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就業的勵誌故事1
壹個女大學生在上海求職的故事!!!
按次數算,這是第三次來上海了。第壹次是去年夏天。明媚的陽光,不算太熱的夜晚,各種國際建築,熙熙攘攘的城隍廟,時尚的購物中心,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混亂的交通道路,撲朔迷離的紅綠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是今年3月。都說“陽春三月去揚州”,三月是春回大地的日子,而我卻在這個三月失去了這份閑適的心情。父親,朋友,同學都不太理解我為什麽要去上海找工作。其實我也不太了解。雖然找工作的過程並不那麽順利,但依然動搖不了我留在上海的信心。我希望在這裏立足。
在面試的時候,妳經常會被問到這樣壹個問題,“妳為什麽來上海找工作?”。是啊,怎麽了?我想知道我是否可以。我唯壹知道的就是“我在老家待太久了,我想出來。”除了上海,我這輩子都沒出過湖北。省內只去過三個城市——宜昌、荊門、武漢。在武漢呆了三四天,荊門走了三四次親戚,隨便想想都可憐。
宜昌不好嗎?不,宜昌非常漂亮。我太老了,不能壹直呆在溫暖的地方。溫室裏的東西太脆弱,經不起壹點風吹雨打。人也壹樣。當溫暖的地方再也容不下自己的時候,我們該怎麽辦?
找工作比我之前想的要費時很多。從三月份到現在已經四個月了。3月底找到壹份文員的工作,自稱是做配件的外貿公司。這對於我這個國際貿易英語專業的尷尬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上班的時候發現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壹樣。來看樣品的外國人基本都是中文流利或者有翻譯陪同,所有的貨物都不需要送到國外,也就是說實際上是內貿公司。其實這些都不是我離開的真正原因。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那家公司的老板說他推崇國外的社交禮儀,上海也是壹個開放的城市。他覺得我太保守,希望能逐漸改變我,所以要從牽手、拍背、多擁抱開始,頻繁接觸,幫助我盡快適應。於是第三天就離開了公司。
在這之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直到4月底,就在我逐漸放棄“先找工作再回學校答辯”的想法時,我找到了壹份看起來很有前途的工作,讓我以為新的生活即將在這裏開始,卻忘了世界上沒有美好的事物。
有三輪面試,可見公司的正規性和人員選拔的嚴格性,但其實每輪面試的內容都差不多,只不過每次面試的人都不壹樣,公司是否真的正規,只有在公司實際工作壹段時間後才能知道。他們還告訴每壹位面試官,面試通過後,無論業務員應聘與否,都要經過壹個月的培訓期,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剛開始很猶豫,因為離居住地太遠,面試時被告知底薪1600元/月,和之前在招聘會廣告上看到的2000-3000元/月不壹樣。但他們說做生意底薪很低,而且業務員主要靠提成生活。他們公司業務員第壹年平均月薪2900左右,我最後去了。
訓練日很輕松,大家都很積極。也是在培訓過程中,大家終於了解了公司的業務情況、薪酬結構和真實的薪酬待遇。公司主營光纖接入互聯網,目標客戶為大中型企業或對網絡要求較高的小型企業和辦公室。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計費率很低,不過還好傭金高。除去初裝固定傭金1,000元,每單每月最低租金傭金約1,000元,公司主管談判能力強,出單率高達90%。工資呢?說起來真的很寒心,1000元/月的底薪+200元/月的績效+240分鐘的電話通話量200元/月。從2000-3000元到1600元,然後妳可能會拿到1400元/月。我不禁懷疑他們之前說的壹切對我有利的話。如我所料,如果壹個月後能拿到1200元我就感激不盡了,而且開單難度比我之前知道的要大,業務總監的談判能力也沒有傳說中那麽強。就我在那家公司呆了壹個多月,學到的東西可以說是崩潰壹次,成功的幾率不到30%。所以我從學校回來後,又離職了。
第三次回來找工作,遠沒有之前那麽積極。首先,我懶懶的給自己放了兩周假。室外的太陽白得刺眼,我感覺自己就像壹堆站在路上的燒烤。前兩周還積極跑招聘會,後來就不跑招聘會了,就在招聘網站發簡歷。其實跑了這麽多招聘會,我覺得招聘會的效果還不如網絡投票。因為大部分招聘會都是做銷售的,如果妳不想做銷售,網上招商會更合適。經過上次的電話銷售,我意識到自己目前不適合做業務,所以我這次的目標很明確——前臺或者行政,助理什麽的。通知了我五次面試,其中三次是我過去發現的,感覺很不滿意。另壹個面試官以為我在復試的時候預計會在前臺待壹小段時間,他希望至少是兩年。雖然現在本科生很多,但除非有特殊情況,本科生做前臺工作基本不可能超過兩三年。在行政、人事或財務上必須有所突破。最後剩下的公司是上海沃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在該公司工作。剛開始好像公司只是給其他企業做網站,現在公司在運營壹個新項目——職貓招聘網。不同於壹般的招聘網,jobcat還率先創新推出美妝人才網,這是專門為女性求職者開設的綠色快車道。
我已經在公司呆了四天了。雖然我不是特別了解公司的獨特理念,但就我個人而言,這幾天的工作環境和同事讓我感到輕松愉快,所以我會在這家公司好好表現,作為我職業生涯的開始。
有沒有朋友願意把自己的工作故事分享給我,和我壹起分享?
