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會計與研究雜誌

會計與研究雜誌

李先生早年接受家庭和私塾的傳統文化教育,奠定了紮實的文史功底。65438-0926年考入英國基督教學校薛鑫學院,接受嚴格的英語訓練,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新科學,形成了紮實的外語基礎,為以後的學術生涯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大學時,李先生對會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廣泛涉獵中外會計文獻,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形成自己的學術見解,引起學術界的關註。李先生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從大學起就喜歡看各國的會計書刊。商學院經常從國外拿書,圖書館藏書豐富。我經常研究的會計書籍主要有:盧卡·巴切利寫的英文版《數學百科全書》,舍爾寫的《簿記理論》,鮑比寫的《復式簿記》,奧爾德卡斯爾寫的《實用簿記》。Pixley的簿記字典,Dixie的會計字典,Lisle的會計百科全書,Patten的會計師手冊和Lawrence的成本會計手冊等。凱斯特、倪飛、卡特、帕滕的《會計原理》,貝內特的《論資產負債表》,斯波拉的《會計哲學》,哈特菲爾德的《現代會計》,勞倫斯的《成本會計》,黛博拉、貝爾和蒙哥馬利的《審計學》,利特爾頓的《19世紀以前的會計史》。日本會計書籍看過黑澤清的《會計學》,太田哲夫的《借貸對照表》,吉田良三和三邊金倉的《會計監督》,渡邊義雄的《原價計算大綱》,袁玉泉翻譯的《會計大綱》。在中文書籍方面,李先生經常查閱楊端六、楊如梅的兩本企業會計書籍,楊如梅的《中國審計制度》,的《無形資產》,的《會計與審計》,李洪壽、莫啟鷗的《會計數學》,錢乃輝的《審計報告與工作底稿》,黃等。在會計期刊方面,李先生訂閱了徐永佐主編的《會計》雜誌和主編的《立信會計季刊》,並閱讀了全部期刊。

由於刻苦學習,思維縝密,他的畢業論文《中國所得稅》通過了答辯,得了滿分,受到了主持答辯的教授的表揚。被推薦由奧羅拉大學和商業技術學院聯合出版,作為經濟系列之壹。巴黎社會科學院將這篇論文評為優秀作品。關西大學副教授向雄在他的《近代支那金融史》壹書中引用了這壹觀點,並列為參考。

1937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先後教授記賬、審計、統計、商業實務、成本會計、公司會計等課程。1942,晉升教授。後擔任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政府會計、會計制度設計、所得稅會計、審計學六門課程。雖然課程數量沒有增加,但是難度增加了。為此,李先生成立了公平會計師事務所,受工商企業委托,從事會計制度設計、會計報表審核、所得稅等業務。,以增加工作經驗,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65438-0945,李先生擔任會計財務部部長。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聘請在專業部門工作過、在理論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專家來校兼職,選用美國原版教材,加強學生實踐,嚴格教學管理,鼓勵師生搞科研,創辦了會計學會,使部門和學校的聲譽日益提高,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1949,國立津沽大學成立,李先生被人民政府任命為副校長。雖然擔任了副校長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他仍然堅持在教學壹線,講授會計、審計課程,從未離開過教學崗位。多次參加教育部召開的教育改革會議和制定綜合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專業會議,從而學習蘇聯的教育制度和教學理論,並在津沽大學付諸實踐。20世紀50年代高校調整後,李先生辭去行政職務,成為南開大學會計系教授。擔任會計原理、商業會計、經濟活動分析、檢查和監督的教學任務。其間,李先生潛心研究蘇共,撰寫論文,翻譯俄文會計資料。他還與其他同誌合作編寫了專著《工業企業憑證日記賬核算表》,為財政部在我國工業企業推廣憑證日記賬核算表提供了參考,受到我國機械、紡織等行業會計人員的歡迎。本書於65438-0956年在天津市科技優秀成果展展出,獲得好評,並在李先生的指導下由留學生引進國外。

