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存貨收入的核算規範 存貨收入的審計要點 案例分析
存貨,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
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貨在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才能加以確認:(1)該存貨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壹、存貨收入核算規範
(壹)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進行核算時應該設置“在途物資”和“原材料”。
1、 在途物資帳戶核算企業購入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物資的實際成本。
2、 原材料帳戶按計劃成本計價進行核算時應設置“物資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等帳戶。
(壹) 自制半成品,是指經過並已驗收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但是尚未制造完工為商品產品,仍需繼續加工的中間產品。
(二) “委托加工物資“帳戶,核算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物資的實際成本。
(三) 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等收入的核算比照原材料。
二、 存貨收入審計要點
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時,是否要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是否存在利用材料成本差異來調節成本費用的現象。
(壹) “自制半成品”的核算是否準確,是否存在帳戶使用不準確的問題。
如將原材料和生產成本,和自制半成品的帳戶弄錯
(二) 企業對增值稅的處理是否準確、規範 。
(三) 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貨的購進核算是否嚴密,是否存在將包裝物與原材料混淆、低值易耗品與固定資產混淆的現象。
(四) 存貨的入庫是否嚴格履行驗收手續,對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質量和價格是否逐項核對,並及時處理
三、存貨收入典型案例分析
(壹)進貨退出時不相應轉銷“進項稅額”
(二)組成計稅價格錯誤,少交稅款
1 情況:註冊會計師對乙企業的加工業進行審計。甲企業委托乙企業加工煙絲,發出煙葉10噸,每噸煙葉成本500元,乙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代墊輔助材料500元,兩方協議加工費3000元。乙企業代扣代交消費稅3429元,乙企業反映的分錄是:
借:應收帳款 3429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3429
經過了解乙企業在計算應交消費稅時的計稅價格是:(5000+3000)元/(1-30%)=3429元,甲企業委托加工後的煙絲在回收後直接出售。
2 分析:根據《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按照受托方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加工費是指受托方加工應稅消費品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費用,包括代墊輔助材料的實際成本,所以該企業的計稅價格應是(5000+3500)/(1-30%)=12142.86元,應納消費稅是12142.86*30%=3624.86元,少計提消費稅213.86=(3642.86-3429)元。
3 問題:乙企業利用錯算計稅價格達到少交消費稅的目的,而甲企業則少算了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4調帳:乙企業應該補交消費稅:
借:應收帳款 213.86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213.86
當然對於甲企業應該補帳:
借:委托加工物資 213.86
貸:應付帳款 213.86
(三)企業購材料的時候材料的成本確定不正確
四 結論:
由此可見,存貨的收入的審計在財務管理中屬於非常重要的壹個方面,我們會計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讓壹些企業利用審計的壹些漏洞,做出危害國家法律的事情。
(壹)虛構存貨
1數量:確定現有存貨的數量常常比較困難,因為貨物總是在不斷地被購入和銷售;不斷地在不同存放地點間轉移以及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
2價格:存貨單位價格的計算同樣可能存在問題,因為采用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平均成本法以及其他的計價方法所計算出來的存貨價值將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的差異。正因如此,復雜的存貨賬戶體系往往成為極具吸引力的舞弊對象。
(二)存貨盤點操縱
註冊會計師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客戶存貨的監盤來獲取有關存貨的審計證據。因此,對註冊會計師來說,執行和記錄盤點測試顯得非常重要。遺憾的是,在壹些存貨舞弊案件中,審計客戶在數小時之內就改變了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底稿。因而,註冊會計師必須采取足夠的措施以確保審計證據的可信性。
(三)錯誤的存貨資本化
雖然任何存貸項目都可能存在不恰當資本化的情況,但產成品項目中這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有關產成品被資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為了發現這些問題,註冊會計師應當對生產過程中的有關人員進行訪談,以獲取歸入存貨成本的費用歸集與分配過程是否適當的信息。審計客戶往往可列出很多看似非常充分的理由,用以支持通過對存貨項目進行資本化而增加利潤的處理。此類舞弊往往是財務總監在總裁的指使下實施的。因此,在對關鍵人物的正式訪談中,如果懷疑有人指使他們誇大有關存貨的信息,註冊會計師應采取壹種直截了當的方式,以責難的態度迫使其說出真相。
五 參考文獻
(壹)薛雁群,向存貨管理要效益,會計之友(中),2006年08期
(二)林萍,存貨管理,消費導刊,2007年03期; 72
(三)耿華,淺談企業存貨的管理,現代商業,0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