大學生就業勵誌故事2
在今年福鼎市舉行的首屆山海服務供需見面會上,發生在兩位女大學生身上的成功應聘故事壹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當很多大學生都在四處奔波找工作的時候,為什麽財神爺眷顧他們,為什麽他們在求職中會勝出?
兩個女大學生都是福鼎人,壹個是福鼎市的,壹個住在琴嶼鎮,壹個叫李青,壹個叫羅茜茜。在成為福建彥俊紙業有限公司員工之前,他們的經歷略有不同,但因為壹場招聘會,他們成為了同事,在代表公司招聘員工時,從普通應聘者壹躍成為“考官”。
3月13日,福鼎將召開山海服務供需見面會。消息壹發布,就引起了很多需要就業的人的廣泛關註。招聘會當天,有3000多人參加。李青和羅茜茜在這次招聘會上也做了精心準備。這壹天,他們早早來到招聘會。在招聘會提供的眾多招聘信息中,福建彥俊紙業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隨後他們向彥俊投了簡歷。簡歷壹投,雖然沒有100%的把握申請成功,但畢竟投下了希望,所以在等公司通知我面試。
李青平時沒事就睡到自然醒。第二天,她像往常壹樣睡得很晚。但是壹個電話吵醒了她。電話是《彥俊》報社的工作人員打來的,說她被要求去面試。李青不敢怠慢,放下電話,匆匆趕往指定地點面試。在采訪現場,李青回答了提問,並與侃侃進行了交談。她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贏得了企業老板的好評。壹周後,李青正式成為彥俊紙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壹名員工。羅茜茜也接到了這個電話,她也加入了“彥俊”紙業,成為了“彥俊”的壹名員工。
3月28日,在福鼎市,她和羅茜茜代表“彥俊”,以“考官”的身份出現在招聘會上,完成了從應聘者到“考官”的轉變。這種毫不費力的改變和她兩年多的求職經歷不無關系。
2006年,李青從福建的壹所大學畢業,主修市場營銷。李青認為,這個專業在大城市找工作相對容易。所以畢業的時候,她沒有回來,而是直接留在了福州。經過壹年多的培訓,有了壹些工作經驗,她想去壹個更好的工作環境,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就這樣,2008年春節剛過,李青只身來到上海,開始了“求職之旅”。經過七個小時的顛簸旅程,李晴向往的地方終於到了,她的心情隨著人潮而激動。她在上海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找工作,先在上海“立足”,然後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很快就在上海壹家公司的客服部找到了壹份接線員的工作,月薪2000多元,這無疑增強了李晴在上海旅遊的信心,肯定了她的能力。但她發現上海的生活成本也很高,月收入2000多元,但並不寬裕。
去年下半年,壹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襲擊了李青的公司,讓她失去了立足之地。因此,她不得不重新開始找工作。上海是壹個強調學歷的地方。只有大專學歷的李青,找工作時沒有知識優勢。但基於她過去壹年的工作經驗,壹家房地產開發公司錄取了她,但工資只有1000元,比原來的工資少了很多。這樣的收入無論如何也留不下上海。僅僅過了三個月,我就回福鼎老家過年,在家裏呆了很久。直到3月13的招聘會,李青的求職欲望才被重新點燃。
和李青壹樣,羅茜茜也有在外地找工作的經歷。在外生活的艱辛讓她想回來找工作。今年春節,她結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福鼎。在家的這幾天,她壹有時間就會瀏覽人才網上各個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如果人才網上有適合她的工作,她有時會給公司打電話,但合適的工作很少。
現在政府舉辦的大型招聘會為用人單位和應聘者提供了壹個很好的對話平臺。不僅李青和羅茜茜從應聘者變成了“考官”,更重要的是,現在有超過1000名求職者在招聘會上找到了“親家”。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勵誌故事3
說實話,我現在對未來的要求越來越低了。我曾經認為我可以做壹些偉大的事情,比如成為壹名作家和政治家。現在唉,覺得自己除了做壹個平庸的人,什麽也做不了。
寒假前,大約65438+10月25日,北京有壹場全市性的招聘會。我們早就聽說了這次會議,並對它寄予厚望。我們都去了,去了之後覺得很失望,尤其是那些以前不常參加招聘會的同學。壹是專業有限,很多單位不需要學歷史的學生;二是這些單位本身條件不好。更麻煩的是,大部分單位的招聘啟事都把北京戶口列為重要條件之壹,這意味著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公平競爭,就連上街的公務員都要求北京戶口!我考了公務員,沒用。
投了三份簡歷,都是中學之類的,還有壹份是分校的。不知道在北京郊區的什麽地方。就這些,免得浪費票款。我們同學的情況和我壹樣。有壹部分沒投簡歷,只有壹個京籍同學情況好壹點,投了8份。
去參加這個會之前,人還是有些想法的,總覺得自己應該有所收獲,但是回來之後,就是壹種感覺,又壹個希望破滅了。
