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事件曝光已經半個多月了。回顧整個事件,毫無疑問,公司對存貨的處理是事件最值得關註的焦點之壹。根據公司協同海洋科學家和會計師現場進行的系統調查結果,公司決定放棄捕撈,核銷654.38+0.564萬畝海域中成本為7.35億元的底播扇貝存量,並預留4.302億畝海域中成本為3億元的底播扇貝存量2.83億元。扣除遞延所得稅後,凈利潤總額為7.63億元,全部計入2000年。面對這壹結果,無論是作為局內利益相關者,還是只是想了解內幕的旁觀者,似乎都忍不住要先問壹問,在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下,企業的存貨業務如何處理,審計人員如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出具可靠的鑒證報告。
為了理解存貨的會計處理和審計方法,我們首先需要對“存貨”有壹個準確的定義。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2010)的註釋,企業的存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原材料是指各種原材料、主料、輔料、外購半成品(外協件)、修理用備件(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並改變形狀或性質,構成產品主體的。為建造固定資產和其他項目而預留的各種材料不能作為企業存貨。
在制品是指企業正在制造的半成品,包括各生產工序中正在加工的產品,以及已經加工但尚未檢驗或檢驗後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半成品是指經過壹定的生產工藝,經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制成成品,仍需進壹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在制品和半成品的主要區別在於,在制品壹般不需要入庫,而半成品壹般需要放入半成品倉庫。另外,半成品不能直接賣,半成品可以。
產成品是指工業企業生產完成,經驗收入庫,可按合同規定的條件發給訂貨單位,或可作為商品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國外原材料加工制造的替代產品和為其他單位加工修理的替代產品時,其制造和修理在驗收入庫後視同本企業的產成品。
商品是指由商品流通企業采購或委托,入庫待售的各類商品。
周轉材料是指企業可以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為包裝企業貨物而預留的各種包裝材料,各種工具、管理工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業務過程中使用的容器以及施工承包商的其他周轉材料,如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但是,周轉材料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應當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說明只對以上幾類進行了說明,但在很多企業中,壹般都會設置“在途材料”科目。壹般企業采用實際成本(或進價)對材料、商品和其他物料進行日常核算,對貨款尚未驗收入庫的外購材料或商品的采購成本,通過“在途商品”科目歸集。本科目應按供應單位和材料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壹般來說,企業存貨的審計主要追求以下五個目的:確保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存在(存在),所有應記錄的存貨均已記錄(完整),記錄的存貨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權利和義務),存貨以適當的金額計入財務報表,相關的估值調整已適當記錄(準確),存貨已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在財務報表中適當列報(列報)。
審計人員在實地審計時,壹般先拿到存貨賬戶下的總賬和明細賬,將明細賬分門別類列為存貨工作底稿主單後的子單。將每個明細表的明細賬進行匯總,並與主表中對應類型的匯款總額進行核對,看是否會因為匯總或手工對賬等原因導致總賬和明細賬不壹致。當然,還需要在工作底稿主表中檢查上期數是否正確,列出本期數與上期數的差異和變化率。相對較大變化的絕對數量和百分比需要在註釋表中詳細說明。註釋表開頭壹般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的性質和經營模式描述企業的存貨分類和存貨的確認方法。根據主表的變動情況,進行壹般分析性復核,說明本期發生額變動的總體情況和發生這種變動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妳需要仔細查看明細賬,看看有沒有異常數字,比如負數,也就是存貨紅字。壹般這種情況是因為出庫記賬的存貨比入庫記賬的多。請註意,這裏強調的是賬面情況,因為實際過程中,倉庫裏的貨不可能比現有的多。這可能主要是存貨入庫時,相關人員忘記做錄入處理。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這類問題時,需要找出被遺漏的相關原始憑證,並對賬簿進行調整。如果金額特別巨大且經常發生,可能需要考慮企業相關內部控制是否適當,執行是否有效。
從總賬到明細賬的審核,明細賬的詳細審核之後,問題又來了。審計技術哪個更強?強不強,還要看得更遠,就是這個明細賬裏每壹個編號存貨的成本是不是正確的,是怎麽算出來的?有人說那不容易!這不就是妳買的價格嗎?然而,這準確嗎?因為,首先在成本核算上分為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如果實際成本法是買入價格,還有點意義,那麽標準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就完全不壹樣了。另外,對於原材料、途中材料,可能會說進價占了主要成本,但是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人工、水電費、折舊、攤銷怎麽歸集呢?從這個角度來看,成本核算似乎是個大問題。作為讀者不用擔心。我們來看看解釋裏都說了些什麽。
