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如何建立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之碳排放管理組織機構

如何建立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之碳排放管理組織機構

摘要:在全球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下,碳減排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企業必須肩負低碳發展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建立自身的碳排放管理體系。本文在介紹了碳排放、碳交易、碳資產和碳盤查等相關概念後,通過對企業碳排放管理的研究,構建了企業碳排放管理的基本體系框架,並制定相應的管理流程,最後針對企業碳排放管理提出幾點建議。為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壹定的借鑒作用,以此實現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碳排放 碳交易 碳資產 碳市場 管理體系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頻現,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尋求壹種高效且低碳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國際社會逐步對溫室氣體減排達成***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進壹步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議定書》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國際氣候政治重新洗牌,中國也步入碳減排“責任***擔”的行列內。

目前,我國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10年排放總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2.3%,因此面臨巨大的國際減排輿論壓力。我國政府也將低碳發展提到了壹個重要的戰略高度。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國發〔2011〕41號)規定到201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首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確定下來,明確了今後的低碳發展方向。隨後國務院出臺了壹系列促進節能減排政策,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我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城鎮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汙染物排放缺乏有效控制,離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依然有較大距離。

對於國內企業而言,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電力、化工、水泥、鋼鐵、平板玻璃、有色金屬(電解鋁和鎂冶煉)等行業,低碳時代的到來不僅對其傳統的經濟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也賦予了企業新的責任和使命。隨著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將成為企業總量控制的目標之壹,碳排放權也成為壹種商品,是企業壹筆特殊的資產。所以,企業樹立低碳意識,結合自身碳資產情況,構建完善的低碳管理體系制度,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是勢在必行。

壹、碳排放管理體系基本概念

碳排放權是指在全球碳排放總量壹定的條件下,通過某種分配方式發放給各個國家、地區、省、市或者企業,允許它們向大氣中排放壹定數量二氧化碳的權利。在表現形式上,碳排放權可以表現為碳排放許可證允許排放的數量或者壹定時期內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噸位數。碳排放權基本特征有:稀缺性、強制性、排他性和可交易性。[1]

碳交易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壹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壹方通過支付另壹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碳交易根據交易原理的不同,可分為配額型交易和項目型交易。配額型交易是建立在“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基礎上,指交易主體之間轉讓減排的分配配額的壹種交易和貿易。碳項目管理者計劃本國(地區)某壹時期的碳排放總量,並將其劃分後分配給每個參與者。參與者的排放總量超過上限時,需要向其他企業購買排放許可。項目型交易是通過減排項目的合作方式,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度。[2]

碳排放交易理論的基礎是排放權。當碳排放與財務、金融掛鉤後,這種權利就可視為壹種有價產權,進而演變為壹種特殊形態的資產――碳資產。碳資產是壹個具有價值屬性的對象身上體現或潛藏的所有在低碳經濟領域可能適用於儲存、流通或財富轉化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碳資產不僅包含今天的資產,也包括未來的資產;不僅包括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資產,也包括壹切由於實施低碳戰略而同比、環比產生出來的增值。碳資產的財務特征是壹個企業獲得的額外產品,不是貸款,是可以出售的資產,同時還具有可儲備性;由於碳市場的市場化,碳資產的價格呈現波動性,由於排放總量的限制,長期來看碳價格呈逐年上漲趨勢。[3]

碳盤查是指以企業為單位,遵循壹系列標準方法和原則,計算其某壹時間段內,在運營和生產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國際上較為通用的是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或ISO14064溫室氣體核證標準。前者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同開發,包括兩個相關但相互獨立的標準――企業核算與報告準則以及項目量化準則;後者由國際標準化協會(ISO)制定,旨在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量化和削減提供壹套工具。[4]

