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處理內容分散,處理環節繁瑣
傳統會計受手工操作能力的限制,需多名會計人員分工協作才能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為了便於人員職責分工和管理,需要分割會計核算過程,分解會計核算內容。
每人完成整個過程中的某壹段某壹部分內容,如憑證按收、付、轉甚至更細形式分類編制,帳薄按不同科目分工登記等。
2、內部數據核對體系復雜,處理流程重復
由於人工操作在任何環節、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計算、記錄方面的差錯,因此,為了保證會計核算內容的正確可靠性,在手工會計系統中采取了專門的方法:首先分總帳和明細帳(日記帳)平行重復記帳,通過帳帳核對來檢查記錄的正確性.
其次,在帳務處理的主要環節建立平衡校驗控制點,以檢查每壹步數據處理內容的正確性,如記帳憑證、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表、資產負債表等自身都體現著平衡校驗機制,可以有效地檢查本步驟或上步驟數據處理方面的差錯。
這種通過低效率、重復處理來換取數據處理的正確可靠性,是手工會計核算形式的壹個重要特征。
3、處理的周期比較長
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壹般以月(季、年)為周期定期產生會計信息,平時只作分散核算,不經過特殊處理是很難得到各項綜合會計資料的,事後定期核算是手工會計核算形式的又壹個重要特征。
擴展資料:
信息技術的引入,為各種會計計量和計算方法的運用、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為選擇更科學合理精確的會計核算方法創造了條件
如在存貨的進、銷(發出)、存核算中可選擇單品移動加權平均法,實時計算存貨和銷貨(發出存貨)實際成本。
2、為建立和運用新的會計方法創造了條件
如在自動化生產企業中,通過自動化儀表、傳感器或其他自動化數據采集裝置,把各種原始數據在產生時直接輸入計算機,並實時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和進行差異分析。
3、從會計計量方法上看,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建立多元化的會計計量方法體系創造了技術條件。
從會計信息方面來看,將從處理確定的、單維的傳統會計信息領域,發展到能同時處理不確定的、多維的經濟信息領域。
從時間方面看,對過去的核算、對現在的控制、對未來的預測等方法將進壹步完善和體系化。
百度百科-會計手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