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會計——科學特征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壹個分支,綠色會計是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和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必然在基本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等諸多方面與現代會計相同或相似。但是,由於環境問題的多樣性和資源利用的復雜性,必然會帶來綠色會計本身的特殊性:
壹、會計內容的特點,環境會計內容主要有以下特點:(1)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第二,成本計量的特點;
三是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采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而環境會計需要涉及更廣泛的學科;
第四,報告形式的特點,環境會計報告不僅要披露財務信息,還要披露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和實施情況,企業為管理環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財務會計2。建立企業綠色會計體系。
(1)確定綠色會計主體。
(2)確定綠色會計的對象。綠色會計以環境業務的範疇為核算對象,如環境治理、環境汙染、水資源、土地資源等。
(3)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綠色會計的確認是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按照規定的標準作為會計要素進行識別和確定的過程。綠色會計的計量是確定將環境作為會計要素納入會計報表的經濟業務量的過程。這種衡量可以是歷史成本、當前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如果它被列為報表附註或輔助報告,也可以用非貨幣方式計量。
(4)建立綠色會計賬戶。
資產類別。應包括遞延資產、土地資源、社會和環境福利項目支出等。
負債。應計入應付環境稅、環境費用等。
所有者權益類別。應計入資源資本(區分國家、企業、個人等。),資源資本增值等。
費用類別。應計入環境預防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環境補償成本、環境機會成本。
(5)建立綠色會計報表。綠色會計數據可以在傳統會計報表中列示,也可以增加輔助報表,如環境損益表、環境成本明細表等。
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與傳統會計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要素的變化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的會計,所以在會計要素的劃分上與傳統會計是壹致的,即應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在具體內容上應有所不同。例如,在資產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置“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失準備金”和“環境資產凈值”;在負債要素中應設置“環境負債”,包括環境資源損失費用、環境資源保護費用和環境汙染治理費用。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置“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設置“環境收入”,核算企業因采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而獲得的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企業回收的“三廢收入”,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環境損害賠償金或罰款收入;在成本要素中設置“環境成本”,在利潤要素中增加“環境利潤”,用於核算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業務,這也是認識環境價值的必然結果。
2.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的變化
(1)會計假設變更。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階段和貨幣計量。與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差異較大,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是必然的,但不必另起爐竈。因此,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可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很多情況下無法以貨幣計量,所以要以實物、百分比或指數等作為輔助方式進行計量,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圖表和文字註釋進行說明。
(2)會計原則變更。鑒於綠色會計內容和假設的變化,其會計原則應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同時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原則,這些原則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和強制性與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
綠色會計的政策原則是指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與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從社會和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企業的社會評價必須摒棄目前以企業營業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於國家管理和宏觀調控。強制性與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鼓勵企業盡可能向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3.綠色會計的計量和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正式記錄為會計要素,並將其納入會計報表以確定其金額的過程。然而,很難衡量環境資源的價值。壹般來說,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具體包括回收成本法或重置成本法、保護成本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益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進行分析和決策的需要。壹般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壹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和附註中具體披露應計入企業當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支出;二是在企業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公司治理和環境保護的環境政策、執行情況和長期目標。[1]
綠色會計-發展戰略
首先,要充分認識在中國建立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第壹,中國目前的環境形勢提出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和社會需求的擴大,自然資源被極度開采和耗竭,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從根本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會計可以通過壹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引導和監督企業保護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二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是高投入低產出,必然導致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消耗;高汙染低效益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補償能力嚴重滯後,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只有加大環保投入,重視綠色會計,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優勢。三是需要正確測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