二、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框架構建

(壹)政策規章制度體系

政策規章制度體系是企業碳管理體系的基本保障。企業應研究分析國際碳市場發展形勢和國內碳交易機制相關政策,跟蹤國內碳交易試點的進展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碳管理戰略、規章制度。對於壹些特大型的企業應編制碳排放管理規劃,摸清家底,統壹規劃和部署企業內部碳資產和碳排放交易管理工作,制定低碳戰略落實制度、碳排放監測制度、監督制度、碳資產產權制度、碳排放交易獎罰制度和壹系列管理辦法。例如《企業低碳發展考核評價辦法》、《企業碳資產統計與報送制度及碳資產交易管理辦法》等,並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制定低碳技術標準和研究碳減排方法。總之,企業碳排放管理戰略、規章制度體系的建設是壹個由總體到局部、由粗線條到細致的過程,並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企業在低碳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逐步完善。

(二)碳排放管理組織機構

企業碳排放管理機構是企業碳減排及碳資產管理的執行主體,可以有效貫徹企業低碳戰略並實現企業低碳目標;碳排放和碳資產的經營管理是壹項專業化很強的工作,涉及碳排放核算、碳資產管理和交易等專業技術工作,因而要實現企業碳資產的集中有效管理,應建立企業專業化的碳資產和碳排放統壹管理機構。統籌低碳發展工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下屬企業碳排放管理與執行機構,建立自上而下的部門協調機制和反饋機制。分工明確、權責清晰、協調配合是保障碳排放管理體制高效運行的關鍵。應確定機構崗位設置和人員安排,明確相應的職責和權限。其職責主要有:研究制定碳管理相關制度和發展戰略;加強外部溝通,積極與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爭取獲得更多配額;開展企業碳盤查試點及普查管理工作,制定企業配額分配方案,研究碳資產管理模式;積極推進企業碳排放權的交易,密切跟蹤國際和國內碳交易市場進展的情況;建立企業碳管理信息系統並維護運行。 (三)碳資產財務管理體系

首先,應該設立碳資產類賬戶。為了清晰地核算企業碳資產的存量和流量,應該在傳統環境會計“環境資產”總分類賬戶下設置“碳資產”二級賬戶。針對企業買賣由清潔發展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這項經濟業務,可以在“碳資產”二級賬戶基礎上設置“二氧化碳排放權”明細分類賬戶,借方記錄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增加,貸方記錄二氧化碳排放權的減少,期末借方余額表示企業二氧化碳排放權現有的金額;其次,建立碳負債類賬戶。企業應該在“環境負債”總分類賬戶下設置“碳負債”二級賬戶,根據負債的來源和種類不同可以進行明細核算,如“低碳金融負債”、“應交二氧化碳排放稅”等。分別用來反映企業承擔的低碳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情況以及由於排放溫室氣體而向國家繳納的碳稅;再次,編制碳資產負債表。對傳統的資產負債表予以改進,針對與碳資產相關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經濟利益或義務進行核算與計量,並予以表內化,即形成旨在加強企業碳資產管理的“碳資產負債表”;[5]最後,構建企業碳預算核算體系。2009年英國先行開始實施“碳預算”財政預算,同樣我們可以根據財務預算核算管理的原理,構建企業內部財務碳預算核算,使其作為碳排放管理的重要工具。科學地運用相關技術方法,通過對企業內部各級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碳數據的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以對經濟活動進行衡量、評價和預測,預測企業碳排放數量,確定企業的碳減排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碳資產的使用效率,達到企業增收節支的目的。

(四)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

實現企業碳排放減排目標並將減排指標分解至企業各個生產運營環節,關鍵是需要掌握企業碳排放減排現狀。因此必須要采集並統計企業碳排放量,建立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和信息平臺,並根據排放數量實時更新數據庫。數據采集的方法可采用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或手工錄入的方式。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功能:數據采集、統計分析、查詢功能、排放水平評價識別、預測與預警功能、決策支持和交易管理等。尤其是大型集團企業涉及不同產業,碳資產和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有利於企業碳核算和報告工作的程序化、規範化、統壹化,實現高效運轉和管理。掌握了企業內部的碳排放現狀後,首先在企業內部形成碳排放的小交易系統,統壹調配企業內的配額和核證減排量,盡量使內部的需求和供給達到平衡;並可適當參與外部市場交易,在市價較低時買入壹定的配額儲存,市價較高時賣出部分多余配額,以降低總體碳排放成本,甚至獲得額外的利潤。(五)支持服務體系

