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會計主體語言解讀

會計主體語言解讀

鑒於會計的上述特征,會計的主體間性至少包括以下幾點:1,會計的主體性質是主體間性;2.會計的方法論是主體間性的;3.會計對經濟活動的認識體現了壹種主體間性。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認為,會計作為壹個信息處理系統,主要有三個運行環節:數據輸入、加工處理和信息輸出。結合會計主體間性的特點,這壹體系可以擴展為:客觀世界→企業→交易和事項的原始數據→會計主體→最終會計信息→信息使用者。但上述體系對會計過程的描述忽略了會計活動是壹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不對稱溝通,業務主體、會計主體和收款主體處於不同的溝通層次。因此,需要根據主體間性的特點,區分不同主體的活動,分層次進行研究。經營主體的經濟活動和會計主體的會計活動不是壹個連續體,兩者之間存在斷裂,這是由於企業業務的原始數據和憑證的傳遞程序造成的;會計主體的會計活動和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閱讀不是壹個連續體,這是由會計信息發布的滯後性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可以對上述制度進行改革。第壹,會計活動涉及的第壹層次是以企業為核心的“客觀世界-企業-業務原始數據”模型。企業從客觀世界獲取信息,通過交易或事項產生大量原始數據;第二層次是以會計主體為核心的“會計原始數據—會計人員—會計信息”模式,“會計人員”從會計原始數據中再現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在壹級關系中,企業無疑處於主體地位。它對客觀世界中獲得的大量原始數據進行篩選、篩選,有選擇地提取相關數據,通過預設的數據和憑證傳遞程序,形成會計原始數據。毋庸置疑,企業是經營主體,與客觀世界的交易或事項是其經營對象,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原始經營數據是企業經營成果的內容之壹。在第二種關系中,“會計”從原始會計數據開始。這個原始數據雖然來自企業,但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它與企業最初的業務數據有壹定的偏差,即既有定量的偏差,也有定性的偏差。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區分了與企業關聯的“業務原始數據”和與會計科目關聯的“會計原始數據”。第三層次是以會計信息使用者為核心的“報告會計信息—社會公眾—客觀世界”模式。在這種關系中,公眾可分為兩類,壹類是會計信息的普通使用者,另壹類是與企業利益直接相關的各種主體,包括企業主、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它們對會計主體報告的會計信息有反饋作用,但這種反饋作用是客體對主體的反應。壹般情況下,表現為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斷修訂和完善。這種反應也說明會計主體性除了主觀能動性之外還包括被動性。會計主體性的發揮既受制於前面的企業主體,也受制於後面的接受主體。在傳統會計活動過程中,“會計”之所以沒有地位,是因為企業占據了會計主體性的地位,從而消解了會計主體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