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
西漢禮制研究中的"代代學"先驅。生卒年不詳。Word嚴俊。《成安縣誌》記載,梁(今河南商丘)魏縣(今河北成安東南)人。任新都是的陶老師。與哥哥、兒子戴勝,同窗“李”在來世。當宣帝被任命為醫生時,他被稱為“大夫”,也被稱為“太傅之禮”。他選錄了古代有關禮儀的各種論述,整理出《大代李記》八十五篇,至今仍不完整。
戴勝
西漢禮制研究中的“戴孝學”先驅。生卒年不詳。《成安縣誌》記載,子慈君梁(今河南商丘)魏縣(今河北成安東南)人。任九江太守。“李”跟我大德叔叔是有來世的。當宣帝被任命為醫生時,他參加了石渠館,並被稱為“戴孝”在世界上。《小戴禮記》中收錄了古代禮儀方面的論述,也就是現在的《禮記》。
戴奎?—396)
東晉的文人畫家雕塑家。“道安”這個詞。喬軍羅縣(今安徽宿州)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論,寫了《釋疑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雕無量佛,脅菩薩。還為瓦罐寺雕刻了《佛五》,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和獅國(斯裏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被稱為“三絕”。畫的人物和風景也很獨特。戴博和戴青都會畫畫,戴青也是當時著名的雕塑家。
戴樹倫(732-789)
唐代詩人。男青年壹詞,曾用於第二個男性。潤州金壇(今江蘇)人。我年輕時曾師從小石英。曾任新城都督、東陽都督、福州刺史、榮官使。晚年,他自請道士。他的詩多表現隱居生活和閑適心境,但婦女耕田之旅和荒原詞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辛。論詩,主張“詩人之景,如藍田艷陽天,富玉產煙,不可置於迫在眉睫之前”。原始收藏已經丟失。明代編纂了《戴樹倫集》,其中有許多宋元明初人所作的詩。
戴嵩
唐代畫家。生卒年不詳。韓璉的弟子宋,韓璉鎮守浙西時的巡撫。他擅長畫田家和川院的風景,尤以寫山澤的水牛而聞名。後人稱之為“野筋骨之奇”。相傳畫了壹頭飲水牛,水中的倒影與唇鼻相連,所以觀察很細微。明代李日華對其畫的評價是:“識象紮實者,非勤,惟神耳。”與韓幹畫馬並稱“漢馬代牛”。傳世作品有《鬥牛圖》。
戴復古(1167?)
南宋詩人。字型是石屏。臺州黃巖(今浙江臺州)人。他長期浪跡江湖,八十多歲才去世。他向陸遊學習詩歌,受到晚唐詩歌的影響。他有壹種天生的語言,是江湖派中比較有成就的作家。有些作品指責當時的統治者竊取和平,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他還會寫詞,文筆豪放。有《石評詩》和《石評詞》。
戴(1244—1310)
元代作家。初字帥,字曾博,號源。奉化(今浙江)人。宋憲春七年(1271)進士,元大德八年(1304)。61歲時被推薦為忻州教授。然後調到梧州,因病辭職。論詩提倡活在唐朝,學在過去,詩風清麗深邃飄逸,傷懷悲憤之詞。著有《山先生文集》。
戴亮(1317—1383)
元代詩人。能叔壹詞出自九嶺山。浦江(今浙江諸暨)人。曾任淮南江北等地秀才。吳中後,據張士誠。渡海到登瀨後,打算返回元軍。武鶯隱居在四明山。洪武十五年,被召到京師,想和他壹起做官,於是他抱病入獄,違背了毛的遺願。待罪之日,著書辭舊,仍以忠孝大節為語。次年,他死於獄中。或者自殺了。他的詩大多歌頌和懷念元朝的統治。還保存了壹些著名中醫的傳記資料。九嶺山有房集。
戴進(1388—1462)
明初畫家。字金文,出生於錢塘(今浙江杭州)。擅長畫山水、人物、動物、花卉、水果等。境界深遠奇妙,用筆雄渾有力,用色巧勁。人推明院第壹手,人稱“浙派”創始人。
戴本孝(1621—1691)
清初畫家。字役,號鷹阿山橋。休寧現在是安徽人。父親穿厚衣服,明絕食而死。此孝死於布。他能寫詩,畫風景畫,寫卷軸畫和小場景。他擅長用幹筆焦墨。山巒山谷不復雜,意境蒼涼,元代人作畫有意思。戴名世(1653—1713)
清朝的歷史學家。字田祐,號祐安,人稱先生。安徽桐城。散文擅長史傳。康熙四十壹年(1702)出版的《南山集》,采用了方在雲貴所記載的南明帝的大部分時事。57歲,秀才,翰林院編修。三年後,欽差大臣趙慎喬被瓦解,以“謀反”罪被殺。這個案件涉及數百人。方已死,亦遭屠戮,為清代四大文字獄之壹。
戴震(1724—1777)
清代學者和思想家。東原這個詞。安徽休寧人。溫雪祖籍婺源,現屬江西江永。以當老師為生。乾隆年間,他被任命為編譯官,後來他被授予了秀才背景,庶吉士被授予國子監。在博物館呆了五年,病死了。他學識淵博,背得滾瓜爛熟,學習上實事求是,不迷信前人,不自以為是。擅長考證和訓詁。他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很深的研究。精通古音,韻類轉正為負的例子。本文從廣韻系統分析入手,辨析了等洪虎細與韻的異同,創立了古聲九類二十五部說和陰陽入反說。他對經學和語言學都有很大貢獻,是壹代考據大師。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義釋義》、《音韻考》、《音韻表》、《方言解釋》等。後人整理了戴的遺書。段玉裁、王念孫等訓詁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戴(1728—1789)
