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橫縣社會

橫縣社會

三國時期,吳國被任命為榆林知府。他講究雅俗共賞,第壹次以詩書教士,橫縣(州)文教事業的萌芽從此萌芽。到了唐代,林被任命為衡州刺史,進壹步振興了文教事業。宋至正和元年(1111),開始設置教授,到了元代,設置了儒學教授、學者、教師等專職官員管理教育。明代廢除了教授,取而代之的是壹州官壹紀官,壹縣官壹紀官。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制度。明清時期設立書院,設立誌願學,創立社學,提倡私學。學制比較完備,規模擴大,規章制度比較完備。連州壹些官員尊孔重教,或捐資興學,或親臨講學,或不時督學。壹些從園林退休的官員在家中建立圖書館,教導和教育後代,進壹步發展了老城鎮的文化事業。“人文風俗與中州無異。”清末,教育事業逐漸衰落。光緒二十四年(1898)武德政變後,縣(州)廢科舉,興學堂,先後廢紀、訓導。光緒三十壹年(1905),設校諫學院,設總院長壹人,學生二人。根據州牧的指示,把縣(州)分為東南西北中部五個學區,並建議學生深入各區興辦小學。宣彤第二年(1910),新學在各地推廣。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勸學工作停止了。

民國後,各級學校改名為學堂。民國五年(1916)復校,總導演改名為導演。除了兩個學生,還增加了1個書記,每個學區都成立了校董事會。10年後,學校改教白話文,進壹步強調科學,忽視訓練。11,學校改為當地教育局,局長改名督學;12年改為勸導所,仍叫所長,勸導1學生;13年學校改組為教育局,1名主任,3名主管,3名辦事員,2名秘書。22年,局成立後,撤銷教育局,並入縣政府第三科。35年來,除了1個科長、2個辦事員、2個辦事員,還有3個督學協助教務、教育督導。

1949至10,橫縣人民政府首先在全部解放的西部地區和北部、南部部分鄉村行使人民教育行政權。同年5438年6月+2月全縣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內設文教部,設副科長2名,專職幹部4名,各區設1文教助理員,管理全縣文教事業。1953之後,全縣分為47個學區,每個學區有1名輔導員,協助縣區行政管理農村小學。1956文教科。教育部門增加了兩級機構——縣教研室。1958,文化廳、教育廳合並為文教局,1名局長,2名副局長,6名專職幹部。1964,撤銷文教局,分別成立教育廳和文化廳。教育部門有2名副科長,6名專職幹部,各區(鎮)仍有1名文教助理員(幹事)。

“文革”期間,學區被取消,教育遭到嚴重破壞。1968縣革委會成立後,撤銷教育部門,教育行政事務歸革委會政治工作小組統壹管理。1970在政工組成立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3名,專職幹部3名。1972撤銷教育組,成立教育局,各公社(區)成立教育輔導組。1985,教育局有1名局長,2名副局長,1名黨支部書記,7名專職幹部,包括秘書、政工、普教、財務。除1文教幹事外,原教育輔導組改為鄉(鎮)教育輔導站。教育會計1協助縣教育局、鄉(鎮)人民政府管理不斷發展的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和工農業余教育,進壹步改革縣鄉兩級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全縣村有小學,鄉有初中,縣有高中,基本掃除了青少年文盲,普及了初等教育。全縣36.88%的勞動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橫縣文化歷史悠久。自漢代設縣以來,歷代中州壹些文人名士,如漢代將軍、三國名臣費祎、唐代名臣杜、秦觀、宋代名臣王思宗、杜琦、明代文人吳世來、地理學家董傳策等。,都去過衡州,把中州的文化習俗傳到南方。1949之前,橫縣的文化藝術活動多由社會團體或群眾自發組織。

