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協調表現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協調表現

加入WTO後,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互動效應越來越明顯,推動會計的國際化就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對於壹個國家來講,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是壹對矛盾,前者強調會計準則在國際範圍內可比,後者則強調會計準則在某壹國的特性。從長遠來看,二者應該是協調的。本文分別從協調的動因、手段加以分析,並提出我國應建立的會計準則模式。  壹、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意化協調的動因  (壹)會計的社會屬性要求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相協調  會計具有技術性和社會性兩種屬性。會計的技術屬性是指會計運用技術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合理的加工處理,生成對決策有用的信息,這決定了會計準則在國際間應是協調的。會計的社會屬性則是指會計的技術方法應根據不同的社會形態加以取舍,以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決定了會計準則應具有本土特色。會計的技術性和社會性的矛盾,說明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與國家化存在著矛盾。“而在技術性和社會性雙方合力作用下,鑒於會計的技術屬性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會計的社會屬性又非壹成不變,在社會發生變革和會計技術屬性國際化要求十分迫切的情況下,它也會趨向某種程度的國際協調。”  (二)世界經濟壹體化要求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相協調  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有140多個國家,其貿易額占全球的90%以上。我國作為壹個世界大國加入WTO後,將融入世界貿易範圍,世界經濟將更顯壹體化特征。這種世界經濟壹體化的趨勢,要求各國在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有“***同語言”。會計準則作為經濟事項的處理規則當然也應與國際慣例協調,這種要求體現在三個方面。  1.跨國公司的出現所引起的對內和對外的會計問題。加入WTO以後,我國的企業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也會湧入我國。這種錯綜復雜的貿易關系,必然會帶來壹系列會計問題。對內的會計問題包括結轉價格、外匯風險管理和預算等,對外的會計問題包括合並報表、外幣折算和通貨膨脹會計等。跨國公司會計核算所涉及到的國家之間的差異,需要多國公司會計報告的協調。  2.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加入WTO後,將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交往中,購銷雙方都需要利用財務信息了解對方的財務狀況,如果雙方提供會計信息所依賴的會計準則不能相互協調,必然會給雙方的相互了解與溝通帶來障礙。  3.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如今的國際金融市場大有“牽壹發而動全身”之勢,“巴林銀行倒閉案”殃及整個歐洲,東南亞金融危機震蕩了整個世界。各國需要聯手抵禦金融風險,溝通和協調各國的會計準則就是其中的壹個必要環節。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協調的手段  如何才能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協調起來呢?筆者認為,這是壹個雙向協調的問題。  (壹)以積極姿態促進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  由於世間的事物都是在矛盾與協調中發展的,所以協調是永遠需要的。加入WTO以後,我國會計準則更應積極與國際準則相協調。事實上,為了推進會計的國際化,我國在理論準備、人員培訓和對外交流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自1981年起就開始在《會計研究》上翻譯、介紹國際會計準則。1982年我國加入了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派人出國學習。1997年我國加入了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和國際會計委員會,並在國內頒布了壹系列具體會計準則。今後,我國仍應繼續縮小與國際準則間的差異。  (二)努力發揮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使我國制定的會計準則成為國際慣例  目前,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活動主要是通過壹些國際性的組織進行的。這些組織大致分為兩類:壹類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歐***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另壹類是民間會計職業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等。其中,第二類組織由於是民間職業團體,它更多地體現了會計職業“獨立”的特性,在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問題上更顯激進。我國作為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員,應盡可能倡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采用我國的某些會計做法,因為會計的國際協調不僅僅是個技術範疇,更是個政治程序,世界各國都在利用制定會計準則進行利益爭奪。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起的高質量會計準則的討論,實際上就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質疑。這與美國國會敦促證券交易委員盡可能積極參與和支持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核心準則的制定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在這套準則的制定機構理事會及其推動和審查機構中美國已居於顯要的地位,但政治利益的驅動仍使美國做出上述反應。再如,前些時候,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成的四國集團,實質上也是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利益之爭的產物。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理應在國際會計舞臺上占有壹席之地,把自己改革開放的成果融入會計準則的制定中,進而對國際會計產生重要影響,這是更高層次的與國際準則的協調。  三、我國會計準則的模式分析  會計準則是會計發展到壹定程度的產物。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會計準則的國家,其1973年建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對會計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綜觀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按其制定的目的劃分,基本上可分為四種類型。  (壹)企業主導型會計準則  這類會計準則是為滿足企業管理而制定的,在會計方法選擇上給企業很大的余地。北歐國家大多屬於這種類型。  (二)私人投資主導型會計準則  這類會計準則強調為投資者服務,維護投資者的利益,政府對其的直接幹預較小,準則壹般由民間組織制定和發布。英國、美國是這類會計準則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國家財政主導型會計準則  這類會計準則強調為國家稅收服務,不允許納稅申報數據與財務報告嚴重脫節,以滿足稅收管理的需要,準則壹般由政府制定。典型的代表是德國、法國和日本。  (四)宏觀管理主導型會計準則  這類會計準則從國家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強調會計方法的統壹性,壹般由政府通過規章制度或法令的形式頒布。典型的代表是社會主義國家。  入世後,我國會計準則究竟應采用什麽模式才能使其既具有本土特色,又滿足國際慣例的要求呢?首先,我們不能采用發達國家現有的會計準則模式。因為它們大多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模式,這些國家大都實行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商品市場比較發達,資本市場比較完善,私營經濟構成國民經濟的主體,會計信息主要為私人投資者服務,同時也要滿足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其次,我國存在的壹些具體問題,如我國企業面臨的資金相對不足、舉債金額巨大、債權人風險加劇等,都是長期性的問題。盡管通過公司上市發行股票、資產重組和債務重整等措施已使問題有所緩解,但仍不能從根本上擺脫金融機構面臨的巨大壓力。向債權人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信息,在我國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以滿足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宏觀管理要求為目的的會計準則,即采用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者三重主導型的模式,並以成文法形式進行規範。  在會計準則與國際協調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兩種正確的觀念。壹是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有許多內容和方法是科學的,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我們不但不能放棄,而且應盡可能使之成為國際慣例中的內容。當然,對存在的缺陷應當借鑒國際慣例進行修改和完善。二是我國正處在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會計準則國際協調主要表現為對國外會計的吸收和借鑒上。吸收和借鑒國外的會計準則既要慎重選擇國家樣本,又要註意不能照搬。  總之,入世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與國家化的協調是必然的,在協調過程中壹定要註意保持自己的特色,以免使我國在國際會計舞臺上失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