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妳壹篇關於管理會計發展的壹些特點的文章,裏面也闡述了壹些中國的東西。
20世紀中期,管理會計完成了從執行型管理會計到決策型管理會計的轉變,並取得了壹系列的進步和創新,使現代管理會計在廣度、深度和高度上都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概括起來,它有以下特點:
壹是研究內容對內深化,對外同步拓展。
1.戰略管理會計是現代管理會計體系中的壹個新領域。從戰略角度看,它圍繞企業、客戶和競爭對手構成的“戰略三角”,不僅提供客戶和競爭對手之間具有戰略關聯性的外向型信息,還對企業內部信息進行戰略審視,幫助企業領導知己知彼,從戰略角度進行戰略思考,進而據此制定和實施競爭戰略。為了使競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要求將企業的總體競爭戰略與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各個單位、各個環節的經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結合起來,將ABC、ABM、JIT、TQC、FMS等新的、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貫穿始終,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所有這些方法的組合和整合,是現代管理會計研究內容“對內深化”和“對外拓展”的具體體現。
2、產品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ing),現代管理會計不僅要求估算產品生產者的成本(包括產品研發成本、設計、制造和營銷成本),還要求估算產品消費者(用戶)的成本(產品使用成本,如汽車制造商,在產品售出後,還要跟蹤和了解汽車的油耗、維護和處置成本等。).可以看出,它超越了傳統的僅從產品的生產企業出發的成本觀,同時延伸到從產品的使用者出發的成本觀,實現了從企業成本觀到社會成本觀的轉變。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全面判斷生產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助於促進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使用。這是現代管理會計研究內容從另壹個角度“向內深化”和“向外拓展”的體現。
3.從與之密切相關的“目標成本”(target eosting)和“‘Kaizen’(日語詞匯,意為‘持續改進’)的角度來看,目標成本法是壹種根據市場導向設定產品成本目標的系統方法。首先,它根據顧客對產品的需求確定壹個能被顧客接受的營銷價格作為目標價格。那麽,目標成本計算法的核心就是強調降低成本的重點應該放在這些產品投產前的研發和設計前期,依次為研發、設計和生產人員制定成本目標。如果發現某壹環節的成本目標無法實現,從而導致企業的利潤目標無法實現,管理當局應重新審查該產品生產的可行性。在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後,如果整體上不能實現目標成本,就要用更可行的生產計劃代替原來的生產計劃。如果原生產計劃通過了“基準”(與企業內外最先進的績效基準相比),則確定在某些方面仍有被控制的潛力。然後企業的研究、開發、設計和生產部門要聯合攻關,實施“價值工程-VE”。VE通過對產品功能與成本關系的系統研究,尋求壹個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既能實現所提供產品滿足顧客需求的功能,又能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從而達到與企業成本目標相壹致的外部顧客滿意。與目標成本計算法密切相關的改善成本計算法,是指將目標成本計算程序確定的成本目標,進壹步分解落實到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直至生產經營壹線的具體高管,以促進其在日常生產經營中不斷挖掘進壹步降低成本的潛力, 使整個生產經營處於持續改進的狀態,從而保證生產經營各環節成本目標的順利超額實現。
可見,上述“目標成本計算法”和“改善成本計算法”相結合的全過程,也是現代管理會計研究內容“對內深化”和“對外拓展”的具體體現。
二是應用指標由滯後變為領先。
從應用的指標來看,管理會計不同於財務會計。財務會計重在回顧過去,管理會計重在面向未來。因此,財務會計中使用的指標基本上都是歷史的、滯後的指標,為了幫助管理者規劃未來,管理會計中使用的指標必須由滯後指標轉變為領先指標,才能更好地在企業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具體地說,在企業的戰略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中,領導者的競爭戰略思想形成並具體化為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競爭戰略前的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都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生存與發展的領先分析。目標成本計算法中的目標售價和目標成本以及業績評價中的“基準”也是如此。宏觀管理會計中對社會折現率和外部性的度量,國際管理會計中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差別稅率、匯率、通貨膨脹率和風險回報率都是領先指標,用來幫助企業管理者規劃未來。
第三,貨幣與非貨幣計量方法相結合
從計量方式上看,現代管理會計中使用的指標不能像財務會計那樣定義為“貨幣計量”,而應結合“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雖然有些指標采用貨幣計量,但許多指標也需要多樣化的非貨幣計量方法。