碳排放管理系統的支持服務體系包括專業咨詢機構、第三方核查機構、碳排放管理IT信息系統支持機構、專家咨詢和專業培訓服務等。企業碳盤查是碳排放管理關鍵的壹步,碳盤查過程建立量化、監測和報告溫室氣體有效機制,進而降低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根據我國目前“兩省五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慶五市和廣東、湖北兩省)試點交易市場的《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及《溫室氣體核查和報告流程要求》等要求來看,納入試點區域的交易試點企業必須參與交易、提交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和核查報告。可委托專業咨詢機構協助溫室氣體監測核算並編寫報告,最後由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出具核查報告。對於在試點區域之外,參與自願減排交易機制的企業也需要碳排放核算、報告及核算服務等機構的支持。另外企業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也需要專業的IT軟件支持、碳管理人才的培訓服務和專家咨詢與決策支持等。

(六)監督管理機制

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是碳排放管理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監督企業低碳戰略、法規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公平合理地確定企業內部各部門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權初始分配;監督各生產經營環節碳排放總量及減排達標情況;此外,還要對企業內部或外部的碳交易過程實施監督,以維護碳交易市場的秩序,防止違規交易;逐步建立獎懲制度,並制定合理的獎罰額度,起到對企業的激勵促進作用,激勵企業采用先進的低碳減排技術和措施,積極完成碳減排目標。

三、企業碳排放管理流程

企業碳排放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企業碳排放監測是指企業按照相關碳排放報告指南的相關規定,對壹定時期內碳排放活動進行計量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壹系列技術和管理措施,包括測量、數據獲取、記錄和計量等。統計分析是對監測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作為碳排放報告的基礎數據;碳排放報告是企業按照有關規則對壹段時期內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核算並形成規範性報告的行為;碳排放核查委托第三方核證機構依據相關《企業碳排放核證規範》或《核證工作手冊》對碳排放報告進行審核,生成核證報告;此外在政策制度、配額目標、碳資產財務管理及監督機制的協調配合下,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得以正常運行。配額目標管理是企業根據國家分配碳排放配額並結合企業自身二氧化碳歷史排放情況,通過登記信息管理平臺壹次性向各級生產經營環節發放年度碳排放權配額(存量配額);對於新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則以節能審查結果為基礎進行碳排放評估,並根據總量目標合理發放碳排放權配額(增量配額),未獲得足量碳排放權配額的項目,投資主管部門不得審批。企業為了降低自身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其總量排放不超過所獲配額可通過自主減排與碳交易的方式實現。碳交易又分為內部交易和外部交易兩個過程。

四、結論和建議

綜上分析,在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形勢下,隨著國內碳排放管理制度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自身碳排放管理體系的構建勢在必行。企業自身碳排放管理體系框架包括政策規章制度體系、碳排放管理組織機構、碳資產財務管理體系、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支持服務體系和監督管理機制。企業碳排放管理的基本流程為:碳排放監測→統計分析報告→第三方核查報告→碳排放統壹管理平臺→自願減排或碳交易。

對於目前碳排放管理缺失的企業,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大型企業,提出如下建議:盡快完善企業自身碳排放相應的管理辦法及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摸清家底,啟動碳減排規劃的編制,制定適合企業自身低碳發展的戰略;密切跟蹤“兩省五市”碳市場試點地區及國家的配額分配方案,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爭取獲得更多配額;企業的歷史排放數據是國家碳排放總量確定的依據,為避免在碳配額總量確定及分配過程中“吃虧”和“被動”,盡快啟動企業相關產業的碳盤查試點及普查工作,尤其是試點地區的碳盤查工作優先啟動,以掌握碳交易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盡快建立碳資產和碳交易管理的IT信息平臺,方便管理;建議企業加強國際和國內碳市場相關政策的普及、碳核算技術、管理人員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