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常熟市財政局的歷史沿革

常熟市財政局的歷史沿革

民國成立,改度支部為財政部,省設財政司(後改為財政廳)。昭文、常熟兩縣合並為常熟縣,設財政科總管全縣財政。民國2年(1913年),縣設知事公署,掌管全縣財務行政和本公署會計庶務。民國17年10月1日起各縣成立財政局,內設總務、經征、會計三科,綜理全縣財政事務。民國22年4月,縣財政局機構全部裁撤,並入縣政府設科辦理。民國29年11月設立縣財政局,民國30年 “清鄉”開始後即裁並設科。抗戰勝利後,在縣政府內設財政科辦理縣級財政有關事項。

1949年4月,常熟解放。5月,縣設置財政科。1952年8月,常熟縣財政科與農稅科合並為財糧科。1956年財糧科又改稱為財政科。1959年6月,縣財政科與縣稅務局合並,建立縣財政局,內設公社財務管理、企業財務管理、預算及稅政等職能機構。各公社均配備財政員壹人,負責公社的財政收支和稅務財務檢查及企業管理等工作。8月,按照縣劃分的五個行政片相應設置了5個財政管理所,管理各片所轄範圍的財政稅務工作。1961年,常熟縣財政、稅務分開設局。

1969年1月,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設財貿領導小組,指定人員負責掌握財政、稅務工作。3月,撤銷財政局和稅務局。1970年11月,常熟縣革命委員會設置財稅局。1981年7月,財稅局改稱為財政局,同年10月至1982年8月,全縣33個公社陸續設置財政管理所。1983年3月,常熟撤縣建市,縣財政局改稱市財政局。1984年1月,稅務職能從財政局劃出,單獨成立常熟市稅務局。1985年底常熟市財政局***有財政工作人員72人。截止2008年12月底,局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有在職在編人員98人。1984年財稅分開後,常熟市財政局內設人事秘書、預算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農業財務管理四個職能股。1990年5月,市財政局內設職能科室增至9個,同時將“股”統壹改名為“科”,分別是:人事秘書科、農業財務科、農業稅征收管理科、綜合計劃科、財政監察科、預算管理科、行政事業財務科、工交企業財務科、商貿企業財務科。8月增設國有資產管理科、會計事務管理科。1993年6月撤銷人事秘書科,建立辦公室和人事教育科。

2001年12月,財政局內設科室為:辦公室、預算科、國庫科、政府采購科(掛常熟市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辦公室牌子)、綜合科、稅政法制科、經濟建設科、企業科、外經金融科、科教文科(行政政法科)、社會保障科、農財農稅科、統計評價科、會計科、監督檢查科、人事教育科、公有資產管理科。2005年3月,公有資產管理科更名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科;8月,該科與統計評價科合並為資產管理和績效評價科。

此外,市人民政府先後設立由財政局代管的國有資產管理局、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辦公室、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辦公室、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協稅護稅辦公室、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其中:國有資產管理局,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辦公室,分別於2001年9月21日,1999年9月8日予以撤銷。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辦公室於2001年12月31日明確改在市財政局內設政府采購科掛牌,不再保留原事業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