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公開: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會計信息披露這個問題現在還在研討當中,沒有正式的規範性文件
給妳壹個關於會計信息披露規範的研討看壹下吧,希望能有點幫助
證券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信息的集散地。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必須通過壹整套信息提供、信息傳遞、信息評價、信息監管的信息披露制度來實現。更準確地說,證券市場能否有效運轉,是以信息披露制度的成熟程度為基礎的。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會通過信息披露的途徑在市場上廣為傳播,被市場參與者選擇接受,進而影響其行為決策。無論從企業上市之初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還是中期與年底的定時報告,都構成了證券市場的重要信息來源。芝加哥大學教授Eugene Fama建立的“有效市場假說”,證實了會計信息能夠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為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建立了基礎。叫近期證券市場的虛假信息披露事件層出不窮,引起會計界的巨大反響和深思,也使得信息披露的規範成為刻不容緩的嚴峻課題。本文試從信息披露失真的本質入手,分析其原因、特點和治理對策。討論的對象是廣義的會計信息,包括會計報表包含的信息、會計報表附註及其他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審計相關報告信息、證券監管部門要求提供的文件。
壹、真實的會計信息披露應具備的特性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之所在。如果進壹步具體分析,真實性包含以下特性:
1.有用性。披露的信息在決策上有用,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加使用者對市場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資決策盲目性與風險。國際會計準則中提出:有用性是指,會計信息披露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方面的信息,這種信息對於很大壹批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是有用的。為上述目的而編制的財務報告可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同需要。
2.相關性。信息披露不能壹廂情願地主觀決定,而應當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規範信息披露的形式、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與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關。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須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相關。當信息能夠通過幫助使用者評價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或確認、更改他們過去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時,信息就具有相關性。
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須可靠,不能錯誤引導用戶的判斷,不能進行虛假的誤導性的陳述,也不得有重大遺漏。要使信息可靠,財務會計報告中的信息必須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許可範圍內做到完整。遺漏能造成信息虛假或令人誤解,從而使信息不可靠並且在相關性上留有缺陷。當信息沒有重要錯誤或偏向並且能夠忠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情況以供使用者作依據時,信息就具備了可靠性。
4.中立性。真實的會計信息應當保持中立性。中立性是指會計人員形成會計信息的過程和結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觀的信息上附加某種主觀色彩以滿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團的需要,否則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受到質疑。如果為了達到預定的成果或結果,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和列報,使財務信息影響了決策或判斷,那麽財務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了。目前許多企業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都與企業過於偏重當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關系。
要深刻理解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本質,就必須認識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不等於絕對精確性。從哲學觀念來看,絕對的精確是不存在的,我們只承認相對的精確。導致會計信息的相對精確的因素很多。比如,越來越多的經濟業務本身的復雜性提高,使信息披露規則的制定無法跟上這種發展;會計方法上的局限性,決定了許多會計信息處理只能追求壹定意義上的準確,例如折舊年限和殘值的估計;會計原則的要求使信息披露具備了模糊性,重要性原則要求忽略價值不大的信息,穩健性原則要求企業不能披露未來收益,“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使信息披露方式簡單化,“效益大於成本”的原則使企業放棄了為使信息披露更精確而進行的努力。比比皆是的相對的精確就意味著模糊性的普遍存在,意味著真實性只能被界定在壹定的範圍和界限之內。
二、會計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信息失真
不對稱信息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壹,是指市場上由於買方和賣方之間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市場失靈,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會計信息作為壹種特殊的專業化的信息,同樣存在著壹個會計信息市場,存在信息的供給和需求。會計信息的供給與需求是相互聯系、相互對應、相互制約的。由於會計信息的生產與消費具有復雜的目的與動機,常常出現供給與需求不壹致、不對稱的情況。“由於會計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質性,便所有市場參與者面臨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風險,而會計信息供求關系的隱蔽性和復雜性,便會計信息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
