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
主營業務收入30萬* (1-0.2) = 24萬。
商業折扣發生在銷售時,並不構成最終交易價格的壹部分。企業銷售商品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確定銷售收入金額。
240000*1%=2400
借:財務費用2400。
銀行存款288600
貸:應收賬款291000
現金折扣按照確定的主營業務收入金額計算,不含增值稅。
問題2:會計成本是如何計算的?我給妳講壹下會計成本計算的原理。妳了解之後,任何成本計算都可以自己完成。
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成品、自制半成品等)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設備和提供勞務。企業應設置“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在工業生產中發生的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設備等。本科目可按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進行明細核算。基本生產成本應按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產品品種、類別、訂單、批次、生產階段等)設置明細賬(或成本計算單,下同)。),並按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欄目。企業應當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按其消耗量直接或分攤到各相關成本賬戶。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間接費用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通過“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核算。在計算出各自的人工成本後,各輔助生產車間根據提供的人工數量分配到各相關成本賬戶。如果輔助生產車間也單獨核算自己的制造費用,這些制造費用的分配應在月末計入輔助生產費用。生產成本的會計處理壹般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企業發生的直接生產成本,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貸記原材料、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2、生產車間應負擔的制造費用,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貸記“制造費用”科目。3.輔助生產車間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管理部等部門提供的勞務和產品,在期末(月)按照壹定的分配標準分配給受益方,借記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輔助生產成本)。4.期末按照壹定的方法,將產品歸集的累計費用在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期末產成品和在產品的實際成本。然後將產成品所承擔的生產費用從“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期末“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加工完的在產品成本。二、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以壹定的方法結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加權平均法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公式如下:
單位銷售成本=(期初庫存總成本+本月生產總成本+本月購入產品成本)/(期初庫存總數量+本月產品銷售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產品銷售數量*單位銷售成本(∑表示如果剛按產品計算了多個產品的單位成本,最後匯總計算就夠了)。賬務處理如下:1。計算確認時,借:產品銷售。
問題三:財務成本怎麽算?我感覺財務成本只是:銀行業務相關的手續費,存款利息,其他費用直接管理。
問題4:房地產開發的財務成本是多少?怎麽算?最大的是貸款利息和從其他渠道借款的利息。計算請參考與銀行或投資者的貸款協議。
問題5:如何計算成本1。移動加權莖平均法;
在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存貨商品的成本價根據每張收入單據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方法是根據每筆收入的數量和金額以及每筆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計算移動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期收入前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前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前商品金額。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成本相對均衡、準確,但工作量較大,壹般適用於業務品種較少或前後采購商品單價差異較大的商品流通企業;
這裏有壹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1:商品A,期初余額數量為10,加權價格為10,金額為100。發生的業務如下:
銷售11;
購買10,購買價格11;
成本計算過程如下:
賣出時,成本金額為11 * 10 = 110;售後結存數量:-1;加權價格:10;余額金額:-10;
購買後,資產負債表的價格為(-10+10 * 11)/(-1+10)= 165438。
二、個人指定法:
個別指定法,也稱個別估價法,是指規定每件或每批商品的實際購買價格,並計算該件或該批商品的銷售成本的方法。商品成本采用個別指定法計算,每件或每批商品按批號分別計算。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最準確,主要適用於能夠區分不同批次進貨的庫存商品的企業,如醫藥銷售企業、食品銷售企業等。
個人指定方法的業務流程:
1.該批貨物的批號在入庫單據上有規定,該單據上的入庫價格為該批貨物的成本價;
2.出庫單據必須選擇貨物對應的批號,出庫成本為該批貨物的成本;
3.對於相應的報表,可以在報表菜單下查看批量報表;
註意:
1.個別法指定的每批貨物的成本是根據倉單確定的,不會自動加權平均,所以看個別法指定的貨物信息的加權價格是沒有意義的;
2.個別方法指定的貨物在制單時必須有批號;
3.存貨調價、組裝拆卸、存貨變動三個單據不支持單獨指定的商品;
4.個別指定商品不支持零庫存發貨;
三、月平均法:
月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可由用戶自行選擇,如移動加權平均法。
由於不同企業采用的成本分配方式不同,用戶可以手工計算,然後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種產品入庫單中。
問題6:工業企業會計成本如何核算?成本會計壹般核算成本在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其分配有七種方法:
1不包括在產品成本法中。
2在制品在年初計算。
3在制品是根據消耗的原材料成本來定價的
4當量產出比法
5在產品是根據成品的成本來計算的
6在產品按照定額成本法計價。
7定額比較法
輔助生產車間的分布有四種:
1直配方式,
2互動分發法,
3代數分配法,
4計劃成本分配法
有些書也會有壹個:順序分配法(這個我沒學過)
以上是成本核算的核心內容,
(妳問的太多了,上面具體核算我就不細說了。建議妳也看看成本核算的書,了解壹下他們的核算方法。)
問題7:核算基本單位成本的公式是什麽?該產品的總成本/庫存產品的數量。
問題8:如何計算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成本/收入*100%?