綠色會計通過核算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能夠準確反映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第四,企業責任向社會擴張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企業必須追求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而不是過去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同時,它們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反映和控制資源與環境、廢物以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計算和記錄企業的環境成本和收益,並向外界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五是正確核算企業經營成果,準確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綜合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者業績的需求。在利潤表中計算經營成果時,只有將企業環境影響的成本體現為收益的扣除,才能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只有將環境危害對企業造成的環境負債金額加到總負債中,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率,準確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綠色會計揭示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能夠站在社會的角度而非僅僅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綜合評估管理者的業績。
第二,在中國創建綠色會計,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政策原則。即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要在綠色會計中得到體現。第二是社會原則。為了揭示企業對資源和環境的責任,綠色會計必須要求企業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其績效。對企業的評價應該以企業內部能夠匹配社會效益和社會費用的社會利潤為基礎。它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要為企業內部服務,還要有助於宏觀管理和調控。三是借鑒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國的綠色會計建設不能完全照搬,要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創新、發展和完善。第四,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即政府會計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必須對企業的最低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當然,如果企業主動公開盡可能多的環境信息,政府和公眾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
第三,中國政府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
綠色會計就是修改會計法。將綠色會計與監管寫入會計法無疑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其地位和作用,也是將其付諸實踐的最有力手段。二是完善會計準則。即把與環境有關的內容納入核算要素,必須予以披露,防止相關部門和單位的短期行為。三是建立核算體系。會計制度是根據會計準則規定的相關環境原則設計的,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易於會計人員掌握。四是給出明確的價格信號。在某種程度上,政府應該盡量不采取免費使用資源的措施。免費只適用於取之不盡的資源。免費消耗有限的資源無疑會導致其枯竭和惡化,也不利於綠色會計的計量。第五,要有適應的會計理論導向。即要求政府適當引導會計理論對綠色會計做壹些研究,以提高我國綠色會計理論水平,促進綠色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早日結合。
綠色會計-披露問題
在環境會計研究的各個方面,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首要內容。
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
綠色會計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企業環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團,從1997開始,每年都會發布環境報告。報告列出了簡介、環保管理制度、環境影響、治理措施、治理成果、環保活動等幾十頁。同時,隨著日本環境省和經濟產業省指南的公布,環境報告的內容也在逐年變化。
寶潔公司從1994開始編制全球環境報告,對象廣泛(包括科學家、環保組織、立法者和消費者)。其目的是報告公司在環境方面對社會承諾的履行情況。報告發布後,該公司對各行各業的500名讀者進行了跟蹤調查,並將反饋反映在明年的《全球環境報告》中。
《全球環境報告》顯示:
(1)寶潔面臨的環境挑戰;
(2)公司為迎接挑戰和確保公司產品持續改進而制定的戰略;
(3)公司的環境戰略、環境組織和環境理念;
(4)公司環境責任的實施措施;
(5)公司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努力的有效性。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環境會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壹定的成果。例如,2007年4月11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將於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些措施將迫使環保部門和汙染企業向全社會公開重要的環境信息,並為公眾提供壹個參與汙染減排的平臺。
《辦法》明確了信息披露的主體和範圍。《辦法》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公開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標準、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等17類政府環境信息;對超標或總量超標排放的企業強制公開四類環境信息,不得以保守商業秘密為由拒絕公開,鼓勵壹般汙染企業主動公開環境信息。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存在許多不足。目前國內大型企業如中石化、中石油、寶鋼等向社會發布環保信息,但只是針對集團公司的壹些情況,並不涉及其下更多的企業,提供的信息也很籠統。
2006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安全清潔生產經營章節中主要介紹了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但沒有陳述公司生產經營中的其他環境問題。
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環境會計信息的計量和披露不規範。
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的不完善,特別是缺乏科學的量化方法和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使得需要以貨幣計量和披露的環境資產負債、環境成本和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的方法。如何突破計量障礙,避免因會計計量單位的多樣性和披露信息的多樣性而導致的信息不可比,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亟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由於缺乏環境會計行為準則,無法規範環境會計的對象和披露形式,導致環境會計和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時,由於缺乏強制性標準,大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或者即使有些披露了,也沒有相關標準衡量其信息質量,無法取信於公眾,影響披露效果。
為了使環境會計更快更好地發展,更好地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強化企業環境和資源意識。
將開展關於環境和資源問題的廣泛討論和教育,以加強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並敦促它們建立和發展環境會計。
2.采取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實施方案。
嚴峻的形勢要求我們全面開展環境保護。然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企業的環保核算都在壹個水平上。而是要選擇壹些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較大影響的企業,或者目前社會各界比較關註的企業,加強其環保會計工作,發揮帶頭作用。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區別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以傳統會計為基礎,針對傳統會計無法處理會計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它與傳統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傳統會計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綠色會計彌補了其不足。從人類經濟活動的角度反映和監督企業的資本及其運動,按照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原則對企業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但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在會計上無法體現。從這個角度看,傳統會計反映的內容是不完整的。而綠色會計從生態環境和整個人類活動出發,著眼於自然和社會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補償,全面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從而有效解決了傳統會計無法解決的問題。