會計信息不對稱可以分成兩種。
第壹種是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間的會計信息不對稱,是指企業由於選擇了特定的會計方法而造成會計報表的信息披露偏向於某壹特定的信息使用者。有研究結果表明,會計信息在股票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不對稱性引起股票交易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的期望值上升,股票市價下跌,流動性下降。相當壹部分會計學者通過對股票市場的實際觀察得出結論,當企業的會計信息在股票市場上呈不對稱分布時,其主要原因在於企業管理者所采用的信息披露的方法。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壹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所需信息,另壹部分人卻與此相反,從而引起投資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場上流動性下降。戴蒙(Diamond)與費勒爾(Verrechia)曾於1991年對企業信息如何披露才能達到預期的股票流動性作了較為準確的計量。他們研究發現,在信息不對稱達到壹定的情況下,假定投資者對股票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則信息不對稱會對預期的股票流動性產生影響,從而直接作用於股票的市場價值。顯然,股票的流動性越大,越要求信息揭示更加充分,投資風險越小。他們指出,要想保持企業的股票市價不斷增長的趨勢,就必須尋求壹種可靠的信息披露方式來降低可能出現的信息分析的不對稱。,
第二種信息不對稱是企業管理者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管理人員利用這種不對稱的地位,擁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對報表進行粉飾和美化,不斷地進行收益和盈余調節,向市場傳遞不正確的信息。常見的方式有,在效益好的年份,對利潤和資產進行隱藏,多計提各種準備,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釋放各種秘密準備,彌補當年不理想的財務狀況;或者利用掌握的內幕信息,掌握企業重大變更消息,為個人牟利。這種不對稱便企業財富不公正地為少數內幕交易著擁有,會擾亂企業的真實股價表現,增加投資風險,打擊投資者信心,長期來看會降低企業的市場價值。
以上的分析結果表明,會計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會削弱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管理者要追求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就必須減少會計信息不對稱性。信息披露應當面向證券市場所有參與者,而不僅僅面向某些個人或集團。參與者接受信息的質與量不能有差別,信息供給者與需求者在會計信息市場上也應處於對稱的地位,否則會導致資源無效或低效配置。
三、成本效益不對稱引起的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的完善,使得會計信息的流通和交換更加容易,會計信息能夠向投資者提供有用性更強的服務。Watts和Zimmerman的研究指出:在訂立契約的過程中,會計信息的確起著降低交易費用的作用。會計信息提供的歷史演變,就是朝著優化產權安排的方向努力。道格拉斯。C.諾思也有過這樣的論述:“降低交易成本的創新是在以下三個成本邊際上發生的:壹是使資本的流動性增加,二是使信息成本降低,三是使風險分散。它們提供了壹個區分便交易成本降低的特性的有用方法。”然而,人們總是強調信息披露制度能夠有效地減少交易成本,卻常忽略了信息披露制度自身的建立和完善也需付出成本,提供信息披露服務的企業也並非完全心甘情願地付出這種成本。
現代信息經濟學把信息產品分為商品化信息產品和非商品化信息產品。二者的區別在於,商品化信息產品的消費者在使用時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而非商品化信息產品的消費者不需要支付或者支付非常微小的代價就可以享受信息的便利。會計信息披露屬於非商品化信息產品。這意味著負責提供信息產品的企業需要增加成本,但卻不能從信息使用者處得到立竿見影的回報。要使會計信息更好地為投資者服務,就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相關會計成本支出,從而減少企業所有者權益。從成本效益角度考慮,企業為了降低會計信息不對稱花費的成本支出必須小於由此帶來的預期收益,否則信息披露行為將無法維持下去。
信息作為壹種產品自然就有壹個生產過程。具體到專業知識含量很高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加工,根據信息產品的功能,經過理解、分析和研究,通過壹定信息技術手段,生產出最終的信息產品。由於蘊涵極高的知識含量,信息產品的價值被大大提高。但是這種價值的衡量具有很大的難度。會計信息不是以對外銷售的方式提供的,因此其價值與效益很難量化確定。由於會計機構是企業內部管理組織中的壹個組成部分,會計信息的生產成本也很難準確計量。定性地來分析,會計信息生產成本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
1.信息搜集與加工費用,包括計算機、傳真機等信息辦公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等軟件開發與維護費用、信息處理人員工資費用。
2.信息對外報告費用,包括註冊會計師審計、證券管理部門管理費用、在公開媒介上披露費用。
3.機會成本,由於對外提供信息造成競爭優勢的喪失和潛在的損失。
從會計信息披露中誰會得到效益?得到的效益有哪些呢?作為信息供給者的企業、政府、外部信息使用者等都可從中受益。企業所能得到的好處是有助於樹立良好的公開的透明的公眾形象,吸引投資者,籌集資金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所能得到的好處是:投資者能夠評價投資的價值,監督企業的經營效率,改善投資決策;債權人可以通過分析償債能力來保證自身資金的安全性;政府可以更方便地對企業進行宏觀調控,全面調整社會經濟資源利用,加強稅收、國有資產投資方面的管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會計信息的生產與提供需要花費壹定代價,為追逐經濟利益的企業不願無限地增加這種信息產品的供給,因此,會計管理機構在制定信息披露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到成本效益比較的基本原則,為企業的利潤著想,否則制定的標準將失去執行的基礎。另壹方面,會計管理機構應當制定壹定的信息生產和提供標準,以便將會計信息的模糊性限制在壹定範圍之內,保護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四、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責任主體
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表現形式有: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為私利而編造假帳假表,虛盈實虧,虛虧實盈,便會計信息喪失真實性。其中最嚴重的是資產計價失真。很多企業的資產帳面價值已經不能真實反映資產實際狀況。國有資產家底不清,管理混亂,補償不足,大量資產流失,普遍存在帳實不符的情況。而且由於在資產計價過程中,某些環節存在主觀假定的標準與方法,造成資產計價的伸縮性,發生人為的偏差。
