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縣是中國壹個古老的縣名,位於長江以南。惠濟之地原屬百越分支於越,公元前222年(秦朝)建縣。郡屬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轄春秋時期長江以南吳越國故裏。
西漢初,是韓信、荊王劉賈、吳王劉弼的地盤。七國叛亂後恢復,又稱吳郡..西漢末年,會稽縣的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和福建部分地區。是當時管轄範圍最廣的縣之壹,隸屬揚州刺史署監管。東漢中期,吳軍設在會稽縣和浙江省以北的縣。會稽郡遷山陰郡(今浙江紹興市),領十五郡。
三國吳時期,會稽郡分設臨海郡(今浙江東南)、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金華、衢州)。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紹興、寧波兩地。
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立吳州。楊迪改吳州為越州,後改會稽縣。初唐恢復越州,唐玄宗改越州為會稽縣。當唐肅宗恢復越州時,會稽縣不復存在,後來成為越州和紹興的別稱。
:
縣名的由來:
會稽縣因會稽山而得名。相傳,夏時宇被稱為會稽山,意思是會計。
《史記》中記載了西漢時期流行的壹句話:“或者說,虞將為江南諸侯,功成而崩。因為他的埋葬,他被命令做記錄。會檢討者,會計也。”
《越絕書·列傳》寫道:“於開始憂民救水,去了大嶽,去了茅山,做了大會計,成了高潔賢德之人,改名茅山嶽會稽。”
會稽人王充在《論衡·徐庶篇》中引用了吳軍的話:“此山名在會稽。於霞獵遊以此山為基地,名為名郡,故說要錄之。”
參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