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立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有利於更好地貫徹執行會計法規。
為了規範和加強會計工作,國家制定和頒布了壹系列會計法規,這些法規是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會計管理的基本依據。這些會計法規作為“統帥”,只是國家意誌的原則性體現,而行業財務制度作為“主體”,只是對不同行業行使不同控制手段的體現,並不能解決各單位不同的具體財務問題。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在不同單位的體現,可以執行國家有關會計管理制度。單位會計管理制度是單位財務意誌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國家會計法規的必要補充,是國家法規實施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2.有利於規範會計工作秩序。
會計涉及各方利益,必須依法進行。從1996以來的會計工作秩序整頓中可以看出,壹些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混亂,財務收支失控,不僅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也對本單位的管理產生了負面影響。另外,從建國以來的幾起會計腐敗大案可以看出,會計人員之所以能貪汙巨款,與會計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直接關系。因此,必須加強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使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制度化、規範化,確保會計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規範有序,確保會計工作在單位經濟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有利於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1993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制度重大改革後,會計管理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會計管理體系壹般認為由四個層次組成:第壹個層次是會計法,即會計法;第二層次是會計行政法規,如《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準則》等。第三層次是會計法規,如行業會計制度;第四層次是單位根據會計法規要求制定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顯然,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新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4、有利於改善單位經濟管理。
財務會計管理是單位內部管理的中心環節,是壹項重要的綜合性和職能性管理工作。制定壹套規範完整的內部管理制度,充分保證財務管理更好地參與單位內部經濟管理,使會計工作滲透到單位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不僅有利於會計工作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也有利於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二。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原則
各單位在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時,要從實際出發,確保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可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85條對此做了原則性規定。
1,合法性原則
依法辦事是會計工作的首要準則,也是制定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則。雖然會計法規賦予了各單位壹定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法的自主權,但如果上述自主權超出了會計法規允許的範圍和界限,對經濟管理活動產生負面影響,則為會計法規所不允許。
2、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是系統的生命。制度必須充分反映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不能機械地照搬書本或其他單位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應與本單位的其他管理制度相銜接。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只能是單位系統中財務部門的進壹步歸納和具體化,而不能脫離單位的實際情況,因此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必須適應內部管理的要求並發揮作用。
3.規範性原則
必須全面規範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建立健全會計基礎,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規範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壹方面,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應當符合和體現會計科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不得違背會計學科的基本要求;另壹方面,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內容要全面,會計事務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都要嚴格規範,不能顧此失彼。
4.科學原理
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科學合理。也就是說,建立起來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易於操作和實施的,沒有科學的或難以實施的管理制度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第二,有利於控制。即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必須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有效的內部控制是現代管理的基本要求,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必須反映這壹要求。
三是定期改善。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應根據執行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完善,以確保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更加適合管理需要。
第三,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中提出要建立12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適合自身特點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使會計管理工作程序化、規範化,有章可循,用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
1、會計工作組織體系和會計人員職責
(1)內部會計管理系統。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單位的會計工作組織體系。內部會計工作的組織制度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礎和保證。制定本制度時,應明確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領導責任,以及會計部門和會計機構負責人的責任和權限。
(2)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會計崗位責任制是單位會計人員管理的壹項重要制度,是會計人員崗位職責和標準的規定。崗位責任制的建立有利於會計人員明確職責,鉆研業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利於會計工作程序化、規範化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有利於強化會計管理職能,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時,應主要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崗位職責和標準、崗位輪崗計劃和崗位考核辦法。
會計崗位的計劃輪崗是會計工作的新要求和需要。會計人員的崗位輪換,既能使接替人員對以前的工作進行檢查,防止失誤和營私舞弊,防止違法違紀,又能激勵會計人員積極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按時完成本職工作,使每個會計人員熟悉本單位會計崗位的工作和職責。
(3)內部遏制系統。內部牽制制度是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之壹。制定本制度時,應結合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考慮。其主要內容包括:內部牽制制度的原則,包括機構、崗位、錢賬和賬的分離;出納和其他職位的職責和限制性規定;相關部門或領導定期檢查受限崗位的措施。
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會計人員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檢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防止會計事務中的錯誤和舞弊。有的單位認為實施內部牽制制度的程序繁瑣復雜,將內部牽制制度規定的必要程序任意簡化;有些單位由於缺乏會計人員,沒有建立管錢管賬的制度。由於上述原因,壹些會計機構內部牽制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甚至給國家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有必要建立壹個內部遏制系統。
(4)審計制度。稽核制度是指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對有關賬目和憑證進行稽核、復核的制度。這壹制度的建立也要結合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來考慮。審計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審計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分工;審計工作的職責和權限;審計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會計審計是會計機構自身對會計工作進行的自我檢查或審計工作,其目的是防止會計工作中的錯誤和有關人員的舞弊行為。通過審計,及時糾正或制止日常會計工作中的疏忽和錯誤,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從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看,壹些單位存在會計數據失真、會計賬目不清、會計核算混亂等問題,很大程度上與會計機構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有關。
(5)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指確定財務收支審批的範圍、人員、權限、程序和責任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財務會計工作的關鍵環節。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財務收支審批程序;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職責。
2、會計制度
會計工作制度主要是規範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包括以下制度:會計處理程序制度、原始記錄管理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產檢查制度。
(1)會計程序制度主要規定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程序和基本方法。本系統的建立是為了以文字的形式規範會計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方法。該體系包括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從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審核要求和傳遞程序;會計方法;會計賬簿的設置、會計報表的編制種類和要求、單位指標體系。
(2)原始記錄管理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檢查制度等制度是會計工作的基礎環節,是會計工作正常運轉的保證,是提高會計質量的重要措施。各單位應根據內部管理的需要制定各項制度。
(3)成本核算制度主要適用於企業單位。行政單位不需要建立這個制度。企業應根據單位成本核算的特點制定。重點是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相關成本基礎制度的制定、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這項制度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以及國家、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相互利益,是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重要內容之壹。
3、財務會計分析系統
應建立定期的財務會計分析制度,檢查財務會計指標的執行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這是加強單位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制度主要規定了參與財務會計分析的時間、召開形式、部門和人員;財務會計分析的內容和分析方法;財務會計分析報告的撰寫要求及其他事項。
綜上所述,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必要補充,是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實施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各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規範會計工作秩序,完善會計管理制度,提高單位的經濟管理水平。各單位在制定時應遵循壹定的原則,制定適合本單位的管理制度,使會計工作更加規範,從而提高本單位會計工作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