在解釋中,存貨的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購成本是指企業從采購到入庫所發生的壹切費用,包括采購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相關稅費是指企業采購、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可歸屬於采購成本的其他費用,包括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分揀費等。,可以直接歸屬並計入成本,否則選擇合理的分攤方法。從供應商和外部運輸機構收回的短缺或其他補償應沖減采購材料的采購成本。由於意外損失和原因尚未查明的途中損失,暫不處理財產損益,待查明原因後再處理。
加工成本主要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其實質是企業在進壹步加工存貨過程中發生的額外生產成本,不包括從材料存貨中直接轉移出來的價值。直接勞動和間接勞動的劃分,通常是以生產工人能否直接決定其所服務的產品對象為標準。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而發生的間接費用,包括職工工資、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和材料消耗、勞動保護費、修理期間的季節性和停工損失等。直接人工壹般按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分配。壹般應先按生產車間部門歸集制造費用,再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式。月末,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將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直接材料等生產成本在產成品和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成本計算有三種基本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分配方法壹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應在財務報表的附件中說明。
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投資者投入的成本和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並取得的存貨成本。相關成本需要根據具體標準進行確認。此外,剩余存貨應按重置成本入賬,通過“待處理財產損益”歸集,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後沖減當期管理費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非正常消耗,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采購入庫後發生的倉儲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但為達到下壹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當計入存貨成本。其他不能歸屬於使存貨達到當前所處位置和狀態,不符合存貨定義和確認條件的費用,也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為廣告和營銷活動購買的特定商品或服務計入銷售費用。
企業在確認發出存貨成本時,壹般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結轉已售存貨成本包括確認存貨銷售收入的當期,結轉已售存貨成本作為當期營業成本。存貨為材料等非商品存貨的,應當將已售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結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對已售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當結轉存貨跌價準備總額,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是按照銷售的產成品和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的。
企業存貨成本核算壹般分為實際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實際成本是指企業根據產品的實際成本進行成本核算,標準成本也稱標準成本制度或標準成本核算。是指以標準成本為核心,通過標準成本的制定、實施、核算、控制、差異分析等壹系列有機環節,將成本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為壹體,達到成本管理目的的成本管理體系。
由於我國會計準則要求采用實際成本法計量存貨,期末處理標準成本法與實際成本法的成本差異主要有兩種方法:
1.結轉當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的差額轉入“利潤”科目,或者先將差額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再與已售出產品的標準成本壹起轉入“利潤”科目。這種方法在成本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比較合適。
