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柴冊寺和祭壇,...皇帝的巍峨之地,群臣、各部帥列儀仗,遙望朝拜。皇帝派使臣說:“先帝被提升到很遠的地方,和叔伯兄弟在壹起,選他為賢者。催促別人是不道德的,妳為什麽要這樣做?大臣們互相說:“我、大恩、先帝和陛下都是明智的。我願意做到最好,也敢於有其他的打算。"
木刻文書是自堯時代以來契丹部落聯盟首領的即位儀式。雖然這壹記載是基於道宗朝的木刻文書,但君臣對答透露出壹些關於契丹可汗選拔制度的消息,“叔伯兄弟”是可汗選拔的基本範圍。
盧野阿保機取代堯提為可汗後,他的兩個叔叔和五個弟弟有資格被選為天下可汗。因為阿保機不肯退讓,引發了三次叛亂,主要是他的弟弟們。毛叔叔石魯的兒子滑哥,也是弟弟們造反的重要參與者。毛說:“所有的弟弟都是這個人教的。”[46]對於這些有資格參選可汗的“叔伯兄弟”,鮑基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權,必須采取極端手段軟化他們。所以,大概在他擔任可汗期間,就把他的兩個舅舅和五個弟弟列為三祖之家,尊為橫帳,允許他們有獨立的世襲帳。[47]清代學者在談到他們對遼代橫帳地位的認識時說:“如果把帳分為部落,現在有三旗。”[48]這個類比很不準確。清朝的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就像金代的上中下三旗之分壹樣,[49]而遼代的橫帳是獨立於契丹部落的世襲宮帳。
遼朝建立後,由於世選制傳統觀念的頑固影響,三祖府始終保持著其特殊的地位。復興宗室時期,耶律大石先拜大內,告誡百姓:“國三祖家最貴,天下風霜之地皆由此而來。”[50]《遼史·禮記》所載山祭儀中有這樣壹個儀式:“帝領孟府、管仲、姬府之家,作神門樹三轉;余之七轉。”由此也可以看出三父家的尊貴地位。盛宗吉在泰國統治的第八年(1019)十月就說“第三家族不要嫁給卑微的家族,如果要嫁,必須先有所行動”,可見第三家族和其他家族的界限是非常明確的。
關於遼代中後期三祖府的變遷,有壹些問題值得探討。津田左認為,只有在《遼史傳》中明確稱為第三父家某人的後裔,才能認定為第三父家的族群;凡是說“從父家綁出來”或者“父家背後”的,可能只屬於第三父家的人。[51]島田正弘完全接受這壹推論,並加以發展,認為後者指的是那些原本是三父之家三部曲的人,後來解除了與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三父屋和部落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他進壹步推斷,考慮到聖宗統治時期的部落重組,遼代中後期的橫帳可能已經逐漸部落化,橫帳只代表壹種榮譽稱號。[52]
上述推論是基於對史料的錯誤理解。遼史指的是三祖家的後代還是三祖家的成員?這裏有幾個例子。第壹,《遼史·耶律僧傳》說:“是季父家。.....重城初起,只等夫君。當時皇帝專事親親,三祖皆畢,命其父弟為先,尤為僧。”其次,《耶律仁傳》說仁賢是“孟家後”,而《耶律仁墓誌銘》說:“遠祖說管仲告訴我們,他在魯國和越國都很勇敢。“那他們應該是關中府的後裔。第三,《耶律炎兄傳》說:“季父家後,四祖安定,其同父異母弟為毛。“上述例子證明,津田和島田的推論是站不住腳的。遼代中後期三祖家確實發生了壹些變化。比如隨著皇權的逐漸加強,橫帳的特權開始受到限制。遼史上有這樣的記載:同和二十九年(1011)五月,“趙帳下之族有罪,眾皆誅之。“但是,關於橫帳在遼代中後期已經逐漸部落化的推測是沒有根據的。從遼代的文獻來看,我認為橫帳三祖宅在整個遼代壹直保持著世襲帳的地位,並沒有和部落混為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