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在經濟管理和運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是經濟決策的基礎。總之,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依賴於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我國會計界制定了壹系列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披露規範,旨在規範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此外,中國制定了嚴格的監督制度,以確保規範的實施。因此,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是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明確會計信息的特征,可以很好地把握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而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持久的動力;相反,經濟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也有很大影響。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兩個主要評價標準,闡述了經濟制度、經濟環境、會計法律法規、企業所有制、經濟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人為因素等經濟因素對會計質量的影響,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相關性;會計標準
經濟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在經濟運行和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是經濟決策的基礎。總之,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依賴於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我國會計界制定了壹系列會計準則會計和會計信息披露,以規範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此外,我國為了確保規範的可執行性,制定了嚴格的監督制度。因此,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是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明晰會計信息的特征,可以很好的把握會計信息的質量,並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持續的動力;反過來,經濟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摘要:本文介紹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兩個主要評價標準,闡述了經濟體制、會計法規、經濟環境、企業所有制、經濟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經濟因素對會計質量的影響,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相關性;會計標準
目錄
摘要四
1簡介1
2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2
2.1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標準2
2.2會計信息提供者的實務標準2
3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4
3.1社會文化因素4
3.2科技因素4
3.3.政治因素4
3.4經濟因素4
4經濟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5
4.1經濟體系5
4.2經濟環境5
4.3經濟法規5
4.4企業所有權6
4.5經濟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7
4.6會計行為7
5結論9
參考10
謝謝11
1簡介
會計信息是指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通過會計實踐,運用會計方法和理論,能夠反映會計主體價值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經營者估計和預測未來經濟活動、投資者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的三個基本質量特征是真實性、實用性和可靠性。換句話說,會計信息必須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各種經濟決策的依據,會計信息才能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然而,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由於許多不可控因素和社會經濟的復雜性,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信息的變化可能導致失真,從而對後續的經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關於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很多,大多采用規範研究方法,而會計信息質量的定量評價方法多采用實證方法。隨著不同時期,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不斷擴展,研究者也越來越多。從滿足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的要求到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會計信息的評價標準日益完善。許多專家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進行了研究,但研究體系和方法各不相同。本文主要研究經濟因素對會計質量因素的影響。
2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
從理論上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至少滿足以下條件:壹是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如果會計信息質量優良,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可以僅憑會計信息做出基於會計主體的壹切經濟決策;第二,所有會計信息都能被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有效利用,不存在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不需要的信息。會計信息的預期提供者是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如果沒有會計信息的目標用戶,就不會提供會計信息。
2.1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標準
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是會計選擇的目標。只有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才有資格判斷會計信息是否可靠和相關。《論財務會計的概念》中說“會計信息有用與否,最終由每個決策者來判斷”。因此,只有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才能制定所有會計信息的質量評價標準。然而,在實際的會計信息提供過程中,除了按照會計準則提供的信息外,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還要求會計主體提供其他用於經濟決策的會計信息,更有甚者,他們不會關註會計信息而關註其他競爭信息的使用。這些現象都是因為競爭關系的存在。因此,有些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不會制定專門的會計信息評價標準,而只是根據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進行篩選。關註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或預測企業的現在、過去或未來狀況。
2.2會計信息提供者的實務標準
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對會計人員和相關人員具有壹定的可操作性。會計信息工作的準則是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因此為了便於會計人員根據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的要求收集、加工和報告會計信息,必須事先制定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在實際工作中,所有參與其中的會計信息提供者只是制定了壹個既定的標準,他們的工作目標是通過相關檢查。但是參與主體多,所以會有不同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
目前會計信息是在同壹會計準則下提供的,因此會計準則的制定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會計信息使用者在進行經濟決策時,不可能提出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因為他們選擇的標準是會計信息的使用、不使用和使用程度。因此,在進行經濟決策時,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使用就意味著會計信息的質量。
對經濟決策有用是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因此,具有壹定質量的會計信息將對經濟決策有用。會計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本文的觀點采用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設定。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有兩個:可靠性和相關性。可靠性是指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能夠使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信任。會計信息必須是真實的和可證實的。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既要滿足國家和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需要,又要滿足企業內部加強管理的需要。如果會計信息是相關的,那麽會計信息必須是及時的,它必須具有反饋價值和預測價值。