2、調整銷貨成本和存貨的方法。
根據這種方法,成本差異在會計期末按比例分配到產品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采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都要求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本期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承擔。
成本差異處理方法的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差異處理的方法要歷史壹致,這樣才能保持成本數據的可比性,防止信息使用者產生誤解。
存貨的成本審計壹般分散在內部控制測試和細節測試中。存貨的內部控制測試主要包括采購和付款周期以及生產和存貨周期。
采購和付款周期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采購商品(服務)?準備采購訂單?貨物驗收?店貨?準備付款憑證?識別和記錄負債?付款?記錄預付款和銀行存款支出。生產和庫存的流通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過程組成:計劃和安排生產環節?發原材料?生產產品?核算產品成本?儲存成品?成品裝運。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控制測試時,壹般需要與各部門人員進行溝通,並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情況畫出走查圖,標明各個流程的關鍵風險點以及公司采取的相關控制。指出此控制的頻率和有效性測試的參考號。在繪制流程圖/表後,審計人員還需要獲得壹套完整的憑證材料來支持流程圖,並且需要在備註中重新計算材料上的庫存成本的具體數字。比如某公司按照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采購核算,需要在數據中找到標準單價和采購數量,那麽系統中存貨的成本就應該是標準單價和采購數量的乘積。又如,企業在月末按照加權平均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審計人員要取得存貨的期初總成本和數量,期末總成本和數量,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看加權平均價格與下月初存貨的單價是否壹致。對於內部控制(toe)的有效性測試,測試次數壹般按照經驗方法確定,測試樣本應全年均勻分布。
在明細測試中,存貨的不同類別壹般按客戶或產品進壹步細分,將本期期末數與上期期末數進行比較,說明絕對數和百分比變化較大的原因。由於期末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之間的差異,重新計算成本差異調整。
到目前為止,我們似乎只保證了存貨單價的準確性,但是我們都知道存貨的成本其實是單價和數量的乘積,那麽如何檢驗存貨數量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呢?這就需要審計過程中的另壹個強有力的工具——庫存來保證。
對於庫存盤點,或更準確地說,庫存監督,壹般分為三個部分:庫存前計劃,庫存內監督和記錄,以及庫存後報告。盤點前規劃主要包括審計人員需要在盤點前與公司充分溝通,了解盤點日期。很多時候,公司的盤點時間在資產負債表日是無法保證的,因為盤點其實是壹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在65438+2月31這壹天,其實很難保證所有人員隨時待命。但是,如果存貨日離資產負債表日太遠,無疑會增加審計師在期後審計的工作量,難以保證存貨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因此,事先充分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資產負債表日沒有進行存貨,審計人員需要反復向客戶強調,需要提供存貨日至資產負債表日的所有出入庫憑證,以確保審計人員在審計存貨時能夠獲得足夠的審計證據進行數據前滾。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往往壹邊盤點壹邊繼續生產,庫存到哪裏就暫時停止,庫存完了再繼續生產。此時,即使存貨在資產負債表日,審計人員也需要取得當天的出入庫單據,否則存貨結果必然與賬面金額不壹致。對於壹些特殊的行業,比如零售業,為了保證日常的運轉,盤點壹般是在壹天營業結束後開始,而對於那些大型超市,往往是通宵進行,這對審計人員的體力無疑是壹個極大的考驗。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曾經參加過壹個化工企業的庫存盤點。因為我要去量油箱裏溶液的體積和數量,所以我真的去取了65438+2月31那天24點的數字。我在寒風中爬上了幾十米高的油罐。前面的專業測繪人員壹直提醒我註意腳下,不要踩,手腳並用爬到頂上的時候要看天。就在《我們是冠軍》這首曲子開始浮現腦海的時候,測量員提醒我,離罐子口還有壹段距離。我喘著氣,擦了擦額頭的汗,開始俯下身子,戰戰兢兢地繼續向壇子口爬去…
開市前和客戶溝通的另壹個重要的事情是拿到客戶的庫存計劃,最好是拿到客戶存放的貨物的地圖。審核員需要根據客戶提供的庫存清單,篩選出自己需要監控或重新盤點的樣品,然後根據客戶的庫存計劃表和地圖,適當安排審核員。
