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結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下,在註冊制放緩的前提下,5月即將發布的新三板創新層含金量會比之前想象的高。
第二個結論:在新三板的研究方向和投資方向上,可以關註六個方向的研究,分別是信息技術、機械設備、文化傳媒、醫藥生物、電子設備、化工新材料。
第三個結論:目前投資新三板市場還存在很多爭議和分歧,大家都比較浮躁。政策對新三板降低投資者門檻,交易系統采取競爭性交易有很高的期待。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不建議對政策有太大的期待。
畢竟新三板的投資還是壹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壹級半投資。在這個市場中,自下而上精心挑選好的公司,會更有利於長期發展。
創新層分層後,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至少有50%左右的公司直接符合創業板的上市條件。
相信相應的配套政策不會太遠。基於邏輯和標準,新三板企業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哪些企業可以進入創新層?根據此前公布的新三板分層征求意見稿,新三板分層的三個條件被稱為“高富帥”。
“高”是指企業具有相對較高的成長性,最近兩年收入增長的復合增長率不低於50%;“富”是指企業近年來連續兩年盈利,年均凈利潤不低於2000萬元;“帥”就是有6個做市商,市值6億。
除了滿足三個條件中的任意壹個,股轉中心還增加了兩個附加條件。壹是最近三個月實際成交天數占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於50%;第二,上市以來,已經完成了壹輪融資。
根據這三個標準和兩個附加條件,符合新三板創新層要求的公司有501家。
符合“高”標準的有271家,符合“富”標準的有92家,符合“帥”標準的有225家。壹些公司符合幾個標準。如果剔除重疊公司,符合創新水平的公司總數為501。在這501家企業中,只有374家企業符合三個標準中的任意壹個和兩個附加條件中的壹個。
目前市場上有壹個傳言,兩個附加條件都要滿足,這樣只有175家公司符合要求。但我們推測,如果市場上滿足兩個附加條件,那麽符合條件的公司數量將會大大減少,年輕人的比例將達不到標準的要求。
3月22日至4月30日之間,可能會有部分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符合第壹條標準。同時,部分企業未披露年報。我們只是對壹些高成長性的企業進行預測和判斷,最後需要根據年報的披露進行調整。
但據推測,最終符合新三板分層條件的企業數量應該在7%-9%之間。
目前有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創新型公司可能會超過800家,但我個人對這種觀點持懷疑態度。
根據最新公布的做市成份股指數,只有625家公司。當創新公司數量超過做市公司數量時,代表性就太差了。個人認為,創新型公司占上市公司數量的7%~10%比較合理。
通過創新層的預篩選,可以對未來的投資有壹個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公司數量和市值的判斷,這501家公司主要分布在六個行業:
信息技術98家,市值900億;機械設備63家,市值364億;文化傳媒38家,市值31.2億;醫藥生物34家,市值375億;電子設備30款,市值222億;基礎化學工業(化工新材料公司)。
如果把信息技術、電子設備、文化傳媒統稱為TMT,可以關註的行業可以分為TMT、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四大行業。
在新三板,要投資具有新三板特色和優勢的企業,比如文化傳媒公司,在新三板比較擁擠。另外,新興行業,比如VR、教育企業,都是新三板紮堆的行業,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創新層企業出來後,市場在研究熱情和力度上會更加關註創新層,而其他企業會失去相應的研究和關註。
總結這些創新層的公司,新三板創新層的典型公司:平均市值654.38+0.2億;收入6543.8+0億;利潤654.38+00萬到3000萬;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3%,比新三板普通企業高出4個百分點。近兩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17%;利潤298%。該板塊企業成長性較好。
但是,流動性是新三板的克星。雖然創新型公司的離職率是非創新型公司的兩倍,但2015年仍然只有20%,需要五年才能完成周轉。而主板公司換手率2015是5倍,相差25倍。
同時,把這近600家創新型新三板企業加在壹起,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收入占整個新三板市場的17%,利潤占34%,市值占38%,融資占50%。這些指標的意義可以和海外的納斯達克市場相比較。通常市值要占到整個市場的80%,利潤占比會大大提高。
因此,創新層的市值和融資將進壹步提高。可以進壹步推斷,未來新三板的結構將形成“二八”現象,市值占比不到20%甚至10%的企業將占到整個市場的90%,融資和投資人的重心將進壹步向這個市場集中。
但我們不認為未來政策的放松是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相反,未來的調控政策會更加頻繁。
目前新三板在發行制度上實行了註冊制,但在監管上,很多其他方面的壹些手段並沒有完全按照註冊制的標準來執行。比如最近,我們也看到了風險。壹家名為展騰科技的公司瀕臨破產,另壹家已經發行私募債的公司也面臨還款危機。