據《清乾隆十壹年(1746)衡州誌》記載,元宵節期間,各地民眾都有打燈籠取樂、唱歌、盛裝、坐板凳、飲酒、玩耍的活動。南翔北帝廟戲臺碑文中也有記載“嘉慶十壹年兵於神廟前設戲臺,與神同樂”。當時,登臺表演成為壹種流行的文化活動,相當活躍。民國二十五年(1936),從外地來橫縣演出的戲班有27個。此外,文化活動還有舞龍、舞獅、春牛舞、歌會、廟會祝壽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橫縣的文化事業有了新的發展。1950,縣人民政府設立文科教育處。1956文教分為教育和文化。1958和文化教育局。1964,文化廳重新成立。1970年改為文化局,設副局長、辦事員、會計等人員主管全縣文化事業。50年代文化工作主要是配合黨的中心任務開展活動,也搞借書。從1959到1964,“劉姐”的演出在縣城成了熱潮。文化工作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唱的是八部“樣板戲”。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在文化工作中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主要通過建立城鄉文化館,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取得了新的成績。1979,全縣除水公社外,20個公社建立了文化站。從1979到1985,全縣文化基礎設施投入391萬元,相當於建國後30年總投入的8倍。縣內有文化館、圖書館、文物管理所、新華書店、電影公司、電影院、藝術團等。22個鄉鎮有文化站,其中城鄉文化館8個。299個村(街道),1782個自然村,136個村建立了文化室,386個文藝表演隊。全縣文化系統有幹部職工381人,農村業余文藝骨幹21人。它有超過395,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橫縣有漢、壯兩大語言。漢語方言比較復雜,有貴南話(客家話、村話)、客家話(新民話、馬街話、雅話)、普通話、白話。壯語分為衡南壯語和衡北壯語。強弱之間的民族交流以客家話居多,其次是白話和壯語。

(1)客家話(村話、白話)屬於廣西南平話。主要分為百合話、衡州話、陶偉話、欒城話(又稱永春話)。分布於阜城、百合、楊納(聲母22個,韻母57/54,聲調10)、馬山鄉、衡州(聲母23個,韻母56個,聲調10)、劉晶、梁琪、魯班、欒城、石塘等地的大部分鄉鎮。

(2)新民話(雅話、馬街話)屬於客家話。說新民話的絕大多數是廣東、福建人,分布在衡州、府城、欒城、新撫、龍飛、百合、石塘、朱零、楊納、雲表、李安堂、交誼、郎平等13個鄉鎮的部分地區,人口約8萬人,占8.24%。

(3)白話是粵語片。分布在縣城、衡州、劉晶、梁琪、南翔、欒城、龍飛、百合、石塘等部分城鎮和部分廠礦。

(4)北方壯語分布在石塘、朱零等大部分鄉鎮,以及劉晶、良口、新撫、龍飛、陶偉、雲表、李安堂、馬平、馬嶺、校椅、鎮龍等鄉鎮的部分地區。這個縣的壯語以余江為界分為衡北壯語和衡南壯語。衡南壯語包括南翔、龍飛、新撫、郎平和欒城。恒北莊話與石塘鄉的馬平、梁琪、劉晶、蘆村等地相近,與焦邑、雲表、鎮隆、朱零、石塘、陶偉、李安堂等地基本相同。衡南壯語和衡北壯語的主要區別是調值的不同。1949之前,橫縣、永春有1縣醫院,百合、南翔、交誼有1分院。橫縣衛生院14人,包括院長和醫務人員,設有普通和專用拘留室。兩個縣* * *的醫療單位有床位8張,醫務人員21人。醫療設備和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社會上以醫學為職業的不到100人。在鎮龍龍山區,病人必須步行二三十公裏到山外的鄧圩、朱零和魏學洢看病和買藥。該縣經常發生瘧疾、天花、霍亂等流行病。

1952,縣人民政府成立衛生廳,工作人員2-6人,後成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文革”期間,衛生廳和艾薇學會被撤銷,在縣革委會成立了衛生服務隊。1972年恢復衛生管理機構,更名為衛生局,1名主任,2-3名副主任,4-6名工作人員。同時將恢復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設主任1,工作人員1。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衛生工作進行了改革。壹是調整充實了各類衛生機構的領導班子。縣人民醫院、中醫院、防疫站、保健站和22個鄉鎮衛生院由1985 * *調整領導班子成員為116,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1人,40歲以下42人。二是抓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全縣文革時期的47起醫務人員冤假錯案已全部平反,24名符合農民條件的醫務人員家屬已全部安置完畢。第三,抓好衛生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從本系統實際情況出發,兼顧責、權、利關系,實行定人、定任務、定時間、定質量、定考核考勤的管理責任制。不再坐等患者上門,方便群眾主動下鄉就診,增加門診。僅1985上半年就收入30多萬,比1984多。中醫院和欒城中心衛生院也試行幹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此外,我們認真開展了全面的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改善環境衛生條件;抓好《食品衛生法》的宣傳、貫徹和實施,確保人民健康;抓防疫保健工作。1985年,全縣各類衛生機構54個,幹部職工1018人,其中有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746人,其余為管理人員和工人。全縣22個鄉鎮建立了衛生協會,會員1000人。九龍瀑布群,景區位於縣城北部,距縣城48公裏,距南寧118公裏。盛達山南麓海拔1140米,以其雄偉的瀑布和幽靜的森林在廣西獨壹無二。公園地質古老,砂巖峰林雄偉帥氣,海拔400至700米。森林植被茂盛,有960種植物和許多古樹和奇花異草。有15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許多是稀有動物。