作為中國金融學會的創始人之壹,李先生出席了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金融學會成立大會。會議期間,李同誌應主席邀請,出席了專家論壇。會上,李先生就如何穩定金融市場提出了幾點建議。地下錢莊發行的期票的投機和價格欺詐應該被制止。會後政府采取堅決措施,明確取消本票。會議期間,李先生很榮幸受到毛主席的接見,覺得自己的建議可以被政府采納,很受鼓舞。

經歷了50年代反右鬥爭和60年代文革的風風雨雨,李先生深感好時光彌足珍貴,教育重要。為了促進會計教育的蓬勃發展,進壹步提高教學水平,李老師在1983撰寫了《會計教學改革的設想》壹文。李先生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會計教學和科研壹直沿用上世紀50年代蘇聯模式,不適合中國當前國情,因此必須進行改革。過去的教學計劃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培養目標不夠明確;(2)專業狹窄,適應性不強;(3)教材內容陳舊,未介紹國外成果;(4)學科體系結構不合理;⑤對理論和技能訓練不夠重視;⑥機械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獨立思考。因此,他建議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李先生在論文中指出:(1)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會計人才,會計專業應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完成會計基礎訓練,能勝任會計工作和會計教學、科研工作;(2)為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了經濟法、審計學、管理會計、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課程;(3)修訂教材,增加計算機應用、投入產出法、涉外財務會計等選修課;(4)加強基礎理論課,適當減少其他課程的課時;(5)將原會計原理課程分為基礎會計和現代會計理論兩門課程;設置會計實驗室和機房,增設會計實驗室;(6)改進教學方法,推廣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壹理念在領導和老師的支持下,已經在天津財經大學逐步實施,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先生最感興趣的是會計理論研究。他認為會計科學落後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因為解放前中國不重視會計的科學研究,解放後有重理輕文的傾向。因此,李先生提倡學術界與實際工作者合作,探討會計理論與實務,努力提高會計的科學化水平,明確會計的科學性,使其更好地為經濟管理服務。李先生寫道,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核算,要以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基礎,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指導,根據經濟核算的原則,研究如何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如何提高科學技術以適應四個現代化的要求。因此,它應該是壹門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及其關系的綜合性經濟管理社會科學。這個觀點得到了會計界很多同誌的贊同。

關於會計的職能,會計界經常引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論述。但是對過程控制和概念總結這句話的理解是不壹樣的。早期的會計著作中說會計職能是反映和監督,這是受蘇聯教科書的影響。我國《會計法》第三條叫做會計和會計監督。近年來,關於會計職能的觀點越來越多。有人提出它包括反映、監督、核算、分析、預測、決策、促進等多種功能。李先生認為,反映和核算是指會計記錄,這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分析、監督、促進、預測和決策都可以包含在控制的概念中。會計既是信息系統,也是控制系統。所以會計職能最好說是‘反映與控制’。

上世紀80年代初,李先生撰寫了《論社會主義會計原則》壹文,指出會計工作必須以會計原則為指導。同時需要註意的是,不能照搬國外的會計原則,本文在會計界引起了討論。1984學會計法的時候,會計原理被寫進了會計法草案。1987中國會計學會把會計原則的研究列入議事日程,成立了會計原則和會計基礎理論研究組。體現中國特色的及時性原則和清晰性原則包含在財政部1992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體現了李先生的思想。

李先生認為,研究任何壹門學科,都要了解古今中外。我深感解放前中國沒有出版過壹本會計史的書,這與中國的文化古國地位不相稱。因此,他經過挖掘和研究,發表了壹系列關於會計史的文章,引起了會計界的反響。他對近年來會計史研究的進展感到高興,並出於教學的需要,編寫了《中國會計簡史》,作為對會計史研究的貢獻。他認為會計改革既要總結自己的經驗,也要借鑒國外的經驗,以便批判地吸收,為我所用。所以他寫了《國際會計與國際審計》,供學習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