2.傳統會計在計量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方面存在缺陷,而綠色會計完善了這些問題。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具有財產所有權的事物才有價格,價格可以用貨幣計量,並反映在企業的會計報表中。而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對人類至關重要卻沒有所有權的東西,是無法成為傳統會計的內容的。企業對這些東西的使用和損壞不記入企業營業成本,不僅使企業成本降低,而且增加了利潤。更嚴重的是,這種“默許”無疑可以被視為壹種犧牲環境來獲取當前利益的鼓勵。而綠色會計則充分強調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財產”。必須賦予其價值和價格,其損失應得到補償,從而將企業的責任延伸到社會,迫使企業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會計-總體審查
環境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問題,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關註的問題。環保運動和綠色浪潮席卷全球,滲透到各行各業。會計應在環境信息披露中,尤其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加快會計改革步伐,建立綠色會計。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的急劇增加和需求的增加,進壹步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導致能源短缺,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汙染日益嚴重。這些情況的出現不僅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也使得人與自然、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緊張。為了遏制生態環境的惡化,世界各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據分析,目前,自然環境遭受的汙染物約80%來自企業。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註的全球性問題。在會計實務領域,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司,尤其是知名的跨國公司,出於政府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企業環境信息。經過30年的發展,企業環境報告的內容已經從最初的環境影響信息擴展到環境績效和環境會計信息。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關系。計量和記錄企業經營過程中環境汙染、環境預防、開發和利用的成本,合理計量和報告社會環境維護和發展的效益,綜合評價環境績效和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它是壹種以如何補償自然資源消耗為中心的會計,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目的。
在綠色會計市場經濟條件下,壹些人或企業急功近利,導致價值規律對社會生態平衡、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問題的調控失控,從而進壹步加劇了我國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從根本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會計將維護生態平衡、優化生態環境等問題作為反映和控制的對象,指導和監督企業通過壹定的社會經濟活動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
企業雖然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它的存在依賴於籌資、投資、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種經營活動。任何經營活動的中斷或受阻都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能否成功開展各項經營活動,直接關系到其經營活動能否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為了從根本上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起草了《清潔生產促進法(草案)》。清潔生產的本意是“清潔生產”,其實質是從生產設計、能源和原材料的選擇、技術和設備的維護管理等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控制,從生產和服務的源頭減少資源的浪費,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控制汙染的產生,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汙染的矛盾十分突出。實施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才是治本之策。我國環境汙染嚴重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經營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後、能源原材料消耗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低的狀況。現行的環境管理體制從根本上傾向於“末端治理”,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實施清潔生產,防止汙染。
企業的發展與環境息息相關,社會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通過環境會計,積極協調企業與環境資源的關系,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可以使企業健康發展,並通過環境會計向政府和社會反映、控制和報告,使公眾理解和支持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不僅要為微觀經濟服務,還要為宏觀經濟調控服務;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還要兼顧社會的利益。綠色會計不僅核算與企業直接相關的信息、資金和物資,還反映和控制與企業相關的資源與環境、廢棄物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它提供的信息既有經濟信息,也有社會信息;既能服務於企業自身,又能服務於社會公眾,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有助於會計理論的發展。
有鑒於此,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上設置“環境負債”,披露企業因生產消耗或自然資源破壞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利潤表中,增加“環境保護支出”項目,以便準確計算企業的利潤。
財務情況說明書除披露上述兩項信息外,還應說明企業造成的環境損害及治理措施。應該說明的內容有五種:
(1)企業在會計期間消耗的自然資源量(如消耗多少噸淡水和海水);
(2)企業生產活動和汙水排放對環境的汙染程度(如二氧化硫和磷排放多少);
(3)企業對環境的汙染造成的社會責任成本,如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對旅遊業的影響(水汙染會導致遊客數量減少);
(4)企業采取的汙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短期和長期效果);
(5)企業汙染控制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措施(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理論認為,空氣、水、土地和臭氧層是世界各國及其後代所擁有的“特定財產”,而這些財產中有壹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如礦產資源和石油資源。有些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資源。即使這些“特定財產”能夠再生或被替代,對其損失的補償也需要付出壹定甚至巨大的代價。既然資源總是稀缺的,就應該賦予這些“特定屬性”壹定的價值。綠色會計通過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加入到產品成本中,可以準確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
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應著眼於如何將生態環境與產品生產資源消耗的計量和管理結合起來,如何對綠色項目進行有效監督。這些環境問題的研究相對於會計學來說屬於壹門新興的邊緣科學。綠色會計的理論問題應該是從會計的角度看待環境問題,自然用會計的思想體系和方法體系進行分析和思考,以解決發展經濟與維護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同時,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也是中國會計理論界的壹項重要任務。建立綠色會計制度,設置相關會計科目和核算方法,先在環境汙染問題突出的企業進行試點。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綠色會計必將在會計之林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