問題9:貸款財務成本如何計算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為了籌集資金,企業需要比較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從而實現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企業最常見的籌資方式是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向銀行申請貸款。發債和借銀行貸款都屬於企業對外借款,借款成本差不多。企業發債的成本是債券利息和發債成本,借銀行貸款的成本是貸款利息。
股票發行成本比較復雜,壹般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純發行成本,即股票發行人在發行過程中支付的相關費用,如股票印刷費用、承銷費用、宣傳費用和其他中介服務機構費用等;另壹種是發行公司每年支付給投資者的股息。因此,發行股票的成本與實際募集資金額之比等於股息除以扣除純發行費用後的發行價格,用數學公式表示:
發行股票的成本比率=(股息)/(發行價格-發行費用)* 100%
由於發行費用大體相似,股票融資的成本主要取決於發行價格和企業向投資者支付的年度股利。實踐中,新股壹般都是以高於面值的溢價發行,在壹定分紅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股票融資的成本。如果某公司股票的面值為1元,發行過程中的費用折算成每股0.2元,公司按每股0.1元向股東分紅,則按面值計算的股票融資成本比率為12.5% = 0.1/(1-0.2)* 65433。但如果企業以每股5元的溢價發行。因此...扣除純發行費用後,企業實收資本為每股4.8元,因此實際股權融資成本率小於2.1%。
從實際情況來看,股票融資的成本是高於還是低於銀行貸款的成本,取決於各國的金融環境、利率政策、證券市場的發展、公司的股權結構等諸多因素。比如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推行低利率的信貸政策。在此期間,股票融資的成本壹般高於銀行貸款的成本。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產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高科技公司的大部分股東都希望將利潤留在公司進行再投資,因此支付的現金分紅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股票融資的成本明顯低於銀行貸款。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由於大多數上市公司規模較小,都希望擴大股本,增強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所以現金分紅越來越少是以紅股的形式來分配公司的盈余。因此,發行股票的成本明顯低於銀行貸款的成本。
另壹方面,從企業融資的財務負擔來看,發行股票的成本也低於銀行貸款。因為接受銀行貸款對企業來說是負債,體現的是債權債務關系,必須按期還本付息,所以成為公司較重的財務負擔;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資本是企業的資本,體現的是產權關系。壹旦購買,股份到期不能歸還,企業不必償還,財務負擔較輕。
當然,公開發行股票也有它的缺點。如果壹個企業必須定期公布其經營和財務狀況,接受證券主管部門和公眾投資者的監督,那麽企業的控制權也會分散,轉到高層。出於這些原因,壹些外國家族企業往往不願意公開發行股票。所以,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發行股票,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發行股票。
問題10:增值稅的成本如何計算?增值稅是價外稅,購買商品的增值稅可以抵扣。上述計算不考慮可抵扣的進項稅。正確的計算應該是:
(1)稅前售價(110+5+5)×(1+20%)= 132。
在此基礎上,考慮增資的應納稅額,具體計算如下:
(2)(稅前售價-可從購進貨物發票中抵扣的進項金額)×17%=應計入售價的增值稅。
以上兩項加起來可以達到銷售毛利20%的銷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