相比新三板目前降低投資者門檻、競價交易等政策,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短期內進行嚴格管理、退市制度和部分監管政策,對中介結構和券商進行嚴格監管更為迫切。
在這裏,可能會有很多投資者認為未來過於悲觀。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對市場充滿信心。壹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這次對創新層的分析。
因為我們按照分層標準劃分了創新層。既然是財務標準化,就和主板市場有了可比較的範圍。我們對比了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條件,中小板的上市條件,以及當時還沒有取消的戰略板的壹個條件。
我們發現了壹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如果從創業板的條件來看,這些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公司,目前有近70%具備在創業板上市的資格。
再來看中小板。相比創業板,中小板的條件更為苛刻,尤其是在盈利能力方面。要求中小板公司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累計3000萬元以上。那麽凈利潤要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較低者為基礎計算,所以要比創業板嚴格很多。
那麽,即使在嚴格得多的條件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新三板創新層有近47%的公司符合中小板的上市條件。
然後進壹步對比,如果去看現在已經推遲的戰略新興板,就在兩周前,大家還以為是今年要推出的板。當時也推出了它的四套標準,都是按照註冊制的這個標準制定的,所以比較寬松。
根據我們的測算,新三板創新層的企業中,有80%左右符合戰略新興板的標準。所以當時很多新三板企業被送到戰略新興板排隊。這種謠言其實不是空穴來風,也是合理的。
如果總結壹下,會發現壹個相對重要的東西:創新層的分層不是壹個結果本身,而是壹個過程。
當這6000多家企業被劃分為由約500至600家企業組成的創新層時,如果只要求這些企業長期承擔義務,就要為其配備專職秘書,要求其比普通企業更好地披露信息,並要求其繳納更多的相應義務。沒有相應的權利,那麽這些公司也可能面臨壹些其他的想法。所以我們覺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可能會強制出臺政策。
我們覺得未來這些公司會相應地享有壹些權利,包括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的壹些交易制度的改革。
所以從這樣壹個角度來說,我對新三板市場的未來並不悲觀。但對於降低投資門檻,短時間內實現這種競價交易,我並不抱太大期望。
在此,我想總結壹下我的結論:
1.由於戰略版的推遲和註冊制的放緩,新三板作為承載這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創新試點的重要性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
第二,未來市場融資、市值、投資者關註度都將向創新層靠攏。前面提到的創新層的六個行業非常值得關註。
第三,短期內新三板投資不要太大。相反,我們認為在現階段,監管是壹條主線。未來如果至少有40%、多達70%的企業符合轉板條件,我們相信未來扶持這個市場的政策推出不會太晚。
部分問題和答案:
問:大家對創新層的期望極高,那麽基層的企業未來會怎樣?
儲海濱:如果大家對創新層都有很高的期望,那麽基層的企業呢?在這裏,我很贊同剛才領導提出的意見。創新層的分層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風險偏好的分層。
因為現在有6000多家企業,基本上沒有人或者機構可以輕易關註這些企業。同時,信息不對等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其實我覺得基礎企業的未來不會差。因為投資者會根據風險偏好進行分類。
比如妳想投資壹家漲了十倍的公司,在創新層找到的概率會低壹些。因為創新層被大家認可,所以估值會逐漸提高。因為,我們說投資,就是要在合適的價位投資。但是妳會更有可能去基層找壹個漲了十倍的公司。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公司最終都會走創新之路。剛才我說了,有些企業是有義務和權利的,要學會衡量自己的義務和權利。
就像最近很多公司明明在做市場,現在突然提出要變成協議。其實也是根據公司自身條件選擇的。
所以,我不認為基礎層的未來沒有出路。但是如果從概率或者數量比例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如果6000家公司起步,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退出市場,這可以從海外市場的壹個經驗中得出。
當然也可能有壹些好的企業,就是不做市場,不進入創新層,只是在這個市場上融資,然後找機會換板。從PE或者後PE的角度來看,這些企業還是有很大的投資機會的。
問:總能介紹壹些新三板值得註意的標的嗎?
褚海濱:剛才我介紹壹下新三板的壹些具體標的。這壹塊我沒有提前準備,所以最近看到壹些公司,給妳介紹壹下。
有壹家公司叫光谷資訊430161,位於武漢光谷。這家公司其實是壹家地理信息的數據處理公司。是國土局的土地確權,不動產權登記必須有平臺和軟件支持。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這項業務。年報出來了,從市盈率看不到15倍。那麽同類型主板的這些公司估值肯定在40~50倍以上,所以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