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 開始研究西方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1992年11月30日 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即基本準則,1993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1993年到1996年 起草了30余個具體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和草案,但沒有全部正式頒布實施。1998年5月 正式加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98年10月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成立。 1997年5月至2000年 陸續發布13項具體會計準則。2001年初 發布8項企業會計準則,其中5項準則是對以前準則的修訂。2002—2003年 發布3項新的會計準則和壹項修訂的會計準則。2003年 會計準則委員會進行了換屆改組,加快了準則制定的腳步。2005年6月2日 發布修訂《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2005年6月22日 發布外幣折算、分部報告和財務報表列報等3項具體準則草案征求意見稿。2005年7月19日 發布資產減值、企業合並、合並財務報表、生物資產、石油天然氣開采、捐贈與補助和投資性房地產等7項具體準則征求意見稿。2005年8月12日 發布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職工薪酬、企業年金、每股收益和所得稅等6項具體準則征求意見稿。2005年9月21日 發布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等4項具體準則征求意見稿。2006年1月4日 發布股份支付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2006年2月15日 正式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
據此可以看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展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從80年代到1996年,這壹階段主要是對國外的學習、借鑒,以及國內關於制定我過的企業會計準則的討論階段和嘗試階段。第二階段是從1997年到2000年,這壹階段內,發布了具體的13項會計準則,突出特點就是針對當時我國經濟運行中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而制定的,主要是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第三階段是從2001年到2003年,這壹階段發布了8項準則,突出特點就是面對97年準則導致的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標準,最主要的特征是放棄了公允價值計量,認為我國沒有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第四階段是從03年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後開始到06年2月新準則的頒布。06年準則的頒布,標誌著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起來,可以說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06年準則正式實施以前,在我國的會計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企業會計制度》。這壹時期是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存階段,但準則是處於附屬地位的。準則和制度***存的壹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容易造成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混亂,因而我國才加快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