綜合性是財務計量的特點和優勢。財務計量形成的指標能夠綜合反映企業壹定時期的財務成果,如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利潤等;現金流入流出動態及其存量占用情況;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償付能力。根據這些指標,人們可以綜合評價企業在壹定時期內生產經營的效益。但“綜合”也必須與“分析”相結合,使人們進壹步把握對綜合結果的形成起深層作用的非財務因素,進壹步深化和拓展認識。財務計量強調“綜合”,非財務計量強調“分析”。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相輔相成。因為綜合與分析相結合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方式。非財務指標體系的形成有壹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與企業的性質、環境和條件密切相關。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必須面向市場,以顧客為導向,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盡可能多地獲取“顧客價值”(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來源。在企業內部,要實行“人本管理”,確立員工在企業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充滿活力。為滿足上述兩方面的要求,非財務指標體系的構成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客戶導向。(1)直接方面:客戶的忠誠度和滿意度,對客戶需求的敏感度,售後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產品市場份額的升降,同上下遊企業協調合作的完善程度。(2)相關方面:生產系統的柔性,科技發展和產品開發的超前性,新產品品種投產的頻率,JIT和TQM的實施效果,供銷各方面的協調性和壹致性等等。
2.以人為本。生產的安全性和技術裝備水平,人才發展的先進性,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團隊精神,思想交流,知識的享受和創新的程度。
3.綜合各方面。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整體競爭優勢,企業核心生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企業的聲譽和社會形象以及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這些方面都是對企業的興衰、生存和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只有從更廣的視角和更深的層次對它們進行分析,才能為企業洞察機遇、提高競爭地位、保持和發展長期競爭優勢創造有利條件。
第四,這門學科的性質越來越多學科化。
現代管理會計是以決策研究為核心的綜合性很強的“軟科學”的壹個分支。因為決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職能。因此,從事決策研究的現代管理會計自然成為壹個與管理學相融合的特殊領域。它的性質是由現代管理的性質轉移而來,並隨著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而發展。但就其根本特征而言,管理本身就是壹種文化現象。我們應以此為出發點,探討現代管理會計的特點和相關學科的構成。管理作為壹種文化現象,不僅要關註其技術層面,更要關註其社會文化層面。據此,現代管理會計的相關學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上層、中層和基礎層。
屬於上層的相關學科是指人文社會科學,主要包括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當然學管理的人不可能精通這些學科,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要的是要建立“人文視角”。中級相關學科主要指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認知科學(思維科學)、金融與預測、決策學等。屬於基礎層次的相關學科主要指數學、信息技術(IT)等。從上述三個層次的現代管理會計相關學科的構成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學科性質越來越多學科化的鮮明特征。
第五,決策支持模式由科學觀向人文觀轉變。
有人指出,管理首先要做決策,決策是領導者和管理者的首要職能。因此,管理決策在整個管理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管理會計是管理與會計相結合的專業領域,是企業信息系統的子系統,也是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的特性自然依賴於管理的特性,並隨著管理特性的發展而發展。20世紀中期,現代管理科學(包括運籌學、預測學、決策科學等)的形成和發展。)在理論和技術方法上對管理會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促進了科學觀決策模式的形成和廣泛應用。科學觀決策模型的主要特點是強調決策目標遵循“最優化準則”,從“客觀合理性”中尋求目標函數在壹定條件下的“最優解”。該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通過嚴格的定量分析,求解數學模型並從中得出基本結論。可以看出,這種決策模型側重於分析技術方法。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知識(智力)成為最關鍵、最主導的生產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放在首位,相應地,要求在決策中實行人本觀的決策模式。人文觀的決策模式與上述科學觀的決策模式不同,主要表現在決策目標用“滿意準則”代替了原來的“最優化準則”也就是說,決策者從“主觀理性”而不是“客觀理性”中尋求自己的“滿意解”,以盡可能地尋求“最優解”。正如管理學大師西蒙(1988)教授所說:“與尋求最佳人選的古典概念相比,我提出的模型在經濟行為的實證研究中獲得了更多的支持。”為適應“人本決策模式”的要求,要求管理會計幫助決策支持系統中的決策者實現對其決策目標的滿意。首先,他們應該認識到“滿意標準”是壹個自由度更大的標準,並不嚴格要求“精確量化”,而是首先要求“推測定性”,因此所采用的決策支持模式不應側重於分析性的技術方法。而是圍繞決策目標,重點制定多種備選方案,組織相關人員獨立自由發表意見,對多個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論證,權衡利益,比較得失;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幫助決策系統中的決策者選擇好並遵循,做出滿意的選擇,最終得到決策目標的“滿意解”。在社會經濟系統中,人的因素總是占主導地位。決策層次越高,涉及面越廣,情況越復雜,戰略性、非規範性和不確定性就越強,決策者和決策支持人員的遠見卓識和非凡洞察力,以及戰略綜合判斷就越具有根本性。可見,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在決策中遵循滿意度準則,更加關註決策者和決策支持人員的智力、判斷、認知和感知,也意味著整個決策過程已經向更深層次、更高層次發展。
從現代管理會計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我們已經不能從“會計”這個原始意義上來理解現代管理會計了。現代管理會計已經與“財務會計”分道揚鑣,走上了自己獨立的發展道路,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