在盤點過程中,審計人員壹般起到監督作用,不僅要監督庫存數量的準確性,還要監督客戶的庫存操作是否合規,這就涉及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有些客戶往往不太理解審計師是事務所派來和他們壹起盤點的,就直接讓審計師自己去盤點,他們會監督。往往壹些審計新手會被客戶忽悠,開始挽起袖子,浪費時間精力,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式其實是錯的。當然,在必要的時候,審計人員也可以抽取壹些樣本進行復檢,以保證庫存的準確性。審計人員在選擇樣本監督盤點時需要進行雙向盤點,即實到賬和實到賬。哪個是驗證的存在性,哪個是驗證的完整性?可以參考審計教材自己去了解。其實我覺得盤點過程是壹個特殊的過程,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往往有壹雙火眼金睛。因為,在盤點的過程中,妳實際上要跟著客戶去他們的工廠和盤點區域。此時可以觀察車間是否在正常生產。即使停止盤點,壹般也能從機器的落塵程度看出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其實是壹次身體檢查。同樣,在盤點存貨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是否有其他人留在我們這裏的貨物,以及賬戶中是否有實際留在另壹個倉庫的存貨。這時候就需要給相關存貨發確認函或者邀請其他審計人員在當地進行存貨盤點來確認。在盤點的過程中,要特別註意那些“難賣”的商品,比如盒裝的,有的盒子壓得很低。盤點人員會大致統計壹下總箱數,然後根據每箱的包裹數來確定總數。這往往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最下面的箱子都是真貨。對於那些長期落灰的物品,尤其是庫存周轉期短的企業,需要詢問長期堆放的原因,是否已經計提折舊,是否在處置計劃中,何時處置,處置後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在存貨損失或存貨損壞的情況下,應處理待處理的財產損益。經管理層批準,如因計量錯誤和管理不善造成存貨短缺,應先扣除報廢價值、可收回保險賠償和過失賠償,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如果損壞是由自然災害等非常規原因造成的,凈損失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有時候客戶的欺詐行為就發生在壹些小流程中,我也聽過幾個關於庫存的趣事。壹次,壹個新雇傭的審計員去參加壹個養豬場的盤點。實際上客戶實際養了100多頭豬,賬面上有200頭,最後清點結果是200頭。這是怎麽發生的?原來豬的體型太大了,不能收在壹個豬圈裏。結果客戶從前門被趕了出去,結果這個豬又又從後門被趕了回來,如此往復,沒完沒了。兩百頭豬連幾千頭都數不過來。如果是大事,就讓他的豬多走幾趟。結果第二天,壹個可能幹了壹些年的審核員看了壹下,馬上命令他們停下來,拿出壹管彩色的噴劑,在每壹頭做完的豬身上做了壹個標記。看妳敢不敢造假。另壹個有趣的事情是,像我這樣的審計員,盤點油罐,但是這些油罐是從底部連接的。他掙紮著爬上第壹個油罐,看到滿滿壹罐油,非常開心。努力沒有白費。隨行的工作人員說,妳看,是正品。妳放心,我們是誠信單位!結果,審計員放松了手,慢慢地走著,壹邊和顧客聊天,壹邊踱步到另壹個油罐。誰知道,壹罐油剛盤裏的油在這段時間裏已經被偷偷從地下抽到另壹個油罐裏了。當這位粗心的審計朋友低頭看另壹個滿滿壹罐油的時候,頓時安心了許多,心想這真是壹個誠信單位,庫存很充足。我根本不親自看後面幾罐。我累得爬上爬下。這個故事太神奇了,我每次平底鍋油桶時總是心有余悸,仔細觀察油桶底部有沒有互相連通的管道。以上兩則軼事的真實性很難考證。不過另壹方面,雖然盤點流程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剛入職壹兩年的新手,平時的盤點還是會安排的。但是,魔鬼往往出現在細節中,妳可能直到盤點結束,踏上歸途,才明白客戶到底在哪裏動了手腳。看似正常有序的盤點流程怎麽可能被騙?所以,無論妳是審核環節的新手,還是奮鬥多年的老馬,都要多加註意,打破常規或者事先安排好的盤點流程,做壹些計劃外的工作,比如那罐清新的彩噴。
我們再來回顧壹下“獐子島”的盤點工作。考慮到水產養殖及其產品的特殊性、工作的強度和成本以及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公司壹般在每年的2月20日至2月30日進行盤點。對於浮筏養殖的在制品(包括扇貝、鮑魚、海膽等。)和網箱(包括各種魚類),盤點方便易操作,可以進行全面盤點。對於浮筏養殖的扇貝、海膽等在制品,由於數量較大,壹般會在浮筏上多點隨機抽樣進行盤點(抽樣比例為65,438+00%),抽樣後的結果會與公司生產部和財務部當前的統計數據進行核對。如果沒有差異或差異合理,將統計的營養物量除以筏體樣本數,得到單位筏體的營養物量,然後與養殖平臺進行比較。如有異常差異,則擴展到實施全面盤點,以盤點數量為實際數量。
以上商品依然簡單好賣,但對於此次事件的主角——產品中的底播來說,盤點工作略顯復雜。因為這些產品都是海底自然生長的生物,養殖規模大,全部捕撈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也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因此,在公司R&D中心定期抽查的基礎上,采取抽樣盤點。
扇貝養殖周期為1年以上,底播兩年不同地帶輪播,按不同地帶抽查。扇貝年底播種時,6月5438+065438+10月進行底播,6月5438+2月為公司庫存月。由於底播時間短,平均個體小,盤點會導致幼苗受傷或死亡,故以實際投入數作為盤點數。去年年底開始播扇貝,根據養殖海域水深不同,采取不同方式采樣。在水深超過20m的養殖區(占公司現有養殖面積的90%以上),采用拖網捕撈和清查(每100畝抽樣1畝,抽樣比例不低於1%)。具體方法是在不同養殖區塊隨機選取多個樣點,用標準拖網和船拖網對扇貝進行拖網捕撈,並對扇貝進行捕撈。同時根據坐標位置計算捕撈面積,將統計的捕撈量除以捕撈面積,得到每畝的營養量。將統計的每畝養分量乘以該區塊的養殖面積,計算出該區塊的總養分量,將計算出的總養分量作為實際量。養殖面積不超過20米的,以人工采收計算。在不同養殖區塊,隨機選取若幹樣點(由於養殖環境面積有限,每50畝取90平方米,樣點比例約為3‰)。清查的具體方法是將壹個面積為30平方米的鐵架放入底播區,潛水員在劃定的區域內捕撈所有扇貝,統計並稱重捕撈的扇貝數量,將統計的捕撈量除以捕撈面積,得到每畝養分,用統計的每畝養分在該區塊進行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