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獲取或編制應付賬款明細表,復核加計是否正確,並與報表數、總賬數及明細賬合計數核對相符。
2.獲取被審計單位與其供應商之間的對賬單(應從非財務部門,如:采購部門獲取),並將對賬單和被審計單位財務記錄之間的差異進行調節(如在途款項、在途貨物、付款折扣、未記錄的負債等),查找有無未入賬的應付賬款,確定應付賬款金額的準確性。
3.檢查債務形成的相關原始憑證,如供應商發票、驗收報告或入庫單等,查找有無未及時入賬的應付賬款,確定應付賬款金額的準確性。
4.檢查應付賬款長期掛賬的原因並作出記錄,註意其是否可能無需支付;對確實無需支付的應付款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依據是否充分;關註賬齡超過3年的大額應付賬款在資產負債表日後是否償還,檢查償還記錄及單據,並披露。
5.針對資產負債表日後付款項目,檢查銀行對賬單及有關付款憑證(如銀行劃款通知、供應商收據等),詢問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員,查找有無未及時入賬的應付賬款。
6.復核截止審計現場工作日的全部未處理的供應商發票,並詢問是否存在其他未處理的供應商發票,確認所有的負債都記錄在正確的會計期間內。
7.選擇應付賬款的重要項目(包括零賬戶)函證其余額和交易條款,對未回函的再次發函或實施替代的檢查程序(檢查原始憑單,如合同、發票、驗收單,核實應付賬款的真實性)。
8.針對已償付的應付賬款,追查至銀行對賬單、銀行付款單據和其他原始憑證,檢查其是否在資產負債表日前真實償付。
9.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後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發生額的相應憑證,關註其購貨發票的日期,確認其入賬時間是否合理;
10.結合存貨監盤程序,檢查被審計單位在資產負債日前後的存貨入庫資料(驗收報告或入庫單),檢查是否有大額料到單未到的情況,確認相關負債是否計入了正確的會計期間。
11.針對異常或大額交易及重大調整事項(如大額的購貨折扣或退回,會計處理異常的交易,未經授權的交易,或缺乏支持性憑證的交易等),檢查相關原始憑證和會計記錄,以分析交易的真實性、合理性。
12.檢查帶有現金折扣的應付賬款是否按發票上記載的全部應付金額入賬,在實際獲得現金折扣時再沖減財務費用。
13.被審計單位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的,檢查不同債務重組方式下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當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性質、規模以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情況,以上審計程序只需適當選擇其中幾項,並不需要全部實行!