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中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三,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術、印刷術發展迅速,號稱“陽壹夷二”(揚州第壹,成都第二)。“蜀繡”是中國三大名繡之壹,“蜀錦”被視為貢品珍品,產量居全國之首。成都是中國木刻印刷的發源地之壹。晚唐時期,大部分印刷品來自成都。成都除了重要的菜市場和蠶市,還有壹個“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市場。在唐代,作家雲集成都,李白、杜甫、王波、陸、高適、、薛濤、李商隱、陶勇、康舒等大詩人都曾在成都短期居住。到了唐代,成都發展了開漠河池、百花潭等旅遊景點。貞觀年間,在城北建有建元寺。唐朝時期改名昭覺寺,被稱為“川西第壹叢林”。
宋元時期,成都繁榮,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的規模擴大了,品種增加了。蜀錦的品種從唐代的10多種發展到宋元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飛魚、孔雀帶花、如意牡丹等新的圖案。成都每年運送的絲貨,占全國各地運送總量的70%以上。成都的造紙水平很高,唐朝朝廷曾經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籍必須用成都產的麻紙抄寫。唐宋時期,成都有專門的蠶市、藥市和花市。由於商業的發展,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在成都。北宋仁宗年間,在益州(即成都)設立官辦交子業務,由政府公開印制,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是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外交部,總部設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政治部改為四川省,四川省的名稱正式出現在歷史上。辛亥革命後1914年,北京政府發布通令,撤銷成都行署,改稱西川路,由此產生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和華陽合並為壹個市,成立市籌備辦,下設辦公廳和文件。1922,市籌備辦更名為市編辦。1928年,市府設為市政府,國民政府將成都設為省會城市,四川省省會。1949 65438+2月27日,成都解放,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壹直是四川省的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單列為國家計劃,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成為全國14計劃單列市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