3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
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對會計信息使用者起著重要的作用,經濟因素的可靠性也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指導經濟決策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影響會計信息的主要因素有:社會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和會計人員因素。
3.1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對會計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社會文化因素決定會計行為的標準。在這種文化的影響和趨勢下,會計信息的質量是相對有保證的。
3.2科技因素
科技因素對很多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科學技術水平不僅決定了提供會計信息的科技手段和收集、整理會計信息的效率,而且決定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科技手段不僅決定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而且影響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3.3.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壹切因素的基礎。壹切會計活動都必須在政治決策的許可下進行,政治決策直接影響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會計信息必須依靠國家法律制度和會計準則來提供和整理信息。政治決策作為最基本的因素,壹方面在壹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另壹方面制約著會計信息提供者和會計信息目標使用者的合法性和科學性。
3.4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科技因素、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約。在這些因素中,經濟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社會文化因素、科技因素和政治因素都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而經濟因素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經濟因素不僅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重要影響,還會通過其他因素的調節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重要影響。
4經濟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諸多影響因素中,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4.1經濟體系
國民經濟管理體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最大。在我國統壹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會計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政府。政府利用會計信息進行國民經濟計劃決策,並要求各行各業提交統壹的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會導致相關有用信息的遺漏和錯報,甚至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延遲或無法上報,但不必要的信息又被上報,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會計的主體,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所有者、潛在投資者和債權人是會計服務的對象。人們最關心的是壹個企業的收購能力和償債能力是否強。壹個企業能否得到支持,取決於它的發展前景、盈利能力和還款能力,而壹個企業要想站穩腳跟,還必須得到投資人的支持。這也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向會計信息的目標使用者提供及時、準確、有價值的會計信息。
4.2經濟環境
由於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環境呈現出新的形態,更加復雜,經濟和制度更加成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限制到促進。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中國的經濟業務日益增多和多樣化。企業需要相應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對企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整個經濟環境的角度分析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質量在企業內部管理下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可以獲得真實的會計信息,同時將會計與管理結合起來,為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經濟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最終通過其他途徑。經濟環境的不壹致性對會計信息質量有不同的影響。要註意研究經濟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不斷優化會計環境,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使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更高質量的決策服務。
4.3經濟法律法規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國家對會計工作的規範和約束。作為制度層面的規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在具體操作中,這些規範並不能100%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原因如下:第壹,制度的制定不能完全排除制定者的主觀意見和判斷,這必將影響會計制度的嚴謹性和準確性;第二,會計準則的定義或解釋有時不準確。如果壹項會計準則的含義存在多重理解甚至歧義,必然會導致實際操作的不確定性,比如在會計準則中使用更寬泛的“極不可能”、“很可能”、“很可能”。這種對“可能性”的判斷,必然會影響到前提條件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再次,會計制度和準則的相對固定性,決定了其不能對社會經濟中的新經濟現象做出快速反應和調整,導致壹些已經出現的會計實務缺乏規範性,也導致實務中對企業經濟創新行為的會計處理不規範。第四,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稅收制度、審計制度之間存在目的、手段等事實上的不協調。在這些法律、法規和準則的指導下,產生的會計信息可能會偏離實際情況,導致不能恰當地向實際情況表達的“合法性失真”。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在大多數情況下,權責發生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特殊情況下,則不然。以收入確認問題為例,某企業賒銷對象壹直信守承諾,償債能力強。當企業向對方提供產品並取得收取貨款的權利時,即銷售成立時,按權責發生制確認銷售收入,無疑是完整的。因為記入收益賬戶,在利潤表上報告,所以具有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權責發生制與實現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壹致的。然而,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如此。假設壹個企業賒銷產品給壹個信用差、償債能力弱的客戶。如果企業在銷售成立時就確認了收入,但客戶未能付清貨款,甚至宣告破產,使得應收賬款成為壞賬。在這種情況下,賒銷企業以前確認的收入,由於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變成了虛假收入,失去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雖然可以說這種收入信息的提供是及時的,但及時性的前提必須是真實性。這種虛假信息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僅有益,而且有害。
現行制度規定的資產估值方法包括:現行成本估值、歷史成本估值、現行市價估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估值。不同的定價方法會得到不同的成本信息,從而制約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於歷史成本計價和現行成本,歷史成本是交易時的實際成本,是壹種客觀成本,是可計量和可驗證的,因此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過去的成本與決策無關。會計的歷史成本在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離當前成本相對較小,仍具有壹定的相關性,但其相關性遠小於當前成本。當期成本以資產的現值為基礎,使得成本信息與決策者對會計師的財務實力和未來現金流量的評價有很好的相關性,因此其相關性強於歷史成本。
4.4企業所有權
