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的管理監督職能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工作基礎,而會計監督是會計核算的保證和目的。兩者必須結合起來發揮作用,才能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經濟活動,有效地控制經濟過程,提高經濟效益。如果沒有可靠的、完整的會計核算資料,會計監督就沒有客觀依據。反之只有會計核算沒有會計監督,會計核算也就沒有意義。
(1)沒有辦法監督。社會風氣不理想,會計根本無法守住自己的這片凈土,在實際工作中來自各方面,特別是企業內部的壓力,使得會計人員無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會計監督,領導會計,長官報表的問題在許多單位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2)沒有力量監督。關鍵時得不到領導全力支持,
操作中得不到群眾的廣泛理解和積極配合,在會計業務的過程中不能完全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有效的監督。許多單位的行政負責人大多是非經濟管理專業出生,對會計工作、會計制度方面的知識甚少,許多不合規定或不合法的業務也強壓財務人員去辦理,出了問題也總是以自己不懂財務為借口,而把責任推給會計人員。
(3)沒有精力監督。會計工作辛苦繁雜,待遇不高,行使職能缺乏基本保障。於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成了我國會計監督職能作用狀況比較準確和生動形象的描述。
(4)沒有能力監督:私有經濟的企業主,以及產權分離後的公有經濟的經營者,他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了自己的某些特定目的也不允許會計人員能真正行使監督的職權和發揮監督作用。《會計法》將會計監督這樣壹個神聖的工作職責賦予了會計人員,但會計監督長期以來卻未能在會計工作實踐中得到真正的落實,未能安家落戶於會計工作實務之中。人們因此對此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但未能形成***識,更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會計理論界的壹些人士也對會計到底有無監督職能產生了懷疑,也認為會計監督這壹職能是不是財務會計本身固有的,而是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自身無法進行經濟監督的情況下賦予會計人員的,這也是至今在理論界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由於這樣的客觀存在,使會計人員的壹些職能得不到正常發揮,同時也影響了會計實踐的發展。
(三)會計在經濟預測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會計的職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壹些新的職能不斷出現。壹般認為,除了會計核算、監督兩個基本職能之外,還有分析經濟情況、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等各種職能控制。隨著管理對會計要求的提高,會計核算不僅僅包括對經濟活動的事後核算,還應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決策;而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則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核算和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按計劃和預定的目標進行。 國家歷來對會計工作都相當重視,要求每壹個作為企業家的廠長、經理,除懂得學好必須的經濟理論外,還需要具備壹些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即:各項財務制度、經濟法律、商品的流轉、核算,通曉資金、費用、利潤情況,企業計劃,預算、統計知識。運用計劃、統計的數據,分析內部、外部情況,進行組織指揮工作。因此,壹個標準的企業家,既要具備生產知識,更應較多地懂得財務知識,有經濟頭腦,熟悉本企業的成本,資金利潤等項經濟指標,隨時掌握產、供、銷各個環節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在經營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開拓新路子,取得新成績。
特別是當前,企業轉型變型的形勢下,對經營知識的素養尤為重要。因此,會計人員除做好日常的業務工作外,還應擔負著為經營者和管理者做好經濟參謀的工作,讓管理者和經營者能真正關心財務人員,支持會計工作,這樣才能使會計工作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核算、管理及經濟參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