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u的會計穩健性模型是:EPS/P=β1+β2*DR+β3*R+β4*DR*R+ε ? 式子① ?(註:其中,P代表公司上年度的收盤價;R代表股票收益率;當R>0時,DR=0;當R<0時,DR=1.)。
G-Score=β3=μ1+μ2*Size+μ3*Lever+μ4*MB ?式子②。
C-Score=β4=λ1+λ2*Size+λ3*Lever+λ4*MB 式子③。
將②和③式代入①式,可以得到μ1μ2μ3μ4,和λ1λ2λ3λ4。然後將λ1λ2λ3λ4代入③式,可以得到C-Score,即公司層面會計穩健性的程度。
會計穩健性是指財務會計中的穩健原則,也稱審慎原則或者謹慎原則。對於利潤表而言,穩健原則通常的含義是預計費用而不預計收入,對於資產負債表而言,穩健原則是不高估資產、不低估負債,其結果是不高估利潤、不高估凈資產。會計穩健性指標可以用會計指標或者市場指標來衡量。
會計指標。在任何企業的生命周期內,實現的利潤和收到的凈現金都是相等的。由於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企業分期報告利潤,如果前期報告的利潤高,後期報告的利潤就會較低。利潤的高低可以通過現金流量來衡量。
預計費用而不預計收入意味著在支付現金之前確認費用,在收到現金之後確認收入,或者將收入確認推遲到不確定性消除之後。因此,會計的穩健性就表現為當期利潤低於凈現金。如果某壹時間段的利潤持續高於凈現金,企業就可能系統性地高估了利潤,屬於激進的利潤。
反之,則是穩健的利潤。會計的穩健性可以通過壹些特定的應計項目來體現,如應收賬款、預收賬款、預計負債、資產減值等,還可以通過會計政策來體現,如折舊年限、壞賬比例等。
值得註意的是,應付項目實際上成為企業融資的手段,不會對當期損益產生影響。因此,在衡量會計穩健性時,應當扣除應付項目的增加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指標來衡量會計穩健性:會計穩健性=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額。預計費用而不預計收入往往表現為提前確認費用、推遲確認收入,但這僅僅是會計賬面的記錄,並沒有發生實際的現金收付。反之,則會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會計信息是具有預測價值的,如果采用激進的會計政策,投資者以此作為預測的基礎,將來發生損失,投資者或者市場將會重新估價公司,這顯然會傷害投資者的利益。
穩健的會計政策則會自動規避投資者的這種損失。現實中,公司董事、會計師事務所被提起訴訟往往也是因為高估資產、高估利潤,很少發生因為低估資產、低估利潤而被訴訟的。
相對於公司的股東而言,債權人處於信息劣勢;相對於公司的管理層和大股東而言,供應商和客戶、中小股東、政府機構處於信息劣勢。未來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經營風險,當前較高的股利會轉移太多的資源給股東。
因此,債權人會要求更穩健的會計信息,從而降低過度的股利支付。同樣,供應商和客戶也不希望因公司經營風險而使自己遭受損失,穩健的會計信息有利於保護他們的利益。
正是出於穩健會計信息的各種好處,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也傾向於符合穩健特征的會計準則,保護處於信息劣勢的壹方。比如,《財政部關於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工作的通知》就要求上市公司在編制年報時應當采用穩健原則。
穩健性已經成為會計信息體現制度背景差異和會計準則差異的典型特征之壹。損失的及時確認,不僅是財務報告質量的重要特征,也會逐漸提高財務報告的有用性,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