清代作家與官員。字,號圃,號省翁。大余縣(今大余縣)人。戴家境貧寒,從小聰明英俊。13歲入郡學,能寫詩,被譽為“神童”。在子弟考試時,受到南安府知府和江西省的表揚,被選入官學。從那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乾隆十八年(1753),在次年的考試中被選為副榜,並被選為興安(今橫峰)縣的教參。二十二年(1757)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編輯。二十七年,在江南鄉試中擔任副主考,入選的學者有江永、朱筠、戴震等博覽群書、寒門子弟。後來又為江南路、四川路監管帝國。四十三年(1778),次子,曲恒宮考第壹,中狀元。元帝和弟弟都是袁媛人,長子辛亨(乾隆四十年進士)和曲衡都進了翰林院,並稱“西江四代”,“為增添了典故”。第壹個袁還主持山西,湖北和其他省份的鄉試後,取決於安徽。光祿寺的邵青,太常寺的邵青,太仆寺的邵青等。,工作了51年因病當官。多才多學,名重於家。進入翰林院後,詞章被“甩了壹陣子”。唐宋詩詞80卷。
戴曲恒(1755—1811)
清代頂級學者和官員。字何誌,號蓮,江西大余(今大余)人。戴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科舉獲戊戌變法狀元、狀元稱號。文衡當選後,厭倦了江南鄉試、湖南鄉試。嘉慶初年,所有要為儀式寫的字都出自他手。他是嘉慶年間的重臣,在政治上謹慎而有遠見。歷任學士、軍務尚書、體仁閣大學士。1811年病死,賜太子。著有《真武齋詩》。擅長畫風景畫。乾隆三十六年(1771),試作廬山瀑布圖。以父首元、叔中元、兄心,皆朝中顯赫,合稱“西江四代”。
戴(1801—1860)
清代畫家與官員。字醇士,號裕安、松平、陸創居士、京東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壹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帶病官歸。他是崇文學院的講師。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杭州,溺死,謚號節。作品以詩書為主,擅長繪畫。四王之後的著名山水畫家,素有“四王後勁”之稱,與清代畫家唐逸芬齊名。山水早年師從王逸,後又模仿宋元大師,對王蒙、真武更有收獲。看到巨然晚年的原作,他對用墨有了深刻的理解。道光年間,宮廷書畫大多出自他手。他還會畫花鳥、人物、梅朱軾,他的筆墨妙不可言。秦的評語是:“古作形神兼備,稍有不恭,無所戒備,蓋限於資。”寫出來的竹石速寫,勻稱得體,卻依然被小路束縛,無法另組家庭。“還有《苦齋集》和《苦齋畫徐》。
戴旭(1805—1860)
清代數學家。字,號何叔,號鐘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與此同時,他還與壹起研究了三角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和橢圓的求圓問題,並繼續了項的工作。代表作有《對數化簡法》等四種九卷,出版於《求表敏捷》壹書。得到任意指數的二項式展開、對數展開和三角函數對數展開,並用於計算對數表。也是《四元玉與細草》的作者。戴旭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壹種簡單的“開方求對數”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技巧”兩個定理,比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
戴相龍
戴相龍,男,漢族,6月出生,江蘇省儀征市人,1944 165438。1973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畢業於中央財經學院會計系,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1995—2002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2002年至2007年任天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戴秉國
戴秉國,男,土家族,1941年3月出生,貴州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 * *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他畢業於四川大學外語系,獲俄語學位。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外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還有戴、戴笠等黨內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