心情郁悶的我利用寒假回了趟老家重慶,看看那裏有沒有適合我的工作。說實話,這次回家,我對工作的整個觀念和心態完全變了。回去之前,我還是想回去工作。在我的想象中,以我的條件,應該可以回政府機關,好學校,報社,電視臺,但是我可以回去看看。根本不是這麽回事。重慶有很多公司,但還不是真正的商品社會。想進好單位,沒有關系是不可能的,哪怕妳是北大的學生。這讓我很失望。
但是,失望就是失望,行動總是需要行動的。第二天,我去報名重慶的公務員考試。地方公務員的招錄形式和國家是壹樣的,不同的是由各個部門單獨招錄。我想考綜合,就拿著系裏的介紹信去了。當時接受報名的店員態度不是很好。看了我的材料,知道我是北大的,態度稍微好了壹點。可是,我看了看我的專業,她說,我們不想學歷史。我說:為什麽?她說:不是寫的嗎?!我們只招歷史碩士,妳的專業比較特殊。我想:她憑什麽說我們專業特別?她知道我們學到了什麽嗎?!但我當時沒反應過來,也沒問她幾句,就走了。
這讓我明白了:回家當公務員好像是不可能了,當時覺得特別壓抑。以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有了北大的牌子,回家找個好單位應該沒問題,但現實是關系強於實力。況且家鄉的建設、文化環境、工作條件確實不如北京或者壹些沿海的地方。但是,我不能放棄。後來找了壹些熟人幫忙問了壹下新聞單位的招聘情況,比如重慶日報,人家都說現在不招了。抱著試壹試的心情,我設法聯系到了電視臺的實習。反正學點東西就好。
我在重慶電視臺社會新聞部實習了兩個星期,時間很短,但是我感覺收獲很大。之前沒有真正工作過,不知道專業人士的感覺。雖然實習期間沒有做什麽具體的事情,但是工作的感覺和在學校學習真的不壹樣,挺充實的。我很幸運,壹去就帶了兩個記者跑新聞,不像有些實習生去了之後讓妳看兩個星期的報紙。壹開始,我有點不舒服。壹直覺得周圍的環境很俗,人很無聊,工作又復雜又累。不像我們在北大的時候,聊的都是高級話題。但是過了壹段時間,我發現只要妳投入進去,總是有樂趣的,環境沒有那麽重要。以前在學校,我總是異想天開,腦子裏全是幻想的東西。離開那個環境,進入現實生活後,我才明白,人要腳踏實地的生活,不要幻想。
我和帶我去跑步的兩個記者相處的很好。他們都是年輕人。雖然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但是他們很努力,也有自己的夢想。我覺得相比之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就沒那麽大膽了,總是怕這怕那,想太多,總想著壹出校門就找個好單位,而不是從基層做起。以前很看得起自己,現在發現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別人比起來太低了。
大學生求職最全故事:從迷茫到成功。春節過後,我也回母校南開中學聯系了壹下,因為我壹直覺得當中學老師很適合我。因為大家都很熟悉,所以我有了更多的自由。如果我真的回去,做英語老師應該沒問題。南開中學環境好,收入好,有寒暑假,對我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重慶找工作的時候,感覺踏實多了。我甚至忘了我是北大的學生。的確,進入壹個具體的單位,面對各種復雜的人事關系和層出不窮的不可預知的事情,這就是我想接受的工作後的生活狀態,這和在學校裏學的有天壤之別。無論如何,我在學校學不到這些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我必須務實。
我的中學同學也在找工作。他們都勸我留在北京,就像家人壹樣。畢竟對於學文學的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人總是有理想的。所以現在,我的計劃是:如果能留在北京,我就留在北京。如果我不能留在北京,我也不怕回去。
回到北京後,發現很多同學都找到了單位,安頓下來了。我們系的情況還是沒有太大改善。只有壹名來自北京的學生與外國會計事務所簽約。
今天去招聘會投了三份簡歷,其中壹份是鳳凰衛視的。我以為我有電視方面的工作經驗,不算突兀,但是給鳳凰衛視投簡歷的人不計其數,所以估計沒戲。其他很多單位不盡如人意,大部分是私企,很多同學連簡歷都沒投。現在對招聘會的熱情越來越小,以後只會更差。我們學校畢業生分配的最後死亡極限大概是5月。在此之前,可能會有壹些來自全國各省的招聘團,但我覺得這和我關系不大。如果我不能留在北京,我會回去慶祝。各地條件不是都差不多嗎?還不如回外省老家。
兩周前,壹個朋友介紹我去壹家私人博物館做英語翻譯。我每天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去那裏,然後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回來。我每周去博物館四天,在學校上課三天,寫論文。我筋疲力盡。對我來說,壹方面我想學點東西,因為私人博物館在中國是個新生事物,很多外國人對它感興趣;另壹方面,我也想找份工作,因為和我的專業不謀而合。當然,解決戶口是不可能的,但是沒有戶口,我還得在北京混日子。反正現在要求越來越低了。先有工作就好。未來會怎樣?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