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個人來說,壹個人從哪裏獲得金錢,如何又把錢花出去,花錢途徑是選擇消費、投資、理財、購買保險還是儲蓄。這就是財務上最基本的現金流的問題,把它用表格呈現出來,就是簡單的財務“現金流量表”。
再比如說壹個家庭,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資、勞務、轉讓資產等等,支出包括日常生活油鹽米醋、教育培訓、電影音樂娛樂消費等等,每月或每年總體計算壹下,看看這段時間家庭總的收入減去總的支出,剩余部分就是家庭凈收益,或者叫此段期間的家庭利潤,把它用表格呈現出來,就是簡單的財務損益表(或利潤表)。
如果妳能在做活動決策時都會思考壹下此事項對金錢有什麽影響、是個賺錢還是賠錢的買賣,那麽恭喜妳,妳已經開始走上“財務思維”的康莊大道。其實,就是這麽簡單:凡事都想想是賺還是賠,要花多少銀子,又能收到多少金子,最後能留下多少錢。這就是培養財務思維的最基本思路。
什麽是財務思維?
很多人可能壹聽到“財務”二字,立馬就會頭大,說財務全是會計金融稅法的專業術語和壹大堆數字,“剪不斷,理還亂”,簡單壹接觸就會讓人生煩。
其實除了數字本身比較枯燥、單調外,還與我們這些財務從業人員自身比較喜歡“內秀”有關,大部分財務從業人員都和我差不多,不擅長交際,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長期以來,這就造成了外界對我們財務從業人員的壹個直觀看法——木訥。其實,我們都是內秀(宅男、宅女),時髦壹點就是“悶騷”。呵呵呵,得罪同行了!
財務思維,簡單解釋就是個人或組織在做決策時把損益、現金流等因素考慮進去,這就是擁有了財務思維。至於以上因素考慮的是否全面合理,那是後期自身能力和修煉的問題,而不是思維的問題。
不管是開拓新市場,還是收購新公司,決策者腦海裏總是會想著這單到底能掙多少錢。有了這個念頭,收購企業或開發新市場時,必然每天更新企業的估值和收益表,對成本、收益、凈資產等各項進行估值時也是慎之又慎,以免花了冤枉錢。
財務不是僅僅局限在歷史數據中,還非常關註未來的發展。財務包含範圍相對比較寬泛:會計、稅務、融資、預算、計劃、內控和統計等等。如果把財務僅僅定位或者局限在以前賬房先生的記賬範圍內,單位財務部門將失去其大部分功能;這就相當於企業聘請了壹個著名的俄羅斯大力士,但僅僅是讓他坐在傳達室看大門,同時還嫌棄他拿工資。
日本資深會計師安本隆晴在其著作《人人都要有財務思維》中曾經提到:經營決不會永遠壹帆風順,若不能覺察到伴隨而來的風險,並且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就無法持續或發展下去。這時候如果用財務思維,將會有不壹樣的結果。用財務思維去思考、考量壹家企業,所得到的數字非常有幫助。財務報表是經營者壹段時間的成績單,也是反映公司目前狀況的鏡子,就如同體檢壹樣,妳自己或許沒有註意到有問題,但當體檢時出現了“異常數值”,就有必要加以註意了!