在會計信息披露失真行為中,究竟誰應當負最終的責任呢?按照會計人員虛假披露的動機可分為故意失真與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會計人員技術熟練程度不夠、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導致的,比較容易克服和糾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業管理當局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範給予企業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或者違背會計規範制造假帳。這是危害最大、後果最嚴重、也最難以防範和察覺的失真行為。Watts和Zimmerman曾經撰文指出,管理人員比會計人員更關註會計信息反映的內容和結果,也必然會參與乃至幹涉會計信息的生成與傳遞。另外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時,會計政策選擇的主體是管理階層而不是會計人員悶。因此,故意失真與委托代理問題有密切的聯系。
委托人——代理人關系本質上是市場參加者之間具有信息差別的壹種社會契約形式,它是掌握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過合同或其他經濟關系與掌握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間開展的各種關系。管理當局與特定信息使用者之間同樣存在委托代理關系,政府會強制企業進行特定規範的信息披露,企業的大大小小的股東也會建議或呼籲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由於會計信息披露會影響企業股票價格波動,幹預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因此會計信息披露有著協調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財富轉移的信息基礎。這種利益分配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利益沖突,必然有人為維護特定利益集團而犧牲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透明性與公開性。關鍵在於,如果因提供虛假信息而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所得到的利益,就無人敢輕易采取虛假信息披露行為,否則,就總會有人在利益驅動下挺而走險。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由於有著強大的社會監督機制、嚴厲的懲罰措施、成熟的執法系統等壹系列完備的制度保證,能夠把虛假信息披露的發生限制在最低限度。回顧壹下委托代理理論的觀點,委托人——代理人關系的核心是刺激壹致性的信息機制問題。委托人為了使代理人在其不能觀察的行為中采取與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相壹致的個人行為,需要設計壹種能夠達到委托人的目的而且代理人願意接受的合同或契約。外部硬性制約是壹種可行的方法,但是更好的選擇是,發揮內部激勵的優勢,使增加信息披露成本與增加代理人個人效益相聯系,使代理人自覺地完善信息披露。
五、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規範
規範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質量管理機制兩方面,可以從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和外部約束機制入手。
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即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嚴格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財產物資、財務收支的制度,為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奠定良好的會計基礎。強化企業約束機制,堅決制止管理者任意違反財務規定,自行支配企業財產物資和經營行為。
建立外部約束機制,完善社會監督體系是制止和防範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證。首先是完善立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通過法律手段強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責任,制定有關信息質量管理法規,對管理人員責任與權利、提供偽劣信息的懲處作出明確規定。其次,增強會計監督的全面性與權威性,加強對會計準則和財務會計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約束企業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公開性。發展註冊會計師事業,發揮社會審計的公證作用,健全以註冊會計師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需要強調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會計信息市場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其職能是收集、評價、存儲、周轉會計信息,傳遞供需信號、疏通供求渠道,促進信息的交換或交易,形成公開的成熟的市場。會計師事務所在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中起著獨立審核、嚴格監督的外部審計作用。以外部審計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是會計信息到達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後壹道關卡。這壹監督體制的完善程度和運行效率,對於市場上的信息流通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第三,政府對信息市場進行適度管理,通過行政手段強化企業外部監督,通過政府審計機構、財稅部門加強審計監督,並與會計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會計信息規範體系規範企業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披露會計政策選擇與變更、重大環境變化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另外需要引起註意的是,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因素中,信息使用者的成熟程度所起的作用起來越大。西方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已經比較成熟,各種信息中介分析技術高超,對推進信息需求、影響信息披露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偏好已成為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