企業所有權,即財產所有權。不同的產權所有者對會計信息質量有不同的要求。以股份公司和國企為例。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股份公司最顯著的特征。業主最關心的是可能的利潤,即現金分紅、利息和投資回報。為此,投資者要求企業的財務報表盡可能多地提供有利於其決策的信息,從而做出是否繼續持有或出售股票和債券的決定。決策與未來相關,所以關於未來的信息對他們最有用。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國家作為所有者,把資源交給經營者(廠長、經理)經營,最關心的是企業占用的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這些信息來自於財務報表反映的企業業績評價。國家根據經營者的經營業績決定是否出售國有產權,而不是要求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顯然,在會計的質量特征中,可靠性比相關性更受重視。
4.5經濟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
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只要有資金流動的角落,就會產生會計信息。隨著生產產品從購買原材料到銷售產品回收資金的過程,基本上涉及到各個部門的業務處理。其他部門如何處理業務,會直接影響會計部門的進壹步處理。這些影響如下:壹、真實性和完整性:如果其他部門提供的原始憑證是真實的、全面的,沒有虛假,那麽會計核算的內容就是真實的、完整的。二、及時: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其他部門提供的原始信息能夠在要求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及時傳遞到會計部門,以便會計部門及時進行賬務處理、編制會計憑證、記賬和出具報表。三、相關性、重要性、實質重於形式、註意事項:其他部門能否向會計部門提供客觀、重要的會計信息,包括雖不是正式文件,但有助於會計估計和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不確定事項,則會計部門能否按規定提供必要的信息供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和預測。第四,可理解性:編制財務報表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使用,但要有效地使用會計信息,就必須理解會計信息的含義和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中給出的會計信息必須簡明易懂,經濟業務本身的內容也要通俗易懂。第五,可比性:經濟業務本身具有多方面、多層次的差異。應對企業不同時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比較,得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變化趨勢,使企業更好地發展。
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準確,以便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會計信息。但有些經濟業務具有壹定的不確定性,需要根據經驗判斷進行估計,這就使得會計報表提供的字母往往是近似的。比如壞賬準備、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和殘值等。這些估計在壹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4.6會計行為
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以股份公司為例。因為會計和監督都是以管理者的利益為中心的,會計的這種價值取向對會計信息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就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特征而言,股份公司的會計必須提供與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等廣泛的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的信息。但是,由於會計信息使用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利益沖突,當其他信息使用者與企業管理者存在利益沖突,有多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企業往往會選擇能給管理者帶來更多利益的那壹種。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經常選擇後進先出法來確定存貨成本。因為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後進先出法的存貨成本和當期收益比更高,導致利潤更低,減輕了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對企業有利。
隨著股份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股東(所有者)遠離企業管理層,除了公司對外財務報告的信息外,無法接觸到其他具體的相關數據。所以對於股東來說,這些會計信息的可驗證性是比較低的。保證信息質量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首先要求會計人員工作認真細致,不能因為筆誤、遺漏、疏忽而降低會計信息質量。更重要的是,隨著經濟業務的日益復雜和不確定經營環境的影響,新會計準則給企業留下了更多的會計政策選擇。它要求會計人員具有相應的理論水平和較高的專業判斷能力,對原理有全面、系統、準確的把握。面對實際問題,他們必須只能以個人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基本概念和原則的理解為出發點,通過邏輯思維,得出應該采取的處理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會計科目的計量和確認標準取決於會計人員根據會計理論和多年的經驗以及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的專業判斷。比如,對於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的計提,會計人員需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殘值;以及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起點、終點和中止點的確定;受限資產應歸類為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長期資產,需要判斷受限的程度和時間;對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企業,需要根據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持有目的確定可變現凈值。(2)會計準則給出了許多會計處理方法供執行人選擇,但沒有明確指出這些方法的適用條件。比如,壞賬損失的確認要采用備抵法,會計人員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負債單位的財務狀況等相關信息,對是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賒銷百分比法,還是具體認定法,以及各種方法所占的比例做出判斷;(3)會計準則提供的是許多原則而非量化標準,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專業判斷。比如銷售商品時,收入確認的原則是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但“主要風險和報酬”準則沒有具體的判斷標準,需要會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確認收入以及何時確認收入。再比如,會計準則規定了企業應當計提壞賬準備的原則,但在確定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時,會計人員應當根據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做出合理判斷,自行制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利用計提方法核算壞賬損失。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無論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如何,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都是影響會計工作的重要因素。當不明確的會計準則為會計人員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在沒有嚴格法律的情況下,具有優秀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只有抵制各方誘惑,確保判斷產生的信息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受權力壓迫和偏見的影響,才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正確性和有用性。另壹方面,壹個把會計職業道德置於領導權威之下,無視職業道德,只對利潤感興趣的會計,很可能會為了企業或個人的利益而做假賬,虛假的會計信息必然會侵害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5結論
無論每個因素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影響有多深。當信息使用者依據會計信息進行決策時,所獲得的會計信息必須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兩個品質,否則,再多的信息也是無用的。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們必須關註和跟蹤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各種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決策用會計信息。綜上所述,從原始資料的收集到最終財務數據的形成是壹個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在此過程中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是,要想全面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從會計信息“生產”的各個環節入手,進行深入分析,把握會計信息的本質,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