高度關註並報道。根據市文明委的要求,2007年我們將家風建設形成系列活動,寓家風建設於和諧家庭、文明家庭創建之中,大力宣傳推廣家規家訓的優秀作品,推動家規家訓走進家庭、紮根家庭,使重視家庭教育、實踐家規家訓在全市城鄉蔚然成風,為建設和諧靖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市關工委以[2007]03號文件下發了關於在全市以家規家訓為抓手,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道德實踐活動的意見。教育局關工委召開了專門會議,提出了貫徹文件精神的具體要求,以老少同學,社區、學校***建為舉措,全市各校有效地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湧現出壹批像外國語學校、實驗學校、市三中、城北小學和季市鎮中心小學等先行單位。我市城北小學以吟誦“家規家訓”為主題的節目在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赴港演出中獲得了金獎。

幾年來,我們在關心下壹代工作中,雖然做了壹些事情,開展了壹些有益的活動,但我們的工作,還有不足之處,如在家長學校和校外輔導站的建設方面,還未達到省教育系統關工委提出的要求。

關心下壹代工作,是壹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經久不衰的事業。我們將以教育部、省、市關工委領導來靖視察指導為新起點,繼續發揮“五老”尤其是老教師的作用,繼續努力,積極做好關心下壹代健康成長的工作,開拓創新,不斷進取,把我局關工委工作做得更好,再上壹個新臺階,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為培養更多更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