財務概念辨析
1、“有利潤”≠“賺到錢”
企業發展是為了賺錢,但是否真正賺到錢僅看利潤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看現金流。假設,妳有壹套房子購入時80萬,現在出售150萬,約定購買方半年後付款。現在問題來了:出售房產這個行為產生利潤是70萬(150-80),但當期現金流入為零。表面非常好,就是沒收到錢而已,但如果妳因為意外原因急需150萬現金,沒有現錢就會導致個人破產,這時就會看到問題表面下面的陷阱。現金為王,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更為重要。如果只看賬面數字,盈利壹大堆,這顯然是僅僅停留在會計思維。必須從數字當中跳出來,認真分析現金流,這樣才會有壹個相對準確的判斷。企業死亡往往不是因為利潤少,而是因為沒有現金,轉不動了,導致瞬間死亡。既要考慮利潤,又要考慮現金流,這才是真正的“財務思維”。
2、“資產”≠“財富”
大家判斷壹個人或者壹個企業資產大小的常規觀念是看其財務報表中總資產數據的大下,但僅僅擁有更多的總資產不壹定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如果總資產中包含大量無用、無效資產,這不僅不是財富還有可能是負債,因為妳可能為了維持它們還要支付保養費。所以我們壹定要澄清的壹個觀念就是:資產不等於財富。
我們總是認為擁有更多的資產,我們就創造更多財富。其實壹個公司最值錢的是創造收入的能力,因為所有的公司資產歸根結底都是沈澱的成本,而成本就要看客戶願不願意為其買單付錢。所以說,財富其實是取決於資產最終轉成多少收入的能力。
3、“控制成本”≠“壹刀切的砍經費”
若銷售額不如預期或者企業內資金比較緊張時,企業首先就會想到要控制並削減成本和費用。談到削減費用時,馬上想到的就是活動削減策略。“因為停止原本計劃的活動,本部門可以削減10%的經費”,這是很常見的案例。如果同樣的活動可以用別的方法低價完成倒還好,假如不能用別的方法解決,營業額將會隨著活動的萎縮也變得越來越低。顯然,控制成本和費用不能進行“壹刀切”的模式,需要依科目、項目和內容,壹壹進行分類分析、分類檢視,查看是否還有改進改善的地方,進行分類控制削減。
例如:廣告宣傳費或促銷費等直接與營業額有關的費用,就不應該單純地“壹刀切”進行刪減,不妨全部從頭檢視過去的做法,然後比較並分析削減各項費用後的結果,全面變更做法。若以“壹刀切削減30%”這種方式來實行成本空管,也會削減了真正有必要的經費。
最厲害的成本控制削減方法是“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策劃方案”,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社長原田泳幸,曾在他的著作《不斷勝利的經營》中說到:“削減成本就是“花更多錢,提出更賺錢的策劃方案”。經營越是險峻之時就越要討論花更多的錢去投資,若不如此,以後就不可能復活了。”不要被壹直以來運用金錢的思維拘束,要思考用什麽全新的方法來運用金錢以提高營業額,有必要徹底想清楚並慎重實行。
4、什麽是成本?
成本的概念是什麽?成本概念分為傳統會計上的概念和經濟學上的概念,我們既要學會區分也要學會在什麽場合下使用哪個概念去解決問題。傳統會計範疇中定義:(1)是生產和銷售壹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2)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3)為達到壹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傳統會計範疇中的成本概念比較容易讓人理解,也是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掛在嘴邊的成本內容,但是這個傳統會計成本的概念和內容在給財務管理做決策時卻常常形成誤導,為什麽這麽說呢?先來看看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為達到壹種目的而放棄其他目的所犧牲的最大代價。它和財務管理中機會成本的概念基本壹致,也是財務決策中經常使用的概念。我們每個人,特別是財務從業人員壹定要學會區分並能熟練運用這兩個概念。
簡單說,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壹個資源,它有若幹的選項,被選中的那個選項,它的成本就是那些所有落選的選項中,價值最高的那個。
做個有戰略大局觀的財務人員
當下,只關註歷史數字的財務人顯示是要被淘汰的。為什麽這樣說?如果妳不了解行業發展動態、不了解公司業務市場行情,妳怎麽能做出準確、客觀地財務報表。退壹步講,就算報表的數字毫無錯誤,但是對企業的發展又有什麽意義?財務人員的戰略大局觀來自於對所在行業以及對公司業務的理解。
有了戰略大局觀,妳才能從數字的局限中脫離出來,關註到壹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從而確保妳提出的財務決策對整個公司的發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