公園內山谷縱橫交錯,瀑布20余處,群、奇、壯、美。2.5平方公裏內有落差30多米、寬20多米的瀑布十余處。瀑布的特點是成群,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點有:龍迎客、雙龍戲珠、子龍相會、九龍入宮、龍女吐珠、慶龍宮、白龍山湖、金龍垂涎、青龍戲水、遊林、探幽林、排紅崖、龍犬巡山。

西金湖、西金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橫縣西南部,因西金水電站而得名,距縣城5公裏,距廣西首府南寧120公裏。湖泊東西長100公裏,南北寬1400米,水域面積240平方公裏。

2005年,西金湖旅遊景區通過首批“廣西工業旅遊示範點”評審,2006年通過“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AAA級景區”評審。同時也是南寧市科普教育基地,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華山,橫縣寶華山,因在縣城南3公裏處,即橫縣南山,被當地人稱為“南山”。《衡州誌》載:山勢巍峨奇特,神清氣爽,郁郁蔥蔥,春光明媚。

寶華山是該縣除烏蠻山外又壹座集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於壹體的山。它因應天寺而在歷史上和宗教界享有盛名,相傳明朝皇帝文健在災難後隱居深山15年。歷代的遊客都很快參觀了明朝皇帝的聖地。

“包華朝巖”被列為“衡州八景”,與山中珍稀林木、應天寺、猴巖、仙井、登頂遠眺壹起,成為遊覽此山的主要觀賞內容。

富博風景區位於雲表火車站東南3公裏處,郁江北岸有伏波寺,郁江南岸有富博灘,距縣城30公裏。

伏波寺建於東漢末年,北宋中期重建。南北依次修建了鐘鼓樓、牌樓、前殿、祭壇、中殿、回廊、後殿。整個建築布局嚴謹、雄偉、莊嚴。伏波寺是珠江流域最古老、最大的同類建築。

原寺占地33330平方米,面積936.7平方米。從南到北依次為鐘樓、牌樓、前殿、中殿、回廊、祭壇、後殿七個部分。其中回廊與宮殿由壹個小庭院連接,形成壹個完整的整體,在空間上收到錯落有致、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屋檐上的拱門是寺廟中令人矚目的建築技術之壹,各種柱、座、梁、桿、門、窗、屋頂的木、石、臼雕刻,以及庭院中山墻和房屋墻壁的壁畫也不愧為寺廟中傑出的藝術產品。

富博灘是指橫縣東部郁江下遊的壹片十裏長灘,與伏波寺隔河相望。1944年冬,橫縣第壹自衛隊370人、東部自衛隊376人、鎮江鄉及北區自衛隊200余人與日軍華南軍第24獨立步兵旅激戰。最終,* * *死傷日軍近100人,日軍旅長中藏陣亡。

柳江泥盆系剖面是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標準剖面。它位於橫縣西北部的劉晶鎮附近,距自治區首府南寧約50公裏。

該剖面的起點從劉晶鎮北部的夏伊山開始,向南經過火車站,然後轉向東南部的古壁村和那祖村,全長約3.5公裏。在古代,劉晶地區是壹片汪洋,沈積古生物遺跡5000余屬種,形成70余層疊加巖石;在泥盆紀晚期,經過壹次海退,大海終於發生了變化。

劉晶段已被列為自治區重點自然保護區。其沈積化石種類之豐富,巖層之完整連續,保存之精美,世界罕見。是國內外研究古生物、地質學、沈積學、巖相古地理的理想場所,中外學者和遊客絡繹不絕。仙女山將成為科研、探險、旅遊、度假的重要場所。山上有壹座仙廟;附近有三疊石、步文巖、道莊北丘遺址、關山生態園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