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幼兒學會做計劃的好處

幼兒學會做計劃的好處

計劃能力首先與時間觀念有關。3~4歲的幼兒是通過熟悉的生活和活動來感知時間的。對“未來”的“預測”與計劃,也僅限於有規律的生活事件的發生,如,早上起床後要去幼兒園,吃完晚飯後爸爸媽媽會來接等。所以在培養計劃能力時,就要從幼兒熟悉的有規律的事件開始,讓孩子感受生活中“順序”的存在,培養幼兒初步的計劃意識。其次,計劃的完成與孩子的註意力和堅持性有關。小班幼兒註意力不穩定,判斷能力較弱,這壹時期幼兒的計劃更依賴於與家長***同計劃與實施,以感受計劃做事為主,形成有計劃做事的意識。具體說來,在家中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培養小班幼兒的計劃性。

1.告訴孩子做事的順序和規劃,幫孩子感受計劃

如,進餐前,告訴孩子我們壹會兒要吃飯,現在收好圖書或者玩具,先小便,然後洗手,最後坐到桌子前;再如出門前要帶上水杯,換好鞋子,媽媽鎖上門等等。即便是幼兒已經熟悉的事情,作為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告訴幼兒整個程序,幫幼兒感知做事情的先後順序。小班幼兒能夠專心從事壹件事情的時間大概在5~10分鐘左右,因此,可從眼前要做的事情開始,以後再過渡到告訴孩子自己長時間的計劃。

2.讓孩子做選擇,培養自主意識

小班幼兒對常見的問題還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有時我們問孩子:“接下來妳想做什麽呢?”他們想想後會說:“我不知道。”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運用“選擇性計劃”的方法,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自我意識。什麽叫做選擇性計劃呢?就是當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時,我們為幼兒提出兩種建議供孩子選擇。如,“今天妳要看《我媽媽》還是《小泥人》呢?”“我們壹會是玩變形金剛還是火車軌道呢?”等等。成人為幼兒提供不同的選擇,慢慢地他們會比較哪個是自己更喜歡的,從而選擇活動的內容,逐步樹立有計劃做事的意識。

中班幼兒的培養建議

隨著能力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4~5歲的幼兒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程序做事了。他們對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概念也更加清晰。他已經知道晚上過去了就是早晨,“明天”就是第二天。對於時間“長”與“短”有了更準確的認識,就算他目前還做不到,但很快就能區分“幾分鐘之後”和“1小時之後”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幼兒對較長壹段時間的具體活動進行計劃。同時,他們開始能夠對事件進行初步的難易判斷,因此可以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努力完成,然而這壹階段的幼兒正處於能力培養的過渡期,因此更需要成人的關註與鼓勵。

對於中班幼兒計劃性的培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興趣入手,學會規劃

中班的幼兒比小班的更好動,更有自己的主見,並且更願意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培養他們的計劃性。如,中班幼兒都很喜歡“勞動”,所以家裏“大掃除”時,可以請孩子想壹想我們要打掃哪些地方?先打掃哪裏?後打掃哪裏?爸爸、媽媽和妳分別做什麽?等等,以培養幼兒的有序做事和分工的能力。

2.記錄計劃,堅持完成

中班幼兒相比較小班幼兒來講,專註時間更長,持續的時間大概在15~25分鐘左右,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計劃在較長的壹段時間,完成壹些更復雜的活動。但中班幼兒的註意力同樣容易分散,有時還會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麽,因此,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講,將自己的計劃記錄下來是很重要的。如,我們要用廢舊紙盒做壹個恐龍,妳要做成什麽樣子?請幼兒仔細畫下來自己的想法,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提示幼兒參照計劃。

3.運用拓展性提問,細化計劃

與小班幼兒不同,中班幼兒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制定的計劃不系統,實施的步驟性不夠強,因此,家長可以運用拓展性提問來幫助孩子。“拓展性提問”指的是在幼兒現有想法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延展性的問題或建議,支持幼兒進行較深入的計劃。如,當孩子提出要去洗襪子時,他首先會想到要準備水和臟襪子,然後把襪子放在水裏,家長提出拓展性的問題可以有:“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麽呢?”“要想把襪子洗幹凈,我們還要怎麽做呢?”“襪子洗幹凈,我們要不要洗些其他的東西呢?”等等,從而拓展幼兒的計劃,